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态农业的风生水起,成了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通过政府引导,技术帮扶的形式,因地制宜发展种植、旅游农业观光等,发展生态扶贫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热点。生态农业成了“致富经”,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沈竑是上海崇明禾偕水产生态产业园的主人,2006年他在崇明县科委的帮助下,开始探索“稻虾鳖蟹共生”的稻田立体混养的生产模式。即一亩地,只用七成种植水稻,在四周开出一条3~5米宽、深度为60厘米的水沟,用来养殖甲鱼、大闸蟹、小龙虾等多种生物。
沈竑戏称,水沟就是甲鱼的“别墅”、水稻田是它们游戏的“乐园”。一方面,虾蟹能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害虫,防治水稻疾病;另一方面,稻田能为它们提供适合栖息、蜕壳的“仿生态环境”,保证存活率并提高品质。这小小的一亩三分地形成了一种有序的生物链。
如今,这种循环生态农业已在1000多亩稻田中推广使用,虽然水稻亩产量较此前减少了1/3,但收益反而多出1000多元人民币。在“仿生态环境”下生长的甲鱼龙虾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在崇明,像沈竑经营的这种生态农业基地还有很多。在他看来,生态保护并非是经济发展的负担。就生态农业发展而言,崇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一本天然的“致富经”。
为了给这些生态农业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当地于去年年底成立了上海崇明生态农业科创中心,重点围绕生态农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崇明县农委集资科科长姚伟杰称,该科创中心站在上海全市高度,以辐射长三角为首要目的。目前,中心已与上海农科院、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校达成合作,在技术上为科创中心贡献力量。
科创中心通过项目带动,技术扶持等方式,积极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截至目前,已建立创新基地10个,创业基地5个。
地处长江入海口,崇明三岛由长江泥沙沉积形成,从新世纪初确立“生态岛”定位至今,崇明生态岛建设已经走过10多个年头。崇明县委书记马乐声表示,当地将实施“生态+”发展战略,这是一条更高形态的发展之路,不仅可以“+”产业,也可以“+”社会建设、“+”生活方式等。
他说,过去有部分人曾对崇明走生态之路有争议。他们看到一些地区经济总量比我们大,楼房比我们高,就心生艳羡;还有人认为建生态岛,就是种种树、治治水,不可能有广阔前景和发展空间。但随着生态岛建设深入推进、绿色消费潮流的引领,崇明的生态优势已具备了变成高附加值、高效益财富的潜力,已到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临界点。
崇明县将继续在做优农业、做强海洋装备、做大旅游业、做活新兴产业四个方面做好崇明生态岛建设工作。
生态农业 助民脱贫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既保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贵州长顺县将高钙苹果、紫王葡萄等种植作为山地生态产业大力发展,将近20余万亩荒山、石山、瘦土改造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长顺县摆所镇热水村支部书记班殿超介绍,“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得先想明白困局在哪?致富路如何走!穷怕了的村民可经不起折腾。”几年前,摆所镇和贵州大多数乡镇一样,因没有特色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缺乏动力,因而村村寨寨一年到头,就春节前后几天有点生气。
“种植紫王葡萄,政府有扶持和优惠政策,大伙都说这不是种葡萄,而是种‘致富果’。”长顺县摆所镇果农梅世艳称赞道。
类似长顺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在贵州省不在少数:兴仁种植薏仁米产业带动、印江香菇和黑木耳双珍驱动、修文种植猕猴桃、赫章栽种樱桃、湄潭种植茶等等都各自形成优势。
不只是在贵州,生态农业正在飞跃式发展,贵州是生态农业脱贫的一个缩影。
广西蒙山县新圩镇村何庆殷说,“几亩地好种,当时是500多亩地,能不能种好,心里真没底。”得益于农机等部门的帮助和技术支持下,何庆殷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和银行贷款,添置了旋耕机、插秧机、烘干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为生态农业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
机械化耕种,使得何庆殷的产业规模、产量同步提升,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何庆殷感叹,“以前守着土地过穷日子,现在虽然地还是那块地,但我们通过打‘生态牌’,发展生态农业,种植富硒香米,使得种地也能获得高回报。”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认为,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当地村民有对于改善生活、适合现代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时,应该得到合理的考虑。不断前来的游客,希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体验乡村特色生活,应该得到正确引导。这样才能拓宽生态农业发展链条,带动农村致富。
旅游农业 促民创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农业发展迅速,一时间全国掀起了农业旅游观光的热潮,已经成为现代农业新的新亮点。
“围绕吃住行游购乐发展生态旅游,长期持续性可带动百姓脱贫。”湖北省十堰市黄龙镇党委书记许庆介绍,黄龙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鲍湾草莓采摘园的相继建成,使黄龙生态文化旅游建设真正“热”了起来,来黄龙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
黄龙镇斤坪村四组村民刘健杰在家中的咖啡店忙个不停,“这一切变化都要归功于该村生态农业示范园,把城区的游客都带到了村里来。”
“人忙了,收入自然就可观。平时每个周末毛收入有4000~5000元,园区一年4个节,单一个郁金香文化旅游节都要净赚两三万元,一年下来,除掉开支,净挣五六万元。”刘健杰说。
无独有偶,广西柳州市三江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兴旺发展,游客有的在蓝莓基地里摘果,有的在荷花丛中拍照……
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鼓励、支持各生态园抱团规模性发展,在9月启动高友、高秀、弄团、林略4个有特色的贫困村旅游扶贫项目,开发高山稻鱼、高山鱼稻、红薯、韭菜等旅游产品。”
“租了农田建设生态园,并在园里种上柚子树,建设观光长廊,在长廊两旁种上了油葵花、 醉蝶花、百香果等,今年5月油葵花开到醉蝶花盛开时,引来了上万名游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谈到利用当地优势发展生态观光旅游时,三江县丹洲镇板江社区七星屯生态园负责人褚庆华介绍道。
相关专家认为,旅游+农业让农民有了新型的致富的方法,放弃了以往“高投入、高产出”的掠夺经营方式,发展循环农业,采用种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等措施,走高效生态农业道路,对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刘嘉坤认为,高效生态农业涉及种植、销售、旅游产业链,不仅解决了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拉动城市中高端消费市场,还能释放城市与农村两方面的活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