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一种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热带海洋上的猛烈风暴,它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那么,台风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下面就跟360常识网一起看看台风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
台风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
在西北太平洋上,台风大部分都集中在夏秋季节。这两个季节发生台风的比例各占42%,而冬春季节仅各占8%。台风的发生需要巨大的能量,夏季海洋上温度高、湿度大,能源充沛,有利于台风发生,而冬季则相反,因此台风夏季多,冬季少,这很容易理解。但春秋两季都是冷暖过渡季节,为什么发生台风的比例却如此悬殊呢?台风的形成主要有3个基本条件:一是能源——海水温度在26-27℃以上;二是合适的环境——热带辐合带;三是地球自转偏向力。其中第三点,各个季节都同样具备。而其它两个条件则有显著的差别。
海水温度随着季节的转换而变化。从冬到夏,海面接受太阳的辐射热多于从海水中散发出来的热量,使海水温度逐渐升高;而从夏到冬则相反,海水温度逐渐降低。但海水热量收支达到平衡的时间不在太阳直射地球最北和最南的夏至日或冬至日。所以海水温度最高的时期不在6月而在8月,最低温度不在12月而在2月。这种海水温度变化滞后于天文季节变化的现象,使秋季海水温度比春季海水温度高,大于26-27℃的范围在秋季远比春季为广,这就为秋季形成台风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我国台风发生的季节
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7至10月,其它季节则相对明显减少。台风形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移动路径。以西北太平洋台风为例:在冬春季节(11月至翌年5月),台风主要在东径130度以东的海面上转向北上,在北纬16度以南往西进入南海中南部或登陆越南南部,还有少数在东径120-125度的近海转向北上,少数台风也可能在5月和11月登陆广东;在7-9月的盛夏季节,台风路径更往北、往西偏移,从广西到辽宁的沿海省份在此季节都有可能遭受台风侵袭;在6月和10月的过渡季节,台风主要在东径125度以东海面上转向北上,西行路径较偏北,在北纬15-20度之间,少数可登陆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
为什么夏天多台风
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一是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二是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三是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四是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综上所述,夏季是季风形成季节,所以在我国台风为什么多发生在夏季,有时秋季也有。
台风为什么叫台风
台风,即typhoon,在美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希腊单词typhon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阿拉伯语一样,那时,阿拉伯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和tufan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