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老人健康 > 正文

预防老年痴呆 记住这些要诀

2016-07-27 09:37:5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痛心地看到人们对老年性痴呆缺乏足够的了解,并由认识不足而产生一定的“恐惧症”,认为这是一种“绝症”,没有办法医治。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痛心地看到人们对老年性痴呆缺乏足够的了解,并由认识不足而产生一定的“恐惧症”,认为这是一种“绝症”,没有办法医治。

祖国传统医学一贯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老年性痴呆除在已病之后积极治疗之外,未病之时更应立足于预防。

正确认识,莫恐惧莫歧视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痛心地看到人们对老年性痴呆缺乏足够的了解,并由认识不足而产生一定的“恐惧症”,认为这是一种“绝症”,没有办法医治。病人及其家属也会觉得患了这种病有说不出的自卑,因此对早期检查诊断存有一定的畏惧或是抵触。加之一些人对老年痴呆病人存在着各种歧视和漠视,这些都造成了我国目前老年性疾呆病人诊断和治疗的延后。

老年性痴呆可防可治。据调查发现,一般老年痴呆症常常发生在50岁以后,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但有研究认为,痴呆的病理改变往往在中青年就已存在,只是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无法觉察。老年痴呆症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如果不注意,通常不容易发现,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大致分为“健忘期”、“混乱期”和“极度痴呆期”三个阶段,到了“极度痴呆期”,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便尿失禁,迷失方向、不识亲人、妄想妄觉,这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所以,尽管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率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而且年纪越大,发病的机会越多,但却非绝对。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会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增加知识,早识别早治疗

一般人会认为“人老了,记性差”是正常的,但我们多了解一些老年痴呆的知识,早一些区别什么是良性记忆障碍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非常必要。目前有研究发现,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人群中,有40%的人可能最终发展为老年性痴呆。

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老人特别会出现情节记忆障碍,有些人在重复刚发生的事件时,会遗漏具体细节、把事件发生的顺序颠倒了或是把根本没发生过的事情描述了出来。调查表明,年龄越大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就越高。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的调查发现,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存在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人已达到了25.6%。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的遏制。临床研究也发现,早、中期及时的治疗可使治疗有效率达到70%。

一些简单的自我检测就可以早期发现问题,如让老人在一分钟内说出10种水果或常用的家俱、家用电器,或是在一分钟内交叉说出5种蔬菜和5种水果的名称,如果难以完成,就应警惕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并去医院请专科医生作进一步检查。

营养、运动、心理调节好

根据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的调查,在认知功能障碍的人中,低学历占较大比例,所以老年人不要怕多用脑,多用脑勤用脑的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会相对较少。

“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两项合适的运动锻炼项目,坚持不懈,必有好处。我们发现,坚持运动的老年人,不光患各种慢性病比较少,而且心脏功能比较强,对防止老年性痴呆的发生有一定的益处。

老人的膳食应丰富多样,不要怕胆固醇高血脂高而不吃这不吃那,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相应地增加香菇、龙眼、核桃、芝麻、大枣、茯苓等益脑食物,这样可以保护记忆、延缓大脑的老化。

老人还应注意心理健康,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知足常乐,避免不良情绪的侵扰,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

防治疾病,避免药物损害

积极防治各种老年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等,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积极的意义。如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易发生脑梗死;长期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并有吸烟、嗜酒、缺乏运动、饮食不当等种种不良生活习惯者,常有多次发作的脑梗死,造成脑部广泛病变,脑组织萎缩,因而易患血管性和老年性痴呆或同时存在混合性痴呆。此外,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病毒感染。有研究认为,某些病毒感染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另外,有人认为免疫功能改变与认知功能的改变有一定关系。

我们还发现,患缺铁性贫血的老年女性患者(血红蛋白低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在实验模型上有诱发老年性痴呆的倾向。因心得安主要通过阻断β受体而发挥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减慢心率、抑制心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自律性和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势必也影响到大脑的供血与营养。

“调心方”的发明创制

老年性痴呆的治疗是目前世界医学难题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林水淼教授即开始从事抗衰老、老年痴呆病及老年心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据林水淼教授介绍,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老年性痴呆”的病名。然而中医及古代文献中早有心气不足可出现认知障碍,以及可造成健忘兼见各种神明失司症状的记载。如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载远志汤:“主心气虚,惊悸喜忘”。大定心汤:“治心气虚悸,恍惚多忘或恶寐惊魇,志少不足”。小镇心汤:“治心气少弱,惊虚振悸,魇梦参错,缪忘恍惚”。宋代《圣济总录》记载,心气虚衰可产生志淡心忪,惊悸恍惚,语言颠倒,缪忘参错,夜卧不宁,懒语恐惧,谵语狂颠。宋代《和剂局方·预知子丸》条下载:“心气不足,志意不安,神情恍惚,语言错忘,健忘少睡”。以上的记载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颇为接近,可见心气不足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临床证型之一,也说明在临床症状表现上,中医心主神明的功能与现代认知功能有密切的关联。

根据中医文献中有关补益心气,治疗神明失司证候的记载,林水淼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首先提出治疗老年性痴呆应以心、肾功能失调(心气不足、肾阴虚衰)为本,治疗当以“调心补肾”为***,并由此分别研制成“调心方”和“补肾方”(天冬、麦冬、生地黄、山茱萸等),其中“调心方”(商品名参桂健脑液)由党参、炙甘草、远志、茯苓、石菖蒲等组成的“调心方”。临床和实验动物模型观察证实, 两方对老年性痴呆病人的记忆、精神行为和生活能力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在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诸多的传统治则中,如调心法、滋阴补肾、豁痰开窍、活血化瘀和健脾益气等,林水淼教授带领的科研组也做了相关的研究。他们发现调心法对改善病人的记忆力和智能有明显的效果。滋阴补肾法对改变病人的定向功能和操作能力有一定的效果。豁痰开窍、活血化瘀治则对“躁狂型”的痴呆症病人有一定的效果。相比之下,健脾益气治则效果较差强人意。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