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反应最快的哺乳动物是什么动物?进食反应最快的哺乳动物,就是星鼻鼹鼠,它们的视觉和听觉都退化了,主要是依靠带有22个星状触角的鼻子来感知外界的事物,这导致它的捕食速度比一般的鼹鼠高出好几倍,反应的过程通常不会超过0.25秒。下面就跟360常识网一起具体看看进食反应最快的哺乳动物等相关内容。
进食反应最快的哺乳动物
星鼻鼹(学名:Condylura cristata):是一种生长于北美洲东部、加拿大东部及美国东北部都有发现的小鼹。是星鼻鼹族及星鼻鼹属的唯一成员。
主要生活在在潮湿的环境中,以小型的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蚯蚓及软体动物为食。与其他物种的鼹鼠一样,星鼻鼹同样会在离地不远的地底挖掘隧道来觅食,而这些隧道的出口通常都在水底。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星鼻鼹是世界上行动最为迅速的哺乳动物猎食者。借助高速照相机能够看到,“星状鼻”每秒钟触碰的地方可以超过12个。因此,星鼻鼹能在四分之一秒的超短时间里,完成确定猎物位置并捕食猎物的全过程。
形态特征
星鼻鼹是小型动物,体重35-75克,体长175-205毫米。比家鼠小,成年星鼻鼹大约是小鼠的两倍。星鼻鼹的特点是它在鼻尖长有22只触手,环绕着鼻尖,就像星星的光芒一样,因而为名。透过这些触手,星鼻鼹得以在完全黑暗的环境内找到猎物。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星鼻鼹透过触手找到猎物的能力比其他鼹鼠单靠视觉捕食的能力大数倍。
星鼻鼹鼻子周围的肉质附器是它的触手,每个触手的表面都覆盖着几千个细小的颗粒,正是它们能帮助星鼻鼹一次大约可以探测600块针尖大小的区域。
因为星鼻鼹的视觉和听觉退化,它的鼻子还起了人类的视网膜和蝙蝠的超声波的作用。星鼻鼹在地道里穿梭时,也靠持续移动鼻子来扫描,它们将22个附器全部用上,来快速探测大范围的空间。一旦碰到它们有兴趣的地方,例如食物,它们就会调整星鼻的位置,让其中一对附器进行更详细的探查。
全身长着细密的黑棕色茸毛,这层茸毛具有防水、隔水的作用。四只宽大的脚掌是星鼻鼹挖掘和划水的利器。一条粗长的尾巴像船舵一样,能够协助身体保持平衡。当寒冷的冬季来临,土壤被冻得硬邦邦的难以挖掘的时候,生活在湿地中的星鼻鼹常会沿着先前挖好的隧道游到水中,运用高超的水下捕食技巧寻找食物。
栖息环境
生活在湿地的浅层地道中,遍及美国东北与加拿大东部。
生活习性
星鼻鼹在潮湿的低地生活,以小型的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蚯蚓及软体动物为食粮。星鼻鼹是游泳能手,能够在河或池塘的底部搜索粮秣,甚至能将在水中吐出的空气吸回。与其他品种的鼹鼠一样,星鼻鼹同样会在离地不远的地底挖掘隧道来觅食,而这些隧道的出口通常都在水底。星鼻鼹不管日夜都一样活跃,就算是冬天,照旧保持活力。有生物学家留意到星鼻鼹即使是在雪里亦能够挖掘隧道,而且在冰封的河流亦一样可以游泳。
夜出昼伏,凭嗅觉就知道哪里有什么食物,吃饱后三三两两打闹、追逐,饿了或发现有新的美味食物,再结伴聚餐。属于小群居动物,有团结精神。智商高,非常灵活且狡猾,怕人,活动鬼鬼祟祟,出洞时两只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右看,确保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欢在窝、食物、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视力强,虽然多数时候它不是靠眼睛来确定猎物的位置,但星鼻鼹的眼睛在深海里是可以看到接近一百米的事物。嗅觉灵敏,星鼻鼹的鼻子可以在水中搜索猎物。这种动物的感知系统非常灵敏,甚至它能探察到8毫秒内动物的移动状况。
星鼻鼹在潮湿的浅层地道,遍及美国东北与加拿大东部。以小型的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蚯蚓及软体动物等为食。和其它鼹鼠一样,它在土壤中寻觅蚯蚓,不过还会在湿地栖境营养丰富的泥巴与烂叶中,取食多种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幼虫,也会潜游到池塘与溪流的浑浊水底,把猎物给揪出来。与其他品种的鼹鼠一样,星鼻鼹不论昼夜都一样活跃,精力极其旺盛,就算是冬天,依旧保持活力。
星鼻鼹像章鱼触须一样的鼻子非常独特,在水下也能运用嗅觉。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运用高速摄像装置研究星鼻鼹鼠的水下行为时,注意到它们不断地从鼻孔中吐出气泡然后又迅速吸回去,频率为每秒10次,这与老鼠在陆地上追踪猎物时抽吸鼻子闻气味的行为非常相像。
星鼻鼹鼠在水下也能运用嗅觉。在《自然》杂志和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星鼻鼹鼠被评为是吃东西最快的动物。据相关科学家的宣布,这种有一个花状粉红色鼻子的小动物,还是首个被发现能在水下运用嗅觉来追踪猎物的哺乳动物。
为进一步检验星鼻鼹鼠在水下是否有嗅觉能力,研究者在水下设置了一个有两条路径的装置。其中一条路径中留下蚯蚓(星鼻鼹鼠的食物)的气味,然后让星鼻鼹鼠穿行。结果发现它们选择有蚯蚓气味路径的几率达到75~100%,而当气味路径被隔断时,星鼻鼹鼠选择两条路径的几率各为50%。
星鼻鼹还有着相当特化的脑,也许有助于解答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构成与演化这些长久以来的问题。星鼻鼹的新陈代谢极快,随时饥肠辘辘,所以这胃口奇大的星鼻鼹必须要能找到足够的猎物,以度过寒冷的北国冬天。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