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深度最深的核潜艇是什么核潜艇?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核潜艇水下续航能力能达到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下面就跟360常识网一起具体看看潜水深度最深的核潜艇等相关内容。
潜水深度最深的核潜艇
685型攻击核潜艇(俄文:проекта685《Плавник》,中文:鱼鳍,英文:Project 685《fin》,北约代号:Mike-class,译文:麦克级,简称:M级),是苏联海军隶下的一型攻击核潜艇,是苏联海军二战后第三代攻击核潜艇的一型。
685型攻击核潜艇是以钛合金作为艇体材料建造的潜艇,比苏联661型巡航导弹核潜艇,705型攻击核潜艇和945型攻击核潜艇的下潜深度都大很多,是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的核潜艇,极限潜深达到1250米。
685型攻击核潜艇由苏联红宝石设计局设计,仅建造1艘K-278艇“共青团员”号,1978年4月22日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开工,1983年6月3日下水,1983年12月28日服役,1989年4月7日因事故沉没。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有了高速的发展,1961年已开始建造第三代的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亦称拉斐特级),并率先装备了UGM-27B弹道导弹(即北极星A2导弹),后换装UGM-73弹道导弹(即海神C3导弹),最后又有几艘换装了UGM-96A弹道导弹(即三叉戟I型导弹),到1967年拉法耶特级已建成31艘,美国研制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已势在必行。在这样激烈的军备竞赛形势下,处于冷战时期的苏联必需要有所应对。当时苏联海军正在建造再加上已经服役的核潜艇,总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核潜艇,因此其潜艇研制的重点是提高续航力和自持力,改善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并大力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防护能力等一系列生命力指标,在这种军事需求的推动下,苏联海军不遗余力的开展了大深度潜艇、水下高速型潜艇以及安静型三种类型潜艇的研制,为苏联战后的第三代核潜艇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5]。1966年8月,苏联的海军第1研究所经过论证,提出了大深度攻击核潜艇的战术技术任务书,对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攻击核潜艇提出了较高的战术技术性能要求,特别是对水下最大航速,最大下潜深度和所携带的武器。
建造沿革
新型攻击核潜艇最初由苏联第16中央设计局设计(亦称“波浪”设计局),总设计师是H·A·克利莫夫,1974年“波浪”设计局与第143特种设计局合并为孔雀石设计局,该项目改由第18中央设计局(现红宝石设计局)接手继续设计,总设计师为Ю·H·科尔米利,并获得685型“鱼鳍(Плавник)”的产品设计代号,被北约命名为“麦克级(Mike)”。除此之外,苏联在同一时期还研制建造了其他两型第三代攻击核潜艇,即945型攻击核潜艇和971型攻击核潜艇,这种独特的研制方式除了表明苏联对发展高性能攻击核潜艇的高度重视之外,还表明苏联对攻击核潜艇的使用理念发生了变化[5]。而若将俄罗斯攻击核潜艇的发展分为四代,则685型应位于第二代的671型和705型与第三代的945型和971型之间。
1974年,685型批准技术设计后即转入施工设计,主要着眼于加大下潜深度,提高深水作战能力。从客观条件来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由于在新型结构材料的试验研究,特别是关于高强度钛合金的制造工艺已经日趋成熟,已有能力建造出满足这种要求的特殊核潜艇。1976年,685型完成施工设计后,并未立即开始建造。有资料报道,当时北德文斯克造船厂的车间和船台已被941型战略核潜艇(北约称台风级,台风级首艇TK-208艇于1976年6月开工,1980年9月下水,第2艇TK-202艇于1978年4月开工,第3艇TK-12艇于1980年4月开工)所占用,相比之下,941型的军事、政治意义比685型要大。因此直到1978年4月22日(一说1980年),685型首艇K-278才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开始建造,1983年6月3日下水,1983年10月,K-278艇经验收合格交付苏联北方舰队,685型仅建成这1艘。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