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 > 疾病调理 > 正文

吃什么可以止咳化痰 这些食物可以化痰

2017-05-07 22:28:33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人在感冒的时候都会有痰液,而咳痰的发生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随地吐痰不仅影响环境,更是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在感冒的时候都会有痰液,而咳痰的发生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随地吐痰不仅影响环境,更是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你知道止咳化痰的方法有哪些吗,吃什么可以止咳化痰呢,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能够止咳化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化痰指祛除痰浊的一种治法,也就是使痰液变得稀薄以便容易咳嗽出来的方法。适用于痰而导致的多种上疾患。痰证因病邪留阻部位.临床表现及病机的不同,化痰法常与宣肺.顺气.清热.燥湿.健脾.温阳或熄风潜阳等法分别配合应用。

咳、痰、喘、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主征。下呼吸道感染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感染主要的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是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见于寒冷季节。

当呼吸道发生炎症病变时,呼吸道液体的成分就会发生改变,形成痰液。痰液中包含粘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细胞等成分。痰液中液体主要是由支气管粘膜上皮的分泌粘液的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的。腺体的分泌受迷走神经支配,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促使腺体分泌增加,杯状细胞除了也受迷走神经支配外,在直接受到吸入的干燥空气、刺激性气体等刺激后亦分泌增加。

在慢性气管炎等疾病时,气管支气管内的腺体肥大,杯状细胞增多,分泌物的量显著增加,并且其粘稠度也大为增加,而气管粘膜的纤毛运动减弱,造成痰液清除功能受阻,粘液不易排出。

其实在这里,我们在日常的饮食中就可以找到很多止咳化痰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有哪些东西能够止咳化痰吧。

饮食

蜂蜜润肺止咳丸

露蜂房、僵蚕各等份,蜂蜜适量。将3味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日2次,每次6克。

功效

润肺化痰、散结消肿。适用于肺癌咳嗽明显者。

甘草雪梨煲猪肺

甘草10克、雪梨2个、猪肺约250克。梨削皮切成块,猪肺洗净切成片,挤去泡沫,与甘草同放砂锅内。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小火熬煮3小时后服用,每日1次。

功效

具有润肺除痰作用,适用于咳嗽不止者。

冰糖杏仁糊

甜杏仁15克,苦杏仁3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甜杏仁和苦杏仁用清水泡软去皮,捣烂加粳米、清水及冰糖煮成稠粥,隔日一次。

功效

具有润肺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等功效。

白果枣粥

白果味甘苦涩,具有敛肺气、定喘咳的功效,对于肺病咳嗽、老人虚弱体质的哮喘及各种哮喘痰多者,均有辅助食疗作用。

白果25克、红枣20枚、糯米50克。将白果、红枣、糯米共同煮粥即成。早、晚空腹温服。

功效

有解毒消肿等作用。

银杏蒸鸭

白果200克,白鸭1只。白果去壳,开水煮熟后去皮、蕊,再用开水焯后混入杀好去骨的鸭肉中。加清汤,笼蒸2小时至鸭肉熟烂后食用。可经常食用。

功效

具有补虚平喘,利水退肿。适宜于晚期肺癌喘息无力、全身虚弱、痰多者。

莲子鸡

莲子参15克,鸡或鸭、猪肉适量。莲子参与肉共炖熟,适当加入调料即可。经常服用,补肺、益气、生津。

功效

适用于肺癌气血不足者。

冬瓜皮蚕豆汤

冬瓜皮60克,冬瓜子60克,蚕豆60克。将上述食物放入锅内加水3碗煎至1碗,再加入适当调料即成,去渣饮用。

功效

除湿、利水、消肿。适用于肺癌有胸水者。

痰的危害

肺脏通过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空气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包涵了痰液与尘埃结合后干燥的颗粒,通过人的呼吸吸入肺脏,一旦人体抵抗力下降,那么,呼吸系统发生炎症而得病的机会就大大增加。经科学家们研究,认为由于呼吸系统结构的特殊性,感染肺部的致病微生物多而复杂。再说病人又可通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痰液的排出,打喷嚏等可以再污染空气,再可以使人吸入。这样周而复始的传染而感染,所以,呼吸道的传染病流行传染是很快的。况且,结核杆菌在干燥的尘埃中存活的时间很长,所以,危害也就更大。

呼吸道传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痰液污染了空气,污染了空气中的尘埃。有人通过测定,正常人每天24小时至少要吸入10~12个立方米的空气,否则不能维持人正常活动所需的氧气。这十多个立方米的空气中,能被人利用的也只有含20.9%的氧气,可想而知,这十多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多少人体所不需要的东西,其中包含着有害有毒物以及干燥的带细菌的尘粒。所以如何减少这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物质的吸入,就需要净化我们的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结语:看了上面的内容,大家是否对日常生活中的止咳化痰的方法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呢。在出现呼吸道疾病的时候,我们都会出现咳痰的现象,但是随地吐痰不仅影响环境,而且会造成病菌反复传染,因此一定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能避免病菌的传播。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