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创始于2003年,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指定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做为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是几月几日?适合居住城市排名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目的
就是为了推动各国政府和社会进一步重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并通过开展种种活动,为社会解决一些问题。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调查内容
居住条件,人们很容易和住宅面积联系起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在90年代到2000年的户均居住面积:瑞典是72平方米,英国为97.9平方米,法国是86.4平方米,日本92平方米,美国177.5平方米,原苏联72.4平方米,那么我国现在的城市户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65平方米国。可是在二、三十年以前,我们的居住环境还是比较简陋的。在80年代,我国的人均居住面积还只有3.6平方米,而现在的人均建筑面积已经达到30.1平方米。乡村的土坯房,已经被别墅式的砖瓦房取代;内蒙古的游牧民族,也已经在定居的草场盖起了幢幢小楼;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城市规划带来的拆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断的变化。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住房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体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原来的公有房已经大部分被私人买下。大城市房屋自有率已达70%—80%,房屋已经是家庭财产的重要部分。
人们住房面积增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居住品质的提高。除了开始在装修上大下文章之外,大家对居住小区的环境也越来越挑剔。在德国,这种对于居住品质的提高,大约在1987年。它的标志是第一次出现用于住宅维修、改造的资金投入要大于新建住宅的资金投入。
现在人们在选择住房时,已经不再是一味的追求大面积,而是在80到100平方米的这个区间,是比较经济、合理、适用的套型。近年来,人们关心的已经不仅仅是自己家里的那几十平方,社区环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购买房子时,消费者已经把居住的节能、无污染、社区的绿化、周边的设施做为购房的重要参考指数。另外,还有许多人开始选择自己工作、居住、养老的城市。人们在选择居住的地点时,已经不仅满足与自家房内的大小和周边的小环境,也开始对社区、城市大环境的各个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因素均衡发展的城市才是最适合我们居住的地方。
宜居指数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2005年度报告》
城市宜居不但包括良好的经济环境,也包括舒适的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国城市宜居指数2005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城市宜居指数为65.7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国内的城市普遍存在低收入群体的宜居满足度较低、城市宜居的细节不足等特点。
调查显示,六成多的居民目前所居住的第一居所的户均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下,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0.1平方米,这一数据与建设部确定的小康社会居住目标的城镇人均35平方米还有一定的差距。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城市居民用于度假、休闲的第二休闲房产或者度假房产的比例还不到8%,在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上,各个城市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宜居城市要考虑城市居住人群各个阶层的多样性与平衡,而这种多样性正体现了城市是否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本次调查显示,投资者对于城市宜居性的评价(70.3分)高于普通居民(65.7分)。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收入的居民对于城市宜居性的评价也存在差异,家庭月收入越高的群体,对于城市宜居性的评价越高,收入越低的群体评价越低。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城市的宜居性水平普遍不高,宜居指数最高的城市不到70分,甚至有个别城市宜居指数不及格,与公众的要求还有距离。
附:宜居指数排在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大连、厦门、绵阳、成都、武汉、杭州、上海、南京、青岛、重庆。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2006年度报告》
根据《零点宜居指数——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2006年度报告》显示,宁波、厦门和成都位列中国宜居城市前三名,而城市包容性排名的前三位则分别为:三亚、成都和深圳。
在本次调查的20个城市中,排在前五名的城市有宁波、厦门、成都、苏州和三亚,入围的大部分是沿海中小城市;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排名相对都比较靠后。
研究人员认为,沿海中小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的吸引力比较强,生活比较悠闲,因此居民的宜居感受比较强;大城市虽然发展机会比较多,但是个人居住条件、社区条件、生态环境、公共交通等宜居必备因素相对都比较差,因此综合来看,大城市居民对宜居的评价偏低。
《报告》称,“文化兼容性”是判定一个城市开放程度与宜居程度的标准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的主要城市里,本地人对外地人的包容程度不如表面所见那么高,城市之间包容性表现得分差异也较大。外地人对沟通、就业和就学三方面的平等性评价低于本地人。其中,在就业和就学上,外地人认为,城市的平等容纳能力较低。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于2006年4月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深圳、大连、济南等20个城市的2553名18岁至60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访问。
附:宜居城市排名(前20名):宁波、厦门、成都、苏州、三亚、深圳、青岛、桂林、珠海、上海、天津、南京、大连、杭州、昆明、广州、重庆、西安、北京、武汉。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2007年度报告》
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二○○七零点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显示,北京和上海在公众心目中的宜居水平较上年有大幅提升。同时,中国中小城市仍在宜居榜上居主要位置,且名次较往年变动不大。
研究报告认为,京、沪宜居名次的跃升主要因两城市各有突出进步领域。北京在社区环境得分上有显著提升。而上海主要因公共空间、城市经济环境和城市人文环境等指标有明显提升,尤其后两项指标排名第一。
宜居排行总榜上,北京名次由上年度第19位升至第11,上海由第11名升至第3。厦门和杭州分居宜居排行榜首席和次席。其它十强依次是深圳、宁波、青岛、昆明、成都、珠海、苏州。
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调查迄今已进行三年。本次公布的年度调查系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深圳、大连、济南等三十九个城市的近4300名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访问,数据按各地人口规模予以加权处理所得。
研究结果显示,二○○七年中国居民对城市总体宜居水平的评价为65分,较去年小幅提升近4分。总指标中,中国公众对城市公共空间评价最高,其得分连续两年排在首位,居住空间则是最差的一项。
附:宜居指数排在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厦门、杭州、上海、深圳、宁波、青岛、昆明、成都、珠海、苏州。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