世界最早的海军基地在哪里?位于市区西北丹崖山东侧的蓬莱水城,它的历史要追寻到宋代。宋庆历二年在此建用来停战船的刀鱼寨,明洪武九年在原刀鱼寨的基础上修筑水城,总面积27万平方米,南宽北窄,呈不规则长方形,负山控海,形势险峻,它的水门、防浪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敌台、炮台、护城河等海港建筑和海防建筑保存完好,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1982年,水城与蓬莱阁一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就跟360常识网一起具体看看世界最早的海军基地等相关内容。
世界最早的海军基地蓬莱水城刀鱼寨
在山东省蓬莱县城北1公里的丹崖山东麓,有一座古代水城,初建于北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当时在此设“刀鱼巡按”,防御契丹入侵,也称“刀鱼寨”。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倭寇经常侵扰海口,为了加强防卫,明王朝一方面将登州(即今蓬莱、长岛两县)升格为府,另方面将刀鱼褰旧址修建水城。水城建成后,便称为“备倭城”,通称篷莱水城。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处海军基地。
水城依山麓地形构筑城墙,初建时,用土夯筑。到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再在外边砌上砖石,高约7米,宽8米。全城南北呈长方形,周长共2200米。城内在正中疏浚小海,呈窄长形,南北长655米。水城只有南北二座城门。南门为振阳门,与陆地相接,通向后方《北门为天挢口,古时候叫“关门口”,既引海水入内,又是船舶的进出口,宛如一个海军舰只进出港湾的“航门”。城内小海可以停泊船舰,也能用来操练水师。水城内外的主要建筑有:水门水闸、防波堤、平浪台、码头、敌台(炮楼)、灯楼、护城河和水师营地。水城在港址选择、港湾设计及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如所建防波堤、平浪台,用来消波阻沙,减冲缓流,因此,每遇到风势猛烈,波涛汹涌之时,水门外既有堤防波,又有台平浪,城内小海仍水平如镜。有了水闸水位保持稳定,舰只进出不需要等待涨潮,随时可以出巡。明、清两代都将蓬莱水城作为海防要塞,驻扎水师。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和他的父亲戚景通都曾镇守过这一带海防。现在在蓬莱县城内戚家祠堂南侧,还有一座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为褒扬戚继光父子功绩而建立的石牌坊。
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军港要塞建筑。在山东省蓬莱县城北丹崖山下,临海而建。据志载,宋置刀鱼巡检,泊刀鱼战棹,备御契丹,名刀鱼寨。明洪武九年(1376)始筑水城,北砌水门,南设振扬门,以土城绕之,引海水入城,易名备倭城。万历二十四年(1596),土城甃以砖石。明天启年间,登莱巡抚袁可立曾在此操练水师,节制登州和东江两镇兵马,组成了一支五万余人的水师陆战队,并配以先进的火炮和战船,有效地牵制和遏止了后金的军事力量。并于天启三年设计策反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塔,沿海四百里海疆不战而重新收归于明朝版图。另于东、西、北三面增筑敌台。崇祯和清乾隆、道光、同治、光绪间多次修葺。水城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塞,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是中国现存较为完整的海防堡垒。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水城,港湾俗称小海,居城中,呈长袋形,是水城的主体,为操练水师与泊船之所(图1),宽度平均约100米,南北长655米。水深随潮汐而变,最低时约3米多。平浪台,迎水门而立,外设防波堤,长约80米。小海沿岸以块石砌筑码头,宽5~10米,供船只停靠。航海灯楼为清同治七年(1868)增筑,1958年重修,砖石结构,六角,尖顶,高11.6米,内设扶梯可供攀登,上设灯亭以为导航。灯楼高踞丹崖山上,临崖修筑,拔壁参天,今仍可实用。
蓬莱水城与蓬莱阁相邻而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是中国古代海防建筑科学的杰出代表。水城由水中城墙环绕而成,周长约3公里,面积25万平方米。它是古代的海防堡垒,依山傍海。出入海上的地方,建有一座水门,设闸蓄水。平时,闸门高悬,船只随意进出;一旦发现敌情,闸门放下。
蓬莱水城
通便被切断。水门两侧又各设炮台一座,驻兵守卫,形成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防御体系。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海防要塞,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