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Esperanto)是由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博士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言。世界语以印语系中几种主要语言为基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加以改进,设28个音位,相应地用28个字母表示,读音和拼写完全有规则,较易于学习和掌握。1887年7月26日,柴门霍夫自费出版了《世界语第一书》。此后,人们就把7月26日作为世界语的创立日。
世界语(言)创立的历史由来
世界语(言)创立日世界语是由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博士(L.L.Zamenhof)1887年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旨在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被誉为“国际普通话”。后人根据柴门霍夫公布这种语言方案时所用笔名“DoktoroEsperanto”(意为“希望者博士”)称这种语言为“Esperanto”。20世纪初,当世界语刚传入中国时,有人曾把它音译为“爱斯不难读”语,也有叫“万国新语”。
后来有人借用日本人的意译名称“世界语”,并一直沿用至今。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人造语,共有二十八个字母,书写形式采用拉丁字母,一个字母只发一个音,每个字母的音值始终不变,也没有不发音的字母,语音和书写完全一致。每个词的重音固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学会了二十八个字母和掌握了拼音规则就可以读出和写出任何一个单词。
世界语基本词汇的词根大部分来自印欧语系的各自然语言,其中大部分来自拉丁语族,少部分来自日耳曼语族和斯拉夫语族。由于世界语的语法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的,其基本语法规则有十六条,因此比较容易掌握。世界语诞生后,主要在欧洲国家传播,如法国、英国、荷兰、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
在亚洲,日本的世界语基础最为雄厚。二十世纪初,世界语由俄罗斯商人、日本和西欧的中国留学生传入中国,得到蔡元培、鲁迅、胡愈之、巴金、陈独秀等人的赞同和支持,并在其后为进步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贡献。现在世界语已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1千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它被应用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出版、交通、邮电、广播、旅游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在很多国家有很多热心的世界语者积极宣传、推广并使用世界语,国际上也建立了各种专业性组织。
1950年,新中国最早的世界语杂志《中国报道》创刊。次年,中国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1964年开播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广播至今仍有每天1小时的广播时间,拥有广泛的世界语听众。除官方和半官方刊物和网站,中国各地的世界语者也有自己的刊物和网站。其中,纯文学刊物《三色堇》曾获得国际世界语协会的文化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活跃的世界语者约1万人,曾学习过世界语的40万人。
1986,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其发源地欧洲以外参加人数最多和最成功的一次大会。目前,世界人口已有60多亿,民族众多,文化色彩纷呈,使用的语言也多得出奇。不过,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大规模的移民、种族歧视等因素,人类使用的语言在大量减少。据不久前一家媒体报道,目前全球的语言仅存数千种,且还在继续减少之中。据预测,100年之后,即到本世纪末,这些语言中的3/4将会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将向其中的少数几种大语言靠近。
据统计,在目前尚存的数千种语言中,大部分是属于使用不足10万人的“族语”,有的只有数千人,甚至几百人,它们在数代之后,有90%都会消失。使用人数在100万以上的语言约有200——250种,其中使用人数超过1亿的有10种,使用总人数超过33亿,约占全球人口的55.35%。这10种语言为:汉语、英语、印第语、西班牙语、俄罗斯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马来及印尼语、日语。联合国正式批准使用的语言有中、英、法、俄、西班牙和阿拉伯语,其中有5种属于世界十大语言,法语是唯一的例外。
世界语(言)创立日的创立过程
1878年12月5日,即将毕业的柴门霍夫在渥利比街他父母住宅的底层,举行了一次家宴,庆祝他的“万国语”诞生。
然而,他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将来,又鉴于当时犹太人在沙俄铁蹄下的困境。是不能当一个“空想家”的。在他父亲干预下,柴门霍夫把全部手稿和字典、语法书、诗歌、笔记本,用一根粗绳子扔进了书橱,并加了锁。
柴门霍夫忍痛顺从了父亲,到莫斯科学医。两年后他回到了家里,强烈的愿望使他又从事起世界语的创造。整整6年,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使他默默无闻地为完善世界语而工作着。1886年的秋天,有一次柴门霍夫到一位朋友家,商谈寻找能够为他出一本关于介绍世界语的出版商。柴门霍夫为此奔跑了2年,但都是徒劳,毫无成果,没有人愿意拿钱来冒这个险。为此,他不得不在两年前申请了医生的执照。
可是,因为病人太少,而且有的病人在困苦中,他又谢绝收费。正当他和这位朋友诉说时,从门外进来了一位姑娘,她一头短发,高高的鼻梁、明澈的大眼,一看便给人留下聪明而又快乐,精力充沛而又心地善良的印象。她就是这位朋友妻子的妹妹克拉勒·捷尔宾妮克。在柴门霍夫偷偷打量她的时候,她却很大方地注意观察了这个沉默而又胆怯的青年人,宽大的前额,纯洁而善思;眼镜后面的目光,明亮而深沉。
两人初次见面后不久,柴门霍夫便不自觉地向她倾吐了他内心的秘密以及他的烦恼。克拉勒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她渐渐理解了这个年轻人所要干的是一桩什么样的事业,为他那种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而深深折服了。爱情来到了这一对青年人中间。1887年3月30日,他们订了婚。
订婚后,柴门霍夫经常去克拉勒的家。克拉勒的父亲是个商人,却是个理想的爱护者,他十分满意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在知道柴门霍夫的计划后,以极大的热忱给予支持。他说:“赚来了钱,又把它攒起来,何用之有?难道不就为给一个学识比我深,而对于人类比我更有价值的人,准备一条较为容易走的路吗?”女儿听后,激动地搂住父亲,热泪滚了下来。她的父亲又说:“我的小宝贝,你将来有一种神圣的工作了。我也不觉有些羡慕,极愿助他一臂之力。”
于是,在岳父的建议下,婚礼就在夏天举行,关于世界语的小册子由他出钱印刷,就算是一份送给女儿、女婿的嫁妆。出书的事情,经过两年苦苦努力未得实现的情况下,竟这样顺利解决了。1887年7月26日,作为世界语创立标志的《世界语第一书》正式出版。
1887年8月9日,柴门霍夫与克拉勒正式举行婚礼。婚礼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摞刚刚印刷装订好的小册子。每位前来贺喜的客人,都得到了这本世界语小册子。婚后,他们住在华沙普泽妥兹特街9号的一所极其简陋的房子里。在这里,柴门霍夫和妻子开始把这本小册子寄给各国的报馆和个人。柴门霍夫夫人不停地写着.名、地址,还要给各报纸送登小广告。就这样他们度过了共同生活的最初几个月。
柴门霍夫和妻子共同生活了整整30年,这对恩爱夫妻,不仅是生活中的伴侣,而且是事业上最好的一对搭档,即便在战争中,由于他的语言有点像德文,就被华沙当局怀疑是“间谍”!他们不表露热情,又被诬告是“叛徒”!一个亲俄派的记者甚至攻击柴门霍夫是“危险的国际人物”。而柴门霍夫夫人总是神采奕奕,不知疲倦地照料着柴门霍夫,帮助他料理工作上的事务。
1917年4月14日,这位以把全部热情献给人类为最终日的的柴门霍夫溘然去世了。他的妻子克拉勒依然十分虔诚地将华沙寓所一柴门霍夫的书房保存着,动都不曾动过。因为,那里有她的一片爱、一片深情。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