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 正文

婴幼儿的运动发育

2017-06-23 00:25:2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运动的发育依赖于脑及感知的发育,由于婴儿期中央前回的发育主要在肩、颈部代表区,第二年主要在手代表区,故婴儿抬头,坐等发育先于手的精

运动的发育依赖于脑及感知的发育,由于婴儿期中央前回的发育主要在肩、颈部代表区,第二年主要在手代表区,故婴儿抬头,坐等发育先于手的精细动作。视感知发育可促进运动的发育,给婴儿以适宜的刺激是有利的。

某些无条件反射为运动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它们或构成随意运动的基础,或者阻碍随意运动。例如婴儿学走是以新生儿仰卧时的踢腿和扶立时的踏步反射为基础,而拥抱反射、紧张性颈反射及握持反射则必须首先消退,然后婴儿方能随意翻身或握物。检查这些反射的存在和消失,除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及评价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外,尚对婴儿运动发育的了解有重要意义。

[哺乳行为]

正常新生儿有强烈的觅食和吸吮反射。生后2—3个月内,无条件反射渐为随意动作所代替或修改,原来引起哺乳行为的温度觉及嗅觉刺激渐由视觉来取代。2—3个月开始,小儿常用唇和舌来探索环境,4个月时当眼、手、口动作协调时,更喜用口探索物品及吮手指。

吸吮、吞咽和呼吸能很好的协调起来是婴儿的特点。但在新生儿不能将口唇紧密含住奶头,故常吸乳时将大量空气咽下。在最初2—3个月,吞咽属纯反射动作,乳液要流在舌根部才被吞咽,口腔前部的食物则被用舌吐出。3个月小儿能将糊状食物用舌从口腔前部送至咽部,此时才可能较顺利地喂给米糊。

[平衡与大运动]

大运动包括颈肌及腰肌的平衡能力以及爬、行走、跑、掷、跳等。

1.抬头 初生新生儿颈肌完全无力,在从仰卧位扶至坐位时颈肌仅有短暂的张力增高。其后须部肌张力增强,故小儿首先能在俯卧时抑头。

检查从仰卧位扶起时的颈肌张力,3个月小儿头仍稍后垂,4个月时头、颈、躯干可维持在一个平面上。检查扶坐时的颈肌张力,2个月的婴儿扶坐时只能间歇的勉强地仰头,4个月时才基本上能自由抬头。在俯卧位,1个月时,下颏能短暂地离开桌面抬起,2个月时头能经常保持在中线上,下颏可离开桌面呈45度,3个月时,下颏和肩部均可抬起离开桌面部与桌面达成45度—90度,上肢可撑起支持部分体重,胸部离开桌面。4个月时胸部离开桌面,面部与桌面角度呈90度。

2.坐 新生儿扶至坐位时头完全下垂,1个月时,由于腰肌无力,扶坐时背脊形成半圆形。3个月坐时腰呈弧形拾头达数秒。4个月坐时头不再后垂,在坐位时摇晃躯体,头随之摇摆不定。这时背部仅在腰部出现弯曲。5个月依倚而坐时能直起腰部,头不再摇摆不定。6个月时拉其手能从仰卧位坐起,能自己用手向前撑着坐,可坐在婴儿车或有围栏的椅子上。7个月独坐,但有时两手向门前支撑。8个月不用手支撑可独坐。9个月能坐稳,往前方倾斜时能保持平衡而不倒。10—11个月,能坐得很稳,并能改变姿势,可由坐位改成俯卧位,或由俯卧位位改成坐位,12个月在坐位时能左右旋转去取物而不跌倒。

3.爬 新生儿俯卧位时反射性匍匐动作。俯卧位的小儿,1个月时在前庭扶正反射(righting reflex)及上肢支撑反射的作用下,能以肘撑也身躯,并交替向前伸手试图抓取于不能及的物体,这是匍匐动作的开始。2个月时能在俯卧位交替踢腿。3—4个月时可用肘支撑上身达数分钟之久。7—9个月婴儿能用手支撑胸腹使身体离开床面,有时能在原地转动。8—9个月时能用上肢往前爬。一岁婴儿爬时可手膝并用,少数喜用手及足撑起全身爬或坐着滑动臀部向前移动。一岁半会爬台阶。爬对小儿胸臂部发育及提早接触环境有帮助。

4.站立和行走 新生儿期可引出踏步反射,2—3个月时当扶至立位时,髋、膝关节弯曲;6个月当呈立位时,两下肢可支持其体重;7个月扶站时,小儿能高兴的蹦跳;9个月时可扶站;11个月可扶栏独脚站,或作蟹行,此时搀着两手能向前走;13个月能独走,但两下肢分开,基底很宽,每步的距离、大小、方向也不一致,肩部外展,肘弯曲。15个月能爬楼梯,可自己站起,站得很稳,绕物体转弯时还不灵活。行走时不能突然止步,可自己上下楼梯(每个台阶需先后用两只脚去踏)。能拾起地上的东西而自己不跌倒。2岁时步态较稳,但仍需眼的协调,2—3岁能跑,但不能迅速起步及停止。上台阶时可一步一个。能独脚站立数秒钟,4.5-5岁能快步奔跑,并伴有手臂的协调摆动。

5.跳 跳的动作从两足交替走下台阶为开始(约1.5岁时),此时也能用一脚跨过低障碍物。2岁时能并足跃下一级台阶,也能并足往前跳一步及原地跳跃。3岁时能用一脚跳过低降碍物。约2/3的小儿在4.5岁时能跳稳。

2.5—3.5岁时开始用独脚向前连续跳1—3步,5岁时可连跳8—10步,6.5岁时才能较好地蹦跳及奔跑。

【细动作及适应性动作】 细动作指手指的精细操作,细动作需要视感知的协调。在描述及测验婴幼儿发育时,常把与适应环境有关的运动称为“适应性”发育,如抓取玩具、涂绘、叠方木等。把自理生活(如扣纽扣、系鞋带)及对人反应(如捏紧玩具不让夺走)中适用的细动作称为“个人—社会”发育。

新生儿时期可引出握持反射,持续2—3个月,握持反射消失后小儿才能有意识的握物。小儿上肢肌张力降低,才能开始手的捏弄动作。

由于3—4个月小儿手眼不协调,故小儿常不能准确抓住近处的物体;5—6个月之前腰、手不能协调,故不能弯腰抓取伸手不能及的面前物体。6—7个月时能弯腰伸手拿取较远处物体,并将物体在两手间互相传递。9个月时小儿能随意放掉或扔掉手中物体,约15个月时小儿能正确地将二块2.5cm立方木块叠起来,2岁时能叠6块,说明眼手协调已有进步。

小儿用手握物有一定的规律:①小儿先用手掌尺侧握物,后用挠侧,再用手指;②先用中指对掌心一把抓,后用拇指对食指钳捏;③先能握物,后能主动放松。

手的捏握动作可促进小儿发育,并能反应小儿的认识水平。

细动作的发育进程如下:

1—4周:手常常握得很紧,抱坐时可挥臂试碰视力所及的物体。

1—3个月:看眼前或手中的物体。在3个月时,手经常呈张开姿势,可握住放于手中的长棒达数秒钟。

2—4个月:看见物体时全身乱动,并企图抓住,但判断不准,手常常伸过了物体,碰击桌上或悬挂着的物体,玩弄双手,交替看手及手中的物体。

4—5个月:能缓慢地将手伸向物体,主动握物,但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常用双手去抓。

4—12个月:小儿把抓到的物品常放到嘴中。

5—8个月:用手掌握物。

6—9个月:用几个手指抓握,6个月后常喜触弄可变形,能发声及形状、颜色新鲜的物体;出现捏、敲等探索性活动。

9个月:可拇食指对指取物,可放下或扔掉手中的物体。

12—15个月:可用匙取食,不再把东西放在口中,可几页几页地翻书。

18个月:叠2—3块立方木块(边长为2,5cm的正方体)。

2岁:能用杯饮水,可用筷子进膳,能拉去已解开的外衣,会转门把,叠5—6块立方木块,会一页一页地翻书。

2.5岁:会穿短袜或便鞋,叠8块立方木块,可把铅笔握在手中,手呈拳状。

3岁:会披衣、解纽扣、穿算盘珠,能用三块立方木块“搭桥”。

4岁:基本会自己穿衣。

绘画与书写:绘画和书写需要手的精细动作和良好的眼手协调,但在幼年,它们与其它技能相比更受练习的影响。绘画能力的发育经过乱涂,绘线图(如线、绘几何图形),合并与集合(合并2或3个以上的线图成平面图)和绘画四个阶段。

约在12一15个月时,给以蜡笔小儿会在纸上乱画,然后能画水平线或垂直线,逐渐出现线条的重复。约1.5岁稍能控制涂划速度,开始画曲线,偶成环形,继而喜欢涂螺旋形以及重叠的圆圈。约3岁时进入了绘图阶段,先绘不象样的圆形,以后按顺序金绘方、三角、矩形、菱形等。约4—5岁开始进入合并与集合阶段,用圆代表太阳或人面,以三角形代表房屋等,此乃绘画的开始。画人像的技能除需绘线图及合并、集合的技能外,还需观察及自身认识的能力。3岁以上小儿绘人体的部位数约为月龄减去34之差除以2,5。如4岁时能绘(48—34)÷2.5,约为5—6个部位。涂、绘的发育进程见表1-16。

表l—16 小儿涂、绘发育进程

年龄 表现

1-2岁 乱涂,重复地涂放射线或圆圈

2岁 在纸上多处涂多线条或单线条的无规则交叉或其它式样

3岁 可能会绘不象样的“十”字形,绘有界限的圆(如半圆、圆等),绘不象样的太阳或人面

4岁 开始应用线图的合并与集合,绘拟似的房屋、舟车,绘人体的五部分,可能画方形

5岁 绘动物及树

6岁 绘三角形

7—8岁 绘菱形

9—10岁 绘立体性几何形。

10岁 绘圆筒形及一条垂直边在前的立方形

小儿开始写阿拉伯数字时基线不整齐,5岁时写的字多为1.5~2.5cm高,笔划方向可发生左右或上下颠倒,如9写成6或p,写两位数时有时先后填倒,即先写个位数后写十位数,或数位颠倒。7岁时能写4—6mm大小的数字,但基线还不整齐,偶可发生左右或上下颠倒。写汉字需具有线及图的合并和集合能力。我国多数6岁儿童及少数5岁儿童能学写结构较简单的字。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