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书籍有关亲情呢?很多人对关于亲情的书都很喜欢,下面就快和360常识网一起了解与亲情有关的五本书籍排行榜吧!
与亲情有关的五本书籍排行榜
1、《我们仨》,2、《目送》,3、《平凡的世界》,4、《天气》,5、《文化苦旅》。
1、《我们仨》——杨绛
《我们仨》是当代作家杨绛创作的散文集,于2003年7月首次出版。
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杨绛先生在丈夫和女儿相继离世后写的这篇简洁而沉重的回忆录,有温情有悲恸,“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愿我们这辈子只有死别,再无生离。”每一句都饱含真情,谦逊朴实,感同身受,无不为之动容。希望我们能好好珍惜身边人,趁还有时间还有机会。
这本书以梦境的形式讲述着离别。看过之后,你会发现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过。闲时一起探险,困境时还能一起读书工作。杨绛先生在92岁时,居然还满怀着思念,大脑清晰,字字有情。每一句都有着浓浓的思念之情。
这本书中,有着爱情最好的模样。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爱情最好的模样,那么你可以看看这本书。
2、《目送》——龙应台
《目送》是作家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
《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渐渐的你就会明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便是目视你离去而那个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温情暖心。尤其是龙应台母亲老年痴呆,坐在站台等人接她回去。女儿就在她面前,她却认不出来,执意要等女儿接她。还记得女儿的小名。这本书我看哭了。
年轻的时候都在追求名利、财富、地位,直到中年以后,处在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既是日渐消瘦的父母眼中的儿女,又是羽翼渐丰的儿女眼中的父母。面对父母慢慢花白的头发与儿女将要远行的消息,才发现这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曲终人散之际,却没有能力将他们挽留,只能看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这一刻深切体会到朱自清先生笔下“背影”的含义——不必追。人生这一轮回,父母儿女一场,好好珍惜吧!
3、《平凡的世界》——路遥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4、《天气》——贾平凹
最印象深刻的是贾平凹的《母亲》,也是极力推荐大家读的。当时上大学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那时刚上大一,从未离家的我读到母亲的篇章时,才体会到一个家最重要的人就是母亲。在身边时时刻刻能感受到温暖,也未觉什么。但是离家后,才发现那种关爱是多么的温暖,是多么的珍贵。前一阵子,朗读者一集为斯琴高娃老师朗诵《母亲》这篇文章,不禁潸然泪下。已为人母,才知道为孩子的付出是自发的,可以说一心系在他身上,才体会到“养儿方知父母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他们老了,能让他们享天伦之类,便是最大的报答。也警醒现在很多年轻人,以工作忙为由,很多父母该尽的义务都让老人承担了。想想父辈们又是工作,又照顾家庭,甚是惭愧。
作者贾平凹的文字朴素而有韵味,老道精粹,从容不迫。其中的内容朴实而有趣味,作者就像在讲故事一样,来抒发自己内心中情感。这种平淡见真知,十分耐人寻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便是如此吧。
5、《文化苦旅》——余秋雨
关于亲情的文章,我读到余秋雨的《谢家门孔》时,永远都记得当时可以凭泪横流却不愿制止,甚至愿意投入到那样情境里面不走出来。
一个民族的历史背后充斥着无声的叹息和坚定的眼神。 文化苦旅,是世界也是人生。 抚摸着斑驳的墙壁,感受着历史的余温,仿佛能够透过这古老的建筑看到过去的痕迹。 翻看着泛黄的信纸,还残留着些许墨香,仿佛能透过这含情的文字看到当年和老友一起傻笑的日子。诗词中的美景,异乡人的漂泊与情结,都能在书中找寻到线索。
读书啊,其实不是一件有负担的事情。我们在人生这段旅途中,边走边看,而你读进的每一字句,都成就了下一刻更优秀的你。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