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风险管理-信用卡风险类型
信用卡风险是指在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的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三方损失的可能性。狭义上,信用卡风险是指因信用卡无担保循环信贷的产品特性和贷款实际发生的非计划性、无固定场所、授贷个体多、单笔金额小等特点。
什么是信用卡风险
广义上,信用卡风险是指在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的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三方损失的可能性。狭义上,信用卡风险是指因信用卡无担保循环信贷的产品特性和贷款实际发生的非计划性、无固定场所、授贷个体多、单笔金额小等特点,导致发卡机构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信用卡风险危害很大,需要加以防范。
风险种类
1、来源于持卡人的风险: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二是持卡人谎称未收到货物。三是先挂失,然后在极短时间大量使用挂失卡。四是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
2、来源于商家的风险: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不法雇员会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3、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一是盗窃。盗窃者会大量而快速地交易,直到合法持卡人挂失并且该卡被银行冻结。二是复制。在宾馆、饭店这类场所,授权环节通常会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这就使不道德的职员有机会利用小型读卡设备获得磁条信息。三是ATM欺诈。发生于ATM设备的欺诈通常是因为密码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甚至是暴力抢劫。四是伪造。犯罪分子先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如盗取,或在键盘输入设备里非法安装接收设备获取,或计算机黑客通过攻击网上银行系统获取,再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五是身份冒用。这既包括盗用消费者身份,也包括剽窃商户身份。六是虚假申报。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办理信用卡申请,或谎报卡片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一费或取现,使银行蒙受损失。
4、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法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在内部作案。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窃已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或擅自超越权限,套取大额现金;或通过更改电脑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
欺诈形式
恶意透支:以套取资金为目的,超出透支限额或故意不按期还款的行为。信用卡欺诈:指利用信用卡进行资金欺诈的行为。欺诈行为通常有以下形式。
1、冒用丢失卡或冒用被盗卡。一旦卡片丢失或被盗,欺诈者便会用其获取商品、服务或现金。只有在丢失或被盗被报告之后才能采取防范措施。所以通常在卡片刚刚丢失或被盗时,欺诈活动最多。
2、截取信用卡。卡片在邮寄过程中被截取,之后被欺诈使用。卡片可能在邮寄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被截取,这皮鼓环节通常是:发卡行的分发中心,运输商的大批运输过程中、邮件的分检系统、持卡人所在处。这些欺诈类型的平均损失一般比丢失或被盗卡片的损失要高,这是因为卡片被截时还未签名,欺诈者可随意地在卡上签名,并在交易单据上使用他自己的签名。
3、滥用账号。由其他人,而不是真正的持卡人,使用账户号,来获得商品、服务或现金。这种欺诈通常出现在不需出示卡片的交易中,如邮购或电话订购以及网络购物。这一类型在虚假特约商中很普遍。
4、伪造卡。伪卡欺诈使用模仿真卡的有关账户数据的卡片,但这些卡片不是由发卡行或被授权的卡片制造商生产的。通常有四种伪造卡:全部重新制造、改动/重新凸英重新编码、白卡。
5、虚假持卡人申请。指持卡利用虚假信息申请信用卡。产生原因1、中国信用体系不完善。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更是薄弱环节。个人信用数据相对分散,政府部门之间、甚至银行之间在个人信用数据方面没有实现共享。各商业银行对于目标客户的信用评估,由于受到所掌握的客户信用数据的限制,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目标客户的信用等级,使防范信用卡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失效。
主要因素
造成信用卡风险的主要原因信用卡风险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导致信用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公民个人资信控制处于无序状态
良好的信用是市场秩序的根本保障,也是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灵魂。一方面银行是讲究信用的,另一方面也要求持卡人都必须讲究信用。但是有成千上万向银行申领信用卡的公民是否都具有信用呢?社会上缺乏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没有一个类似控制个人资信状况的咨询机构可供银行选择,银行在发展持卡人的过程中,仅能依凭证件或向申领人单位、派出所咨询,而冒领人单位和公安机关的派出所对个人的资信情况也不甚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卡银行在发卡过程中,不能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给居心不良者以可乘之机。
2、欺诈成本低廉,法律打击失之过宽
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办法,对规范信用卡业务、抑制信用卡风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尚缺乏全面、系统、细致的法律、法规。仅于1995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对信用卡欺诈作了规定,但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加以具体化、定量化。因此,建立和健全信用卡适用法律十分必要,它是防范信用卡风险的内在因素和第一道防线。
3、信用卡受理点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用卡环境尚待优化
除一些大宾馆、大商场的少数专业收银人员具有较好的受理业务能力外,大部分特约商户的收银人员对信用卡支付业务比较生疏,他们往往连正常的信用卡受理程序都不熟悉,更不必说如何识别假冒、伪造信用卡。这些收银员对受卡业务之所以比较生疏,一是因为我国人民币信用卡种类多,操作上各不相同,收银人员难以熟记;二是不少特约商户收银员调动频繁,新手多,银行培训跟不上;三是当前信用卡的市场覆盖率低、用卡量小,一些中小商户每天仅几笔,甚至几天一笔业务,收银人员得不到实习锻炼的机会。和特约商户一样,银行受理网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的问题。
4、持卡人以及各环节操作人员的素质偏低
由于各家商业银行盲目竞争,激烈争夺信用卡市场,一味追求发卡量,增加年费收入,完成中间业务收入指标。开卡时对持卡人的品行了解不全面,致使只注意到量,而忽视质的问题。
同时,在对特约单位的管理上,人员少、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从而使信用卡在使用时,商户审核不严,给一部分人以可乘之机,造成冒用等风险。
八个习惯
一、养成谨慎取款的习惯
柜员机取款时候,要养成预先观察银行柜员机的插卡处、出钞口以及柜员机顶部是否有可疑装置的习惯,如果发现可疑装置,应立即向银行工作人员或者保安、公安举报。另外,取款时间最好在白天,不宜在晚上银行下班后取款。
二、养成注意保护密码的习惯
在公共场所刷卡消费和输入密码时,用手或者遮挡物遮盖保护密码的习惯,避免旁人通过各种方式偷窥或者记忆密码。
三、养成把交易后各种金融单据妥善保管或者彻底销毁的习惯。
金融单据不能随意简单处置,防止犯罪分子通过此类单据掌握用户的信息。
四、养成每隔一段时间修改密码的习惯。
尤其是在频繁刷卡的阶段,特别要注意进行卡密码的更新。一般说来,每隔3个月或半年左右更新一次密码比较合适。网上银行的密码应该不少于12位数字,最好采用数字和字母组合的方式。
五、养成不在聊天软件、手机短信中传递银行卡和密码的良好习惯。
因为电脑软件的漏洞和木马病毒,很容易盗取用户密码,如今,这一趋势已经蔓延到手机短信领域。
六、养成定制银行短信提醒业务的习惯。
借助短信提醒,用户能够在最短时间里发现卡内资金的异常变动,并及时通过银行客服电话减少损失。这样能随时掌握银行卡金额变动异常信息,减少损失进一步扩大。
七、养成不把所有现金集中在一张银行卡上的习惯
现金分散在多张银行卡,可避免出现被犯罪分子“一网打颈的惨剧发生。
八、养成将个人和家庭信息证件及复印件妥善保管的习惯。
包括:身份证、护照、户口簿、工作证、驾驶证、个人身份证、结婚证……不得轻易借给他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