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重的气体是氭。化学元素氡又称之为氭,是一种化学元素。氡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氡气,为无色、无嗅、无味的惰性气体,具有放射性。氡的化学反应不活泼,氡也难以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成为化合物。氡没有已知的生物作用。因为氡是放射性气体,当人吸入体内后,氡发生衰变的阿尔法粒子可在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引发肺癌。而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花岗岩、砖砂、水泥及石膏之类,特别是含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最容易释出氡。下面就跟360常识网一起具体看看世界上最重的气体等相关内容。
发现简史
1899年R·B·欧文斯和E·卢瑟福在研究钍的放射性时发现氡,当时称为钍射气,即氡220。1900年F·E·多恩在镭制品中发现了镭射气,即氡222。1902年F·O·吉塞尔在锕化合物中发现锕射气,即氡219。
1903年,还是发现氩、氪、氖、氙一系列惰性气体的拉姆赛对它们进行了初步探索。他和索迪从溴化镭的放射产物中获得0.1立方厘米的镭射气。这样少量的气体比一个大头针的针头还小,是看不见的。探索没有取得有成效的结果。
到1904年,拉姆赛测定了它的光谱;1908年他和格雷合作测定了它的密度,确定它是一种新元素,不是别的,正和已经发现的一些惰性气体一样,是一种化学惰性的气体元素。他们将它命名为niton。这个词来自希腊文niteo,原意是“发光”,因为它在黑暗中能够发光,并且能够使一些锌盐发光。两年后他们二人共同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为220,确定了它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正好处在惰性气体的末位。
元素分布
由于地球表面的岩石和土壤中含有微量的铀,在土壤、地表水和大气中都含有氡。大气中氡的浓度受到气象与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小。根据世界各地的调查,一般室外空气中Rn的平均放射性浓度约为(0.4~2)×10贝可/升。由于氡的密度较大,空气中氡的相对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氡在地壳中的含量极微。
物理性质
在通常条件下,氡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氡较易压缩成无色的发磷光的液体。固体氡有天蓝色的钻石光泽。与其他惰性气体相比,氡显著地溶于水,氡更易溶于煤油、甲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氡很容易吸附于橡胶、活性炭、硅胶和其他吸附剂上,加热到350℃时,氡又能从活性炭上全部解吸下来。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将氡与其他气体杂质分离。单质由单原子分子组成,稀有气体,有放射性,衰变时释放出高能量的α粒子,寿命最长的同位素222Rn的半衰期为3.82天。能使水分解。
化学性质
氡原子的电子组态为(Xe)4f1⁴5d1⁰6s26p⁶。化学性质不活泼。利用氡与氟气直接化合,可以得到氟化氡,它与氙的相应化合物类似,但更稳定,更不易挥发。此外,氡能和水、酚等形成络合物。
已知氡的放射性同位素有2⁰⁰Rn~22⁶Rn共27种。其中,通常所指、最重要、寿命最长的是222Rn,半衰期为3.82d,放出的α粒子能量为5.489MeV,经衰变后产生一系列子体,最后变成稳定的2⁰⁶Pb。
应用领域
将铍粉和氡密封于管中,氡衰变时放出的α粒子与铍原子核进行(α,n)核反应,产生中子,可用作实验室的中子源。氡还可用作气体示踪剂,用于研究管道泄漏和气体运动等。
强烈地震前,地应力活动加强,氡气不仅运移增强,含量也会发生异常变化。如果地下含水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就会加速地下水的运动,增强氡气的扩散作用,引起氡气含量的增加。测定地下水中氡气含量的增加可以作为一种地震前兆。
制备方法
已发现质量数为199~226的全部氡同位素,除了Rn219、Rn220、Rn222是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外,其余都是通过人工核反应合成的。氡是镭、钍等放射性元素蜕变时的产物。
健康危害
1.在许多国家中,氡是肺癌的第二种最重要病因。
2.根据一个国家中的平均氡水平,氡估计造成所有肺癌的3%至14%。
3.氡更有可能使吸烟者罹患肺癌,而且是非吸烟者中肺癌的主要病因。
4.氡诱发的肺癌主要是中低浓度、而不是高浓度的氡造成的,因为有许多人在家中接触这种低浓度的室内氡。
5.家中的氡浓度越低,风险也就越小。
6.对多数人而言,接触的大部分氡来自家中。家中氡的浓度取决于:地基的岩石和泥土中铀的含量;可供氡进入家中的途径;室内外空气的交换速度,这取决于房屋的构造、居住者的通风习惯和窗户的密封程度。
7.氡通过以下途径进入家中:水泥地面与墙壁连接处的裂缝;地面的缝隙;空心砖墙上的小洞;污水坑和下水道。氡水平在地下室、地窖或与泥土接触的其它结构区通常较高。
8.邻近房屋中的氡浓度可有差异,而且在一座房屋中每天及每小时都可有所不同。鉴于这种起伏,估算室内空气中氡的年平均浓度需要对氡的平均浓度至少进行三个月的测定。多数国家采用室内空气氡浓度200-400 Bq/m3为参考水准,超过此水准就应采取缓解措施。
9.氡222属中毒性核素,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后,能引起肺癌,也能严重地损伤肾脏。放射性工作场所空气中氡的最大容许放射性浓度为1.1贝可/升。需要注意的是,其毒性是由放射产生的α粒子造成的,并不是化学性质所至。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