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飞得高的鸟,许多人就会想到黑白兀鹫,因为在1973年一架飞机在11300米与它相撞。其实真要说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应该是斑头雁才对,它们平均飞行高度要比黑白兀鹫高得多。斑头雁平均飞行高度在9000米的样子,而黑白兀鹫一般只在6000米的高空飞行。下面就跟360常识网一起具体看看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等相关内容。
外形特征
斑头雁两性相似,但雌鸟略小。成鸟头顶污白色,具棕黄色羽缘,尤其在眼先、额和颊部较深。头顶后部有二道黑色横斑,前一道在头顶稍后,较长,延伸至两眼,呈马蹄铁形状;后一道位于枕部,较短。头部白色向下延伸,在颈的两侧各形成一道白色纵纹;后颈暗褐色。背部淡灰褐色,羽端缀有棕色,形成鳞状斑;翅覆羽灰色,外侧初级飞羽灰色,先端黑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色,腰及尾上覆羽白色,尾灰褐色,具白色端斑。颏、喉污白色,缀有棕黄色,前颈暗褐色,胸和上腹灰色,下腹及尾下覆羽污白色,两胁暗灰色,具暗栗色宽端斑。虹膜暗棕色,嘴橙黄色,嘴甲黑色,脚和趾橙黄色。幼鸟头顶污黑色,不具横斑;颈灰褐色,两侧无白色纵纹;胸、腹灰白色,两胁淡灰色,无暗栗色端斑。
栖息环境
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高原鸟类,生活在高原湿地湖泊亦见于耕地,迁徙和繁殖时结成小群,可见与棕头鸥混群繁殖,亦见与黑颈鹤、赤麻鸭等鸟类混群,常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拉萨市郊,该物种常结群活动于当地居民的房前屋后,甚至与人们饲养的家禽混群活动。斑头雁是非常适应高原生活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飞越珠峰,为此它可以承受仅有海平面上30%的氧气浓度,这主要是因为与其他鸟类相比,他们体内的红血球与氧结合的速度要快。据研究,它们的血红蛋白的α亚基发生变异,导致他们的血红蛋白可以迅速地与氧结合,这是对高原生活地一种适应。
生活习性
迁徙
3月中旬开始从中国南部越冬地迁往北部和西北部繁殖地,到达繁殖地的时间最早在3月末至4月初,最迟在4月中下旬。迁徙时多呈小群,通常20-30只排成‘人’字形或‘V’字形迁飞,边飞边鸣,鸣声高而洪亮,声音似‘hang-hang-’。秋季南迁在9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迁徙多在晚上进行,白天休息和觅食。有时白天亦进行。迁徙路线较为固定,从西北高原繁殖地经唐古拉山口迁往南部越冬地,如遇天气变化,气候恶劣,山口风力强大时,常常在山口周围云集数千只受阻的斑头雁,直到气候好转时才飞越过去。
习性
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刚迁到繁殖地时,多呈小群栖息于湖滨草滩上,或游泳于已经解冻的浅水中。性机警,见人进入即高声鸣叫,并立即行走到离入侵者较远的地方,常与人保持150-200m的距离,如人再逼近,则成群飞向湖中或湖中未融化的冰块上。随着鸟的不断迁入,集群越来越大,有时多至数百甚至上千只。斑头雁尽管游泳很好,但主要以陆栖为主,多数时间都是生活在陆地上,善行走,虽显得有些笨拙,奔跑也很快捷。飞行能力亦很强,当飞行中的雁群要在水面或草滩上降落时,通常要成群的在上面盘旋飞行一两圈后才降落下来。[1]
食性
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觅食多黄昏和晚上在植物茂密、人迹罕至的湖边和浅滩多水草地方觅食,冬季也到农田中觅食农作物。
斑头雁平均飞行高度近万米
已知飞得最高的鸟,是一只在海拔11000米与飞机相撞的黑白兀鹫,所以一说起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黑白兀鹫。其实大部分黑白兀鹫都是在海拔6000米左右的高度飞行,那飞到1万米的,只能说是黑白兀鹫家族少有的奇葩。
真正在平均水平上飞得最高的鸟,是斑头雁,它们一般迁徙时飞行的高度轻松近万米。这种鸟一般繁殖的时候在高原湖泊,越冬的时候却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它们一般时候主要在中亚、克什米尔及蒙古国等地生活,而越冬的时候它们会飞往印度、巴基斯坦等地。
在迁徙的过程中,斑头雁会飞跃喜马拉雅山脉,也就是说它们在迁徙的时候,飞行高度甚至要超越珠穆朗玛峰。要想轻松飞越这个世界最高峰,它们的飞行高度怎么都得有9000米才行。而且这个高度是大部分斑头雁都要经历的,甚至超过这个高度都有可能。
之所以黑白兀鹫被非认为是飞得最高的鸟,就是因为它在11000米的高度与飞机相撞了。而斑头雁最高飞行的高度,不见得就比黑白兀鹫,毕竟在平均飞行的高度上,斑头雁要比黑白兀鹫高得多。或许斑头雁也有飞行过万米的,只不过无人发现而已。
如果不是那只黑白兀鹫与飞机相撞,也没有人会想到它能够飞到11000米吧。许多人说斑头雁是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者,因为它的迁徙之路要经过喜马拉雅山脉脉,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了。斑头雁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很容易养,但是它们通常有价无市。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