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 正文

孩子自闭 妈妈要从心理来安慰

2017-06-23 11:15:57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自闭,现在小孩自闭越来越多,自闭症的症状是什么?孩子有自闭症怎么办?其实是父母对他们太不担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母亲用母爱来引导他。

自闭,现在小孩自闭越来越多,自闭症的症状是什么?孩子有自闭症怎么办?其实是父母对他们太不担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母亲用母爱来引导他。

随着越来越多孩子被鉴别为自闭症,我们听到这个词的频率也越来越频繁。对于该问题,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面对于自闭症小孩,有更很多人难以理解。当孩子的行为不被外界认同时,妈妈也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在日前的一次活动中,记者和100个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一起参加了香港迪士尼乐园的“蓝色行动”—关注自闭症儿童大型倡导活动。

看到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为踏上游玩的旅程而兴奋。和家长们一起,有的孩子不多话,有的孩子比较大了还牵着妈妈的手,给人乖巧老实的感觉。虽然去香港过关需要排长长的队伍,但是在一个小时的过程里,只有一名孩子出现突然哭闹的情况,其他孩子都维持正常秩序。在游迪士尼乐园的过程中,许多孩子都兴奋地体验各种游乐设施。直至整个活动过程结束,记者并没有碰到极为孤立不与其他人交流的孩子。

为了走进自闭家庭的生活,走出了以往看待自闭儿童的误区,我们采访了其中一位孩子的母亲。

不要刻意的回避和关心

亨亨是个腼腆好看的男孩子,也喜欢看动画片。他知道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事,对于这次去迪士尼游玩行程充满期待。在排队过关的漫长时间里,他就排在记者前面。他围在妈妈身边问东问西,好奇地打量四周,没有吵闹。记者笑着逗他玩,跟他眼神交流,他也不会回避,只是略显害羞地躲在妈妈身后。后来采访她妈妈的时候,他会听妈妈的话自己在一旁玩。

谈到孩子的情况,亨亨妈很坦然。大概1岁的时候她就注意到孩子有些不同:如果有其他孩子出现,他非但不会和其他孩子玩,反而会拉着她的手往反方向走。白妈妈很苦恼,后来带他到中山三院检查确定了病情。“之前也上网找了很多资料,估计也是自闭症。不过听到医生确诊还是会有点不开心。”亨亨妈一边说,一边给孩子擦汗。看着亨亨时而玩弄旁边的游乐设施,和妈妈拥抱、亲吻,不存在与父母疏离的情况。

说到孩子,亨亨妈也经历过一段急躁的时间。“那时候会强迫他学习,但没有效果,”亨亨妈说,“现在是他自己慢慢学,不会干预。”

除了面对孩子成长的压力,亨亨妈还要面对很大的社会压力。简单的亲戚朋友吃饭对我们来说是欢聚的时刻,然而在她看来,坐席上有些人会刻意回避,尽量不谈及亨亨,有些人则会刻意赞扬,仿佛在不断强调这个问题的存在。“可能是自己想太多吧,”她笑道。她希望社会能更好地接受这个问题,减少这种刻意的回避和关心。

其实亨亨是幸运的。最近美国密苏里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越早接受越密集的治疗,对孩子的社交和沟通能力提高越有帮助。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数据显示,大部分自闭症孩子直到5岁以后才确诊,在2岁前确诊的不到2%。亨亨妈妈很早就带他到工作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进行治疗。她觉得广州的组织与港澳台等外界交流更多,借鉴了先进的方法,课程的信息量更丰富。通过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效果不错。

“以前亨亨只会自己一个人玩,别人抢他的玩具他也没有反应,现在已经好很多了。“亨亨妈说。对她来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看到孩子的进步了。

家长首先要自我调节

针对这类家庭情况,记者采访了家庭关系辅导师、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周晓青。她表示,自己更关注的是自闭症孩子的父母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承受社会上的压力。孩子最早是从家庭走向社会。如果在患病孩子早期,父母因工作忙碌而疏于对孩子的照料,缺少情感互动会对孩子成长造成很大影响。此外,女方尽心照顾孩子,爸爸也不宜疏远,应给伴侣一定的支持。

当孩子出现异常行为,通常不易被社会所理解和接纳。第一次为人父母,父母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去面对社会的激烈反应。倘若此时父母没有准备好,不能调节自身情绪,便会显得很无措,从而怯于把孩子带入社会。这种无措会潜意识地传递给孩子。现在独生子女交流的环境本来就比过去少,所以,在家庭里面需要创造更多交流的环境,通过社会交往缓解自闭症孩子的焦虑。

同时,父母要注重社团的环境,如广州市少年宫定期举办的“妈妈亲友会”、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或者组织同质的孩子去迪士尼乐园游玩等。因为同行者的相似性,将在孩子内心营造一个陌生又熟悉的环境,从而为他们搭建一个逐步融入广泛社交领域的台阶,减缓自闭症儿童内心的社交恐惧。

最后就是真正地把他们融入社会,以此不断训练他们的社交能力,鼓励其脱离父母、老师为他们创造的人为的社交环境。

要强调的是,家长作为孩子台阶式的引导者,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特性,逐步营造台阶式的交流环境。这也为爸爸妈妈们创设了更多陪伴成长的空间,以更具发展性且个性化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

社会需要普及自闭症知识

目前,对待自闭症,社会上主要有两种体现:

一是对病症不了解,从而导致了更多误解。人们唯有对某一事物有更多的认知、了解才能尝试接纳自闭症孩子所谓的异常举动,而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

二是社会上部分人所谓的“接纳”其实是施恩式的,而不是处于平等位置的真正接纳。社会呼吁有更多公益、更多关爱应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并不愿接受别人施舍的关怀,他们希望的是孩子能被社会所真正接纳,而这正关乎一个人自尊的发展。

此外,谈到自闭症或者残障儿童的时候,我们常常有一种固化的思维,导致我们用刻板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导致你强迫地主导自己和此人交往的态度和行为。但每个孩子病情程度、性格、康复程度等各有差异。真正的尊重在于尊重个体的差异性。

最后,周老师认为,在深入的诊断和评估之前,我们首先要问: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诊断?诊断的重要性是什么?诊断又包含哪些?家长或老师都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呈现的行为表现,多观察、慎贴标签。家长应明确诊断并非为了向老师(或他人)证明孩子是正常的。诊断仅是评估过程的一部分,它将阻碍我们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孩子,它将自动屏蔽掉孩子身上的优势,转而用尽心机地搜索用以验证病症的“证据”。基于目前医学界对此病症的诊断仍旧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诊断过程中应坚持对孩子进行长期观察,尽可能提供婴儿期、幼儿期的行为录像,并征求多方专家的会诊。

审慎评估、多方诊断、长期观察,才是作为父母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作为父母保护自己孩子时应做的努力!

总结:现在父母每日忙着工作,对孩子太不了解,导致孩子不爱说话,慢慢久之,孩子患上自闭症的几率非常高,所以父母要多多的关心下孩子。(文章原载于《健康忠告》,刊期:2012.5-6月,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