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上最长的植物是什么植物?白藤(学名:Calamus tetradactylus Hance)是棕榈科,省藤属攀援藤本植物,茎细长,叶羽状全裂,顶端不具纤鞭。下面就跟360常识网一起具体看看陆地上最长的植物等相关内容。
陆地最长的植物
陆地上最长的植物是一种攀援植物,叫做白藤,在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都有分布。它的茎秆特别长,而且很纤细,可以说是植物王国里的“瘦长个子”。白藤攀缘大树向上生长,就是长到大树顶,也不会有四五百米长,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四五百米高的树。这是因为白藤有它自己的“绝技”,它爬到大树顶后,还是一个劲儿地不断生长,以大树作为支柱,使长茎向下坠,沿着树干盘旋缠绕,形成许多怪圈,人们给它取了个绰号叫“鬼索”。
白藤属于棕榈科,茎只有4一5厘米粗,但长度却达200—300米,有的甚至达400—500米,堪称植物之最。白藤浑身长满小的钩刺,这样当它在森林中随风摇摆的时候即有可能钩住一棵大树。一旦钩住它就会沿着大树往上攀爬、蔓延,爬到树顶再迂回向下接着缠绕,直到自身停止生长为止。最终人们看到的就是:大树被缠了无数个藤圈,这成为热带森林中一道独特的景观。
生长环境
白藤生长需要具有一定郁闭度的森林环境,但成藤后又能忍耐全光照条件;白藤喜温而不耐寒,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气温21-25℃,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4℃,极端最低气温0℃以上。≥15℃的年积温在6000℃以上,日照总时数1900-2400小时;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水热系数1.5-2.5,年均相对湿度在79%以上;适于白藤生长的土壤类型有黄色砖红壤、砖红壤、褐色砖红壤及赤红壤等,pH值5.0-6.4。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南部及西南部、香港、海南及广西南部。
繁殖方法
白藤多用种子繁殖,也有用分蔸繁殖。但分蔸繁殖,只能适用于小面积栽植或种源不足情况下的采用。而大面积栽植,应以种子育苗为好。
采种
白藤于10-11月果熟,熟时核果的果皮变红褐色。采回后放进箩内搓洗去果肉,新鲜种子具有透明感,宜随采随播;若需要调运,需用湿沙或湿椰糠混入种子,包装运输。种子千粒重750-900克,发芽率为86%。
育苗
白藤的种子比较坚硬,不易吸水,播后长时间不发芽,管理费力,因此需要经过沙床催芽处理。预先整地起畦,畦底层用草皮泥灰与表土混匀筑起15厘米高,然后在畦面上加沙厚5厘米,刮平床面,按5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点播,盖沙厚1.5厘米,搭遮阳棚,盖上塑料薄膜。经常保持苗床湿润,2-3个月种子发芽出土,长出1-2片叶子,可分床移植至苗圃。在阴雨天移植,用削尖的竹片起苗,移植时勿碰掉未脱落的种子,宜浅栽,如栽得过深,生长点被埋于泥土下面容易造成死苗。株行距为12厘米×30厘米,移植后要搭遮阳棚,苗期加强肥水管理,培育1.5-2年生苗,基部开始萌蘖可出圃,这样的苗植后生长快。
栽培技术
栽植
可选择在人工林或天然林下湿度大、土壤肥沃的山腰、山谷和山槽处种植。在人工林下种植,最好选常绿深根性树种,如松类、栎类、木兰类。种植前清理好林地,过密林要进行间伐,透光度约60%,同时将林内杂灌草丛清除,然后根据林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整地方法,如块状或带状整地,挖60厘米×60厘米×40厘米的植穴。株行距既要考虑提高产量,也要考虑便于管理及采收,宜采用顺山坡双行密植,隔一行宽植,再复双行密植,即双行株行距约为1.5米×1.5米,宽行8米,复双行1.5米×1.5米,这样便利于抚育管理和采收藤条。早春2-3月,下雨湿透泥土栽植,栽植深度宜浅不宜深,以免影响生长和萌蘖。
管理
头几年每年抚育3-4次,以后可以减少抚育次数。将林地杂草铲除,然后扩大松土,深度以不伤根系为宜,5-9月间生长旺盛期,应结合抚育一些复合肥,以满足大白藤的生长需要;同时做好支扶,把藤蔓引向林冠上生长。
病虫防治
病害:叶枯病、环斑病和白斑病是白藤苗期的主要病害,轻则影响苗木正常生长,严重时可导致苗木死亡。诱因是强阳光直接照射苗木和苗圃管理不善,适当遮荫和加强苗期管理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化学防治可用75%的可湿性百菌清800倍液喷洒,或用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洒,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虫害:害虫主要有盾蚧、白藤坚蚜、独角仙和棉蝗4种。盾蚧防治采用28%杀腈乳油300-900倍喷洒施药,杀虫效果较好;白藤坚蚜防治,用40%氧化乐果或乙酰甲胺磷,或80%敌敌畏乳油,各以1000倍液喷洒。杀虫率可达100%。
主要价值
白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去鞘藤茎(藤条)表皮乳白色、抗拉强度大,是编织和制作家具的优良材料,用其制作的家具和工艺品畅销国际市场,是中国重要的创汇商品。白藤的藤茎质地中上等,可供编织藤器。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