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女性健康 > 正文

育龄期女性小心这些不适情况

2016-03-09 10:01:3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静脉窦血栓并不是种常见的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但年轻人中发病率较低,然而当育龄期女性突感头痛眼胀时却应该注意并警惕是否有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可能。

育龄期女性小心这些不适情况

育龄期女性小心这些不适情况

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静脉窦血栓的有关知识吧。

静脉窦血栓症状

育龄期女性如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颈部僵硬、耳鸣、眼胀等症状,应警惕颅内静脉窦血栓,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起病隐匿 易被误诊、漏诊

颅内静脉窦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占全部脑血管病的1%。正常情况下,血液经动脉流入大脑,再经静脉流出大脑,颅内静脉窦血栓发生以后,血液经静脉流出受阻,导致颅内高压,脑静脉淤血和脑组织受压缺血、缺氧,继发脑缺血坏死和出血损害,最终导致病人昏迷甚至死亡。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原因多种多样,感染、脱水、口服避孕药、外伤、凝血异常、肿瘤等都可能诱发该病。其中,高凝状态是我国目前颅内静脉窦血栓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颅内静脉窦血栓由于起病隐匿,因而常被误诊、漏诊,具有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吉训明教授介绍,颅内静脉窦血栓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并不是突然发病。早期血栓形成时,由于颅内静脉窦没有完全阻塞,同时人体又有一定的代偿能力,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在血栓逐步增大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轻微症状。只有血栓延伸到一定程度、突破人体代偿极限时,才会出现明显症状。由于不同病人的血管结构不完全相同,形成血栓的速度不同,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颈部僵硬、耳鸣等。

高发人群 新生儿和育龄期女性

颅内静脉窦血栓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新生儿和育龄期女性,因而这两大人群应警惕。“新生儿在生产过程中水分丢失,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脑血栓;还有一部分发病群体是高凝体质的孕产妇。部分怀孕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遇到诱发因素会导致静脉窦血栓形成。产妇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情况更常见,产后三天发病的比例最高,少数孕妇分娩后马上发病,主要变现为头疼、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甚至癫痫抽搐;还有一部分育龄期女性发病是由于服用避孕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此外,月经周期不正常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使用各种中药或西药调理后,也容易干扰身体内分泌平衡,导致静脉窦血栓形成。” 吉训明教授介绍道。他还强调,有些儿童和青少年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或看球赛不注意喝水,引起血液浓缩,也会导致血栓形成。此外,外伤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曾有家长因孩子不认真学习,打了孩子一记嘴巴后,孩子出现头痛,逐渐昏迷,被诊断为颅脑损伤促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一些年轻男性在过度饮酒后也会出现血液浓缩、高凝状态而发病。

早期诊断 80%的病人可控制症状

“目前,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关键是早期诊断,一旦诊断正确,80%的病人能够控制症状,并生存下来。” 吉训明教授表示,在基层医院最简单的诊断办法是通过眼底镜检查。随着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80%至90%的颅内静脉窦血栓通过CT都能诊断。血管造影检查是颅内静脉窦血栓诊断的最终金标准。“确诊是不是颅内静脉窦血栓,通常核磁、CT、造影其中的一项检查就能够判断,但是因为这个病相对少见,当一种方法拿不准的时候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进一步证实。 ”

“对因治疗比对症治疗更重要,对症治疗是减轻症状和挽救性命,对因治疗决定了疾病能不能真正有效控制和预防复发,这最为关键。我们的诊治流程是,首先判断是不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如果确定诊断,同时进行病因诊断和诱发因素的查找,治疗过程中必须去除诱发因素。不同病因的患者治疗流程不一样,治疗时间也不一样。”

窦血栓形成

静脉窦血栓形成

1.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均继发于感染病灶最常发生在海绵窦和乙状窦常见病灶

(1)颜面部病灶特别是危险三角内的疖、痈等化脓性病变易通过眼静脉进入海绵窦。

(2)耳部病灶如中耳炎或乳突炎可引起乙状窦血栓形成。

(3)蝶窦或筛窦炎症,通过筛静脉或破坏蝶窦壁而入海绵窦。

4)颈深部或扁桃体周围脓肿、上颌骨骨髓炎等可沿翼静脉丛或侵入颈静脉而累及横窦岩窦海绵窦园。

(5)脑膜炎脑脓肿可经皮质静脉累及上矢状窦。

(6)全身性感染如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

2.非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及危险因素中,有各种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的疾病或综合症

(1)全身衰竭、脱水、慢性消耗性疾患。

(2)妊娠及产褥期。

(3)脑外伤。

(4)血液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抗凝血酶Ⅲ缺乏蛋白C、蛋白S缺乏、凝血因子Vleiden突变及活性蛋白C抵抗等)像园。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Bechet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溃疡性结肠炎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抗体和抗心脂抗体等)综合征。

(6)外科手术。

(7)心脏病先天性或获得性。

(8)长期口服避孕药。

(9)仍有20%~25%患者无病因或危险因素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