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名人养生 > 正文

揭秘蒋介石长寿五大要素

2017-06-21 17:42:5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蒋介石是何许人也,可能不需要多加的介绍。蒋介石,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1887年出生,逝世与1975年,那么蒋介石是如何做

蒋介石是何许人也,可能不需要多加的介绍。蒋介石,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1887年出生,逝世与1975年,那么蒋介石是如何做到长寿的呢?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去看一看。

蒋介石养生之道

一、戒怒

早在青年时期,蒋介石性情十分暴躁。一遇不顺之事,常常拍案大怒。正如蒋氏本人1921年至1925年在其日记中所写的:“肆口谩骂,自失体统。几不成其为长官,记大过一次。”

1925年后,蒋介石开始极力克制性格上的毛病,遇事尽量力求做到“戒怒”。他在日记中曾发下“四誓”,即“口不骂人,手不打人,言不愤激,气不嚣张”。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有意识重读《墨子》、《老子》及一些与养生相关的医学书籍,其中“多怒则百脉不舒”之道理,让他心胸朗然。

晚年之后,蒋介石总结道,戒怒的关键,是在怒气将要发作时,一定千方百计克制它。如此调节胸臆之火,不仅可避一时之怒,还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二、戒欲

30岁以前,蒋介石私生活一度风流放荡。1930年以后,43岁的蒋介石仕途顺遂,生活环境优越,这时他开始考虑保养身体的问题。蒋介石成为国民党总裁以后,开始主动回避与异性的接触和交往,甚至连官方举办的酒会、舞会也极少参加。60岁以后,蒋介石从克制欲望发展到“戒欲”。

三、戒躁

蒋介石在南京黄浦路生活期间,开始将“戒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曾经写道:“勿急躁,古有明训:急则生躁,躁则生厌。凡事三思,徐而图之;烦躁则为万祸之源,理智则成大事。”

四、戒贪

蒋介石在养生方面的“戒贪”,当然非指金钱物质,而是晚年为健康计,主张“少吃多得益,多吃不得益。吃得过于多,有害身体”。他有句名言“有钱难买老来瘦”。由于严格控制饮食,到70岁时也没有患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

五、戒言

“言多语失。言多伤神。言多伤体。”除了多言会影响自己政治生涯外,蒋介石“戒言”的另一个原因,是“多言多耗神,寡言益精神”。到台湾后,他和美龄交换意见时,也常以手势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蒋介石养生

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最美的小菜是腌咸笋蘸芝麻酱,晚间和夫人共看部电影或集电视剧就是最愉快的夜生活。不是别人,这正是蒋介石晚年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普通人的很像,又和普通人的不一样。

不论春夏秋冬,每天凌晨5左右,当整个士林官邸还被灰黑的天幕笼罩着的时候,蒋介石便穿着睡衣起床了。他手拿着支钢笔型的小手电筒,借着微弱的灯光,轻手轻脚,摸索着走盥洗间洗漱。此时,“夜猫子”宋美龄刚刚睡。

就在蒋介石轻轻地带上门,走出卧室的那刻,值班的侍卫人员按响了声电铃,通知贴身副官立即起床,到蒋介石身边伺候。通常蒋介石要人服侍是一声铃响,宋美龄是两声铃响,这是官邸的习惯。

在蒋介石每天起床之前半小时,副官、随从们就开始工作了。第件事是烧开水,烧开之后先倒好一杯,冷却到60℃左右,另一杯则保持在水沸时的温度,这是给蒋介石起床后喝的,喝的顺序是先凉后热。

等到蒋介石盥洗结束,喝完开水,就开始在阳台上做柔姿体操和唱圣诗,背《圣经》。大约20分钟后,蒋介石便回到书房静坐祈祷。他先用毛毯盖好自己的膝盖,往眼睛里上眼药水,面药,面用条白色手帕轻轻地擦拭按摩双眼。药完毕,他闭上双眼,静坐40分钟,口中念念有词,静坐时间之准确,能以分计。

写日记看报纸是每日必修课

静坐完了之后,蒋介石就在书房里做“早课”,也就是写日记和看报纸。

日记记完后,蒋介石就开始读报纸,阅读的种类较多,台湾出版的几家有名的诸如《中央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类的大报是每天必看的报纸。阅读的范围,上自国际大事,至台湾地方民情,举凡他认为有意思、有意义的新闻,就交待读书秘书用笔勾画出来,等吃完早饭后,再念给他听。

某天,蒋介石在份地方小报上看到条新闻,说的是某地有公务人员在上班时间内躲在宿舍打麻将。看完之后,蒋介石非常生气,不久,便召来“台湾省主席”黄杰要他好好整顿公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状况,取缔在官署或宿舍打麻将的行为。这些由报纸曝光了的人员,只要被蒋介石知道了,他们的政治前途迅即变得渺茫、黯淡。

看完报纸的大标题和些导读内容,侍从马上便端上托盘,盘中放方半湿小毛巾和小碟内装两切得薄薄的木瓜,蒋介石用叉子叉出其中的,放在嘴中,慢慢地蠕动、咀嚼,木瓜是用来爽口和开胃的。

木瓜吃毕,蒋介石便吩咐开早饭。副官听命后,旋即推着辆可以折叠的餐车,停放在蒋介石端坐的沙发前,餐车上放着几色点心,如年糕、汤包、花卷等,般蒸得松软,便于假牙咀嚼,另外还有碗大米稀粥,一碟芝麻酱和一碟腌咸笋。

早饭之后,大约8:40左右,蒋介石依然坐在沙发上,找来读书秘书为他念早餐前划出的重内容。

9:00过后,蒋介石便更衣着装,吩咐备车去“总统府”上班。9:30正式办公,或是召开各部门“首长”会议,或是找人谈话,或是征询属对某事某人的意见、看法,以听为主,一般并不轻易表态,或是批阅面送上来的文件,蒋介石看文件首先看文件上的字写得端不端正,如发现字迹潦草,他会非常生气,有时干脆退回重写。其次,看看文字、词语用得是否确当,如发现有不当、含糊之处,他也会非常不高兴。

蒋介石班的时间没有定数,有的时候,为了些令人挠首的公文和很重要的文稿,或者些需要迅速处理的文件,蒋介石会工作到中午1多才班。

白水排毒 鸡汤益气

蒋介石是近代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政治行为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我们在这里讨论他在饮食上的讲究与爱好。

大概在上世纪70年代,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蒋介石喜欢喝白开水,给我直观的印象是蒋介石的性格比较寡淡。

现在明白,原来蒋介石这一杯白开水大有讲究。

蒋每天起床前半小时,副官和服务人员就开始紧张地工作,首先就是烧白开水,烧开后自然冷却到60℃左右,等蒋介石起床喝的时候,温度在30℃至40℃之间,接近人体的自然温度,同时还要有一杯保温的白开水。

他先喝温开水,再喝温度略高的保温白开水。外出的时候,一定也要带上两个保温杯,一杯是温水,一杯是白开水。

对于喝水,蒋介石不是渴了才喝,而是每隔20分钟左右就喝一次,身边的侍卫自然知道这种讲究,每隔20分钟,就帮蒋介石换一杯水。

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水疗法”,蒋介石把这种水称为“开白水”,这种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受两个人的影响。

其一是蒋介石的恩师张静江,此人一生传奇,经商有道,曾创建西湖博览会,还资助孙中山革命,被孙中山夸为“革命圣人”。其为人颇似战国大商人吕不韦,有“现代吕不韦”的绰号。

当时张生病,蒋介石去医院探望,张指了指桌子上的白开水说,与其吃苦药,不如多喝白开水,一天三次。张说,经过一个阶段的水疗,居然多年的疾病大为好转,通过喝白开水可以排出体内的毒素。

另外一个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她在美国读书,深受西医的影响。曾对蒋介石说:“白开水的好处就是,它的纯正,在于没有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杂质,没有杂质的东西,对人体就是有益的。”美国营养学家还教授给宋美龄通过多喝白开水保持容颜的方法,她也一直坚持践行。

2003年,台北阳明山的草山行馆推出了一套养生餐,据说这是蒋家食谱首度曝光。这个套餐由干拌面、辣椒、鸡汤和黄金奇异果组成,这都是蒋介石生前喜爱之物。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鸡汤。

蒋介石的随身侍卫官温元曾说,老先生(蒋介石)非常喜欢喝鸡汤,每天都要为他专门熬制。广东有句话叫做“无鸡不成席。”《法国烹饪》的主编威沙尼曾经说过:“鸡对于厨师来说,就像油画家的画布。”

中国烹饪界有句俗语叫做:“将靠枪,厨靠汤。”汤主要是高汤,而高汤基本是鸡汤的同义语。中医认为鸡汤有温热,起补中益气的作用。

蒋介石饮食对于鸡汤的依赖程度很高。蒋介石吃早餐的惯例是:先吃一片木瓜,再吃早点。在他吃木瓜的时候,就把温度略高的鸡汤放到桌子上。有一次厨师没有掌握好温度,蒋介石烫得把鸡汤吐了满桌,非常生气地对侍卫说:“你们这些混账,想害死我啊。”官邸的内务科非常紧张,好好整顿了一番饮食供应。

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对于家乡菜也非常喜爱。这一带的物产特点是水产丰富,除了海鲜外,蒋介石最爱吃奉虷,还有蛎黄。实际上,从菜系的角度讲,浙江宁波一带的菜,是可以独立于浙江杭帮菜而自成体系的。

在南京主政时期,蒋介石的大夫人毛福梅会定期把奉化特产的奉虷、文蛤寄给蒋,毛夫人还会腌制当地特色的鸡汁芋艿头、雪里蕻肉丝、大汤黄鱼。

其中对鸡汁芋艿头的喜好伴随了蒋介石的一生。奉化地方的芋头软烂可口。烤制后,再用鸡汁熬制。

据说,蒋介石小时候因为贪吃冰块,很早就弄坏了牙齿,到了中晚年,为了保证蒋介石的营养,身边的侍卫们就想尽花样做菜,芋头软,营养丰富,同时含氟,对牙齿有好处,成为花样翻新的中心食材。

芋头对于牙齿不好、胃也不好的蒋介石来说,几乎是一种完美食材。在这个过程中,也创新了很多菜。比如,除了鸡汁芋头外,还有芋头鸡丁、芋头山菜、芋头白菜、芋头粉丝、芋头猪肉丝、芋头虾仁等。其中蒋介石吃得最多的是芋头白菜和芋头芹菜。这与蒋介石对肉食非常节制有关系。

芋头算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往往被作为主食的替代品,《史记》中记载的名字叫做“蹲鸱”,《汉书》叫做“芋葵”,还记载在四川一带芋头很多,可以“救饥”。到了唐代,史书中有句话叫做“大饥不饥,蜀有蹲鸱”。

芋头质地细腻,入口软烂,便于下咽。具有“滑、软、酥、糯”的特点,制作菜肴适合煨、烧、烩、烤,也可以炒、拌、蒸。

芋头可以配咸吃,也可以配甜吃,而且宜荤宜素,可以说是理想的百搭菜。

在清代大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记载了芋烧白菜的做法。上世纪90年代,川菜系中有道“芋儿烧鸡”,曾红遍了大江南北。这道菜既有芋头又有鸡,想来非常符合“老先生”的口味。当今的芋头名菜有芋儿鸡脚、香芋扣肉、太极芋等。

三位夫人和一个蛋

作为一个男人,蒋介石是幸福的,在一个阶段内,他有三位夫人并存:原配毛福梅、正印宋美龄、二夫人姚冶诚。

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位蒋夫人都各占神通,变着法儿的给蒋介石送美食吃,以通过“拴住男人的胃”来“栓住男人的心”。

原配夫人毛福梅是蒋经国的母亲,按照传统的伦理,她为蒋家传后,居功至伟。除了能生儿子,这位毛夫人在厨艺上也是很有造诣,甚合蒋介石胃口。

毛福梅善于制作霉豆腐(豆腐乳)、臭冬瓜、鸡汁豆腐等。每当蒋介石吃到这些地道的家乡风味的时候,就知道是毛夫人送来的。对于蒋的这种喜好,曾有人作诗调侃:“纵有珍肴供满眼,每餐味需却酸咸。”

据他的副官居亦侨回忆,每到年节,除了毛福梅送奉化美食外,二夫人姚冶诚也会送来些姑苏美味。江苏吴下小镇湘城特制的猪油枣泥麻饼,非常有名气,是蒋介石钟爱的东西。

作为一个猪油爱好者,我是一听这个名字就非常激动。

这种饼的特点是细软甜脆,软香。姚夫人每次都要定制百只左右的麻饼送到南京,还要制作青菜头、菜花头干,还会把嫩的菜花做成细末,添加鸡汁来烧豆腐,这是一种独创。每到秋天菊黄蟹肥的时候,姚夫人还会选上好阳澄湖的大闸蟹,派专人送过去。

蒋介石年轻时酒量也不错,但壮年之后,很少饮酒了,特别是和宋美龄结合后,受她的影响很大,饮食更加趋于科学和西化。

在饮食理论上,蒋介石是节制主义者,常说一句话“少食多得”。他认为很多疾病都是多吃得来的。这种认识在当时非常难能可贵,当时社会贫瘠,还不知道大吃大喝会带来“富贵病”,现在社会,“三高”蔓延,我们最近几年才开始强调节食的重要。

宋美龄在这点上也是一个饮食节制主义者,她不停提醒蒋介石,宁可少吃,也不要频频赴宴。宋美玲主张饮食西化,蒋介石也听,但本性难移,口味是童年时代就决定了的,很难改变,他和宋美龄的这种差别从早餐上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别。

蒋介石的早餐有固定的搭配,被士林官邸的人称为“早餐三味”:一片木瓜、一个炒蛋和一份酱瓜。

这三种食物其实并不简单,是经过蒋的随侍多次调整确定的。以木瓜来说,国内只有广西、云南的地方才有,抗战时期,蒋介石身居重庆,物资运送困难,保证其早餐的木瓜供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木瓜并不是蒋介石开始就喜欢的食物,开始甚至有些反感其味道。但因为吃木瓜对胃病很有好处,在医生和宋美龄的建议和监督下,坚持吃了半个多月,感觉困扰其多年的胃病轻了不少,从此开始推崇木瓜这种食物。最后直接变成了早餐的开餐水果。木瓜也是宋美龄的美容法宝之一,她接受美国医生的建议,用木瓜水洗脸。

得知蒋宋都喜欢木瓜,在台湾期间,各地都争相给士林官邸送木瓜,以至于后来“瓜满为患”,蒋介石不得不常常送木瓜给手下吃。

据蒋介石的保健医生熊丸等回忆,蒋早餐特别喜欢吃炒蛋,这种炒蛋不是一般的炒鸡蛋,而是精工制作特别的,蒋介石命名为“黄埔蛋”。

这种特别炒蛋的起源是蒋介石接受孙中山的委任,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期间,他节制饮食,不讲究吃喝,提倡吃“革命大锅饭”,但饭食简单也要保证营养,作为校长,蒋介石可以独享一个炒蛋的待遇,每天一个。

这种蛋的做法是,把蛋打碎,用力打匀,做成蛋汗,加葱花,等油热5成左右的时候,煎炒而成,味道特别。蒋介石对这种鸡蛋的钟爱,可能有浓浓的情结在,毕竟当时整个黄埔军校,只有蒋一个人才能吃到。

这种蛋看似简单,其实很考验手艺,要保持鸡蛋的嫩,要先加一点冷水(最好是纯净水)一点料酒,还有更重要的是人工的搅打,其标准是,当蛋量足够的时候,搅打完成,把筷子放在蛋汗中,是不会倒的。这曾难倒了士林官邸的很多大厨,诀窍是搅打一定要沿着一个方向进行,给蛋汗很多张力,才能达到那个标准。

常用的鸡蛋做法是炒或者煎、蒸、煮,还有就是蛋卷等,比如番茄炒蛋,春芽炒鸡蛋,还有西班牙蛋卷,这些菜要做得好,基础就是蛋的处理要好,其中的一个绝招是加一点料酒(一个鸡蛋加四五滴量)增嫩增香才能好。

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记载了一种鸡蛋的做法:“鸡蛋去壳放碗中,将竹箸打一千回蒸之,绝嫩。”

《金瓶梅》第四十四回记载,李瓶儿吃饭,桌上有一碟“摊鸡蛋”,其做法就是把韭菜和在鸡蛋中打匀,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韭菜炒鸡蛋。

打鸡蛋最好用竹筷或者木棍,不能用铁器,以免影响味道。

鸡蛋被认为是人类最完美的食物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实鸡蛋这种食材,虽被认为是素菜,实际上也是荤菜。

鸡蛋的缺点是胆固醇含量高,每天1个为宜,老年人要少吃蛋黄。鸡蛋养生也是传统的智慧之一,上世纪80年代曾风行过醋蛋养生法,据说可以防癌。就是把一个鸡蛋,放到醋中浸泡,等到皮软之后,再打碎吃掉。

黄埔蛋的做法是即炒又煎,口味是外焦里嫩,算是特别,由于蒋介石非常钟爱,还被列上接待外宾的菜单。上世纪50年代,台湾圆山饭店建成,成为招待贵宾的固定场所。曾宴请过一次尼克松送过一个黄埔蛋,以表示敬重。

蒋介石对于黄埔蛋的钟爱,除了感情原因,其中一个原因也是蒋介石吃肉很少,吃蛋也算是解馋。

到了蒋介石的晚年,他身体已经不好,好几天都只能吃流食。等身体好转些的时候,侍卫开始为他做早餐,蒋介石的要求就是:“来一个黄埔蛋就可以了。”

也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晚年已经禁止蒋介石吃蛋。宋美龄接受美国医生的建议,下令取消蒋介石的“每日一蛋”。引发了内务科的争论,蒋介石也反对。宋美龄的理由是,鸡蛋胆固醇高,会引发高血压。她说:“中国人对肉和蛋的推崇是因为贫穷,其实在西方国家,真正有营养的反而是蔬菜。”

在宋夫人的强烈要求下,蒋介石延续几十年的“黄埔蛋”也停了一段,只有在招待客人的时候才趁机会解馋。

早餐三味和养生七法

蒋介石的早餐有固定的搭配,被士林官邸的人称为“早餐三味”:一片木瓜、一个炒蛋和一份酱瓜。

这三种食物其实并不简单,是经过蒋的随侍多次调整确定的。以木瓜来说,国内只有广西、云南的地方才有,抗战时期,蒋介石身居重庆,物资运送困难,保证其早餐的木瓜供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木瓜并不是蒋介石开始就喜欢的食物,开始甚至有些反感其味道。但因为吃木瓜对胃病很有好处,在医生和宋美龄的建议和监督下,坚持吃了半个多月,感觉困扰其多年的胃病轻了不少,从此开始推崇木瓜这种食物。最后直接变成了早餐的开餐水果。木瓜也是宋美龄的美容法宝之一,她接受美国医生的建议,用木瓜水洗脸。

得知蒋宋都喜欢木瓜,在台湾期间,各地都争相给士林官邸送木瓜,以至于后来“瓜满为患”,蒋介石不得不常常送木瓜给手下吃。

“早餐三味”的最后一道是“酱瓜”,这是蒋介石幼年形成的饮食爱好。蒋介石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就靠咸菜等应对。

酱瓜的制作非常简单,用锅烧开盐水,把洗净的小黄瓜,放到盐水中,放到坛子里封上,一个冬天过去后,就腌制成金脆的酱瓜。这也成了蒋介石对儿时的美好回忆。

到台湾后,由于本地不产小黄瓜,蒋介石就派人从日本专门采购,保证早餐的供应。清代《随园食单》中也记载有酱瓜的做法:“将瓜腌后,风干入酱,如酱姜之法。不难其甜,而难其脆。杭州施陆曾家,制作最佳。据云,酱后晒干又酱,似生姜取嫩者,先用粗酱套之,再用细酱套之,凡三套而成,加蝉蜕入之,则旧放不腐。”这堪称制作酱瓜的绝招,颇有些巫术色彩。

蒋介石吃饭,常备的菜是一碗鸡汤,一份盐笋,还有酱瓜,黄埔蛋。宋美龄是讲究西餐的,吃饭时,往往是蒋介石这边咸菜鸡汤,而宋美龄则是蔬菜沙拉,中西分明。两人有时候互相调侃。蒋介石说宋:“你真是前世羊胎,怎么这么爱吃草呢。”宋美龄则回敬蒋:“你把咸笋,沾上黑乎乎的芝麻酱,又有什么好吃呢?”

蒋介石一般水果都吃,但不爱吃苹果。宋美龄是特别喜欢吃苹果。晚餐一般夫妇两人都是稀饭,外加盐笋、芝麻酱,饭后就是散步聊天。生活规律,健康科学。

对于笋,蒋介石也是非常钟爱,新鲜的竹笋运到官邸后,蒋介石会亲自查看,先把玩下。笋做成的菜,蒋喜欢油焖春笋、笋尖炒豆腐。

这些其实现在都可以再复制开发,笋尖炒豆腐的笋一定要嫩,最好用石膏点制的豆腐,炒成的菜非常嫩。笋是粗纤维,利于胃肠蠕动,利便。

在水产类,除了家乡的海鲜,蒋介石还喜欢吃鱼,如西湖醋鱼。西湖醋鱼的做法是先蒸了,然后把鱼来炸,再浇汁。蒋介石有个厨师叫做曾杏奎,他做鱼有个提法,就是要保持鱼的原味,在此基础上再提升。

在这一点上我也赞同,反对加很多辣椒、花椒,掩盖了鱼鲜本身的味道。这也同样适合其他河鲜或者海鲜。如炒蟹肉,最好就是把蟹肉抠出,加上木耳来炒。

士林官邸为了迎合蒋介石的喜好,开发出了很多创新的菜式,比如瓦块鱼、鲜黄鱼、生炒鳝鱼丝、烧海参、炝青蛤、佛跳墙、黄焖鳝鱼块,其中黄焖鳝鱼块是蒋介石最爱吃的菜之一,做法是现杀鳝鱼,做成块,红烧,加黄酒焖。属于杭帮菜的做法。还有就是炒鳝糊,蒋介石要求加笋,这道菜是上海名菜,本来不加笋。

蒋介石年轻时酒量也不错,但壮年之后,很少饮酒了,特别是和宋美龄结合后,受她的影响很大,饮食更加趋于科学和西化。

在饮食理论上,蒋介石是节制主义者,常说一句话“少食多得”。他认为很多疾病都是多吃得来的。这种认识在当时非常难能可贵,当时社会贫瘠,还不知道大吃大喝会带来“富贵病”,现在社会,“三高”蔓延,我们最近几年才开始强调节食的重要。

宋美龄在这点上也是一个饮食节制主义者,她不停提醒蒋介石,宁可少吃,也不要频频赴宴。宋美玲主张饮食西化,蒋介石也听,但本性难移,口味是童年时代就决定了的,很难改变。

总的来说从饮食上看,蒋介石是个比较刻板无趣的人。但从养生的角度上,他还是非常成功的,其原则有七:

少食即饱,适可而止。

不吃甜食,适应淡菜。

拒饮浓茶,少沾腥辣。

不饿也食,及时进餐。

荤素搭配,菜色调和。

勤吃豆腐,远离痴呆。

芒果当茶,香蕉润肠。

这其中第三条的饮食习惯,正好与毛泽东“针锋相对”。但蒋介石也曾经爱上过辣椒,在重庆执政期间,也曾对辣上瘾,后来被宋美龄校正过来了。

蒋介石的“菜色调和”提法非常领先,最近几年流行的“五色五养”很接近,蒋要求自己的餐桌上一定要有黑色、绿色、白色、黄色、红色的食物。

士林官邸的豆腐菜也是一大菜系,准备了很多花样,也有很多创新,比如豆腐虾仁、豆腐黄鱼、豆腐莲子、豆腐海参、豆腐鲍鱼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的传统医学和饮食典籍多有借鉴,从另一个角度传承和发展了中华美食。

结语:虽然蒋介石经历过许多的战争,但是还是保持着非常规律的生活,这和他日常长寿是分不开的,所以想要长寿的朋友,也一定要遵守蒋介石的养生方法,科学健康的生活。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