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的古观象台在哪里?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下面就跟360常识网一起具体看看世界唯一的古观象台等相关内容。
北京古观象台历史
北京古观象台建于公元1442年(明正统七年),是世界上依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它以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
早在公元1279年(元十六年),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今建国门观象台北侧建立了一座司天台,成为北京古观象台最早的溯源。明朝建立后,于1442年(明正统七年)在元大都城墙东南角楼旧址上修建观星台,放置了浑仪、简仪、浑象等天文仪器,并在城墙下建紫微殿等房屋,后又增修晷影堂。此时观星台和其附属建筑群已颇具规模。
1644年清政权建立之后,改观星台为观象台,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改用欧洲天文学的方法计算历书。1669-1674年,由康熙皇帝授命,南怀仁设计和监造了6架新的天文仪器: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纪理安设计制造了地平经纬仪。1744年(乾隆九年),乾隆皇帝又下令按照中国传统的浑仪再造一架新的仪器,命名为玑衡抚辰仪。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德、法两国侵略者曾把这8件仪器连同台下的浑仪、简仪平分,各劫走5件。法国将仪器运至法国驻华大使馆,后在)1902年归还。德国则将仪器运至波茨坦离宫展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于1921年装运回国,重新安置在观象台上。
1911年辛亥革命后,观象台改名为中央观象台,1927年,紫金山天文台筹建后,古观象台不再作观测研究,于1929年改为国立天文陈列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进逼北京,为保护文物,将置于台下的浑仪、简仪、漏壶等7件仪器运往南京。这7架仪器在分别陈列于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博物院。
解放后,北京古观象台于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3年重新对外开放。在国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许多国家的政府首脑、高级官员和科学界同行如英国首相布莱尔、比利时首相伏斯达等都曾慕名前来参观考察。
北京古观象台简介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1]
观象台建于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仍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北京火车站往东,原来北京城建国门城墙南侧,矗立着一座巍蛾的高台。高台上放着八件巨大精致的铜制天文仪器,这就是驰誉世界的科学古迹之一,我国唯一的一座古观象台——北京古观象台。
北宋时期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已建起一套观象的天文仪器,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占汴京,把这套天文仪器搬到北京。明初,又搬到南京,并且放在鸡鸣山观星台上。明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在北京建立行在钦天监。正统二年(1437年),行在钦天监监正皇甫仲等上奏要求把南京的仪器复制一套木模,然后按北京纬度铸造铜仪。自正统四年(1439年)到正统七年先后制成浑仪、简仪、铜球(即天球议)等,同时建筑高台。到崇祯年间又有扩充。到了清代,正式称观象台。康熙八年(1669年)又补充了一枇仪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观象台受到了帝国主义侵略军的洗劫,以后几经交涉,才陆续归还了天文仪器。“九•一/V”事变后,观象台上明代所制的七件仪器迁到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留下清初制造的八件仪器,即:天体仪、象限仪、地平经仪、地平经纬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纪限仪、玑衡抚辰仪等。这八件仪器分布在观象台的南k北、西三面。其中的玑衡抚辰仪是八架仪器中最后制造的,年代在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
北京古观象台上的仪器,从它们的结构和布置上,可以看出宋明时期天文学家进行工作的情况和天文学发展的水平。这些仪器形制巨大,质地坚实,雕刻精细,也反缺了七百多年前,我国的冶金铸造和机槭工艺业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