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女性在生育之后,都会经历坐月子的过程。坐月子”是民间俗称,即医学上指的产褥期——从分娩结束到产妇身体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国内外定义时间长短不太相同,通常我们认为是产后的六周,也就是胎儿娩出后的42天之内。在坐月子的这段时间里面,女性一定要注意好身体,不然会感染一系列的疾病。小编在这里介绍5种坐月子的误区,想要知道答案的话,跟着360常识网来看看吧!
坐月子的误区
1、产妇不能吹风
为了保障产妇不宜受风,所以很多人就把家里的门窗紧闭,这种做法完全不可取。门窗紧闭后,容易造成产妇和宝宝所处的环境以及空气治疗明显降低,宝宝和产妇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很容易造成细菌或病毒感染,进而引发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在天气异常闷热的三伏天,门窗紧闭又不开空调,难免中暑,甚至影响宝宝以及产妇的生命安全。
2、忌口
的确,在刚生下宝宝的前一周,孕妇的食欲可能会受到影响,有可能产生吃不下东西的现象。但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产妇的食欲也会逐渐的恢复正常水平甚至比以往更好,毕竟哺乳期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能量。产后吃的食物应尽量保障营养全面并且花样较多,否则也会对宝宝的“口粮”产生影响,最好不要有太多忌口。
3、不能洗澡
中国大多数的地方都要求产后一个月以内不能沾水不能洗澡,这种做法根本不值得提倡。其实顺产后三天就可以接触水洗澡,剖宫产需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决定洗澡时间。孕妇在生产过程中身体会产生大量的汗液,包括产后身体虚弱也会出汗并排出恶露,不洗澡身体会产生大量的细菌,根本不利于哺乳。
4、没有必要太早开奶
现在医学研究表明,越早开奶越有利于身体恢复,对宝妈和宝宝都是利好信息。毕竟开奶后乳腺分泌乳汁不仅可以加速子宫收缩排出更多恶露,还能够促使宝宝吸收最初乳汁中含有的“黄金食粮”。现在医学进步,要求最好是产后半小时就进行开奶。
5、多喝汤好
产后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弱,所以产后一星期内可以适量多喝营养汤或者营养粥。但是身体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应尽量多补充营养丰富的食物,这时候一味的喝汤喝粥已经不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充分需求了,瘦肉、蔬菜、水果可以适当的多吃。
冬天刚生下小宝宝的产妇比较辛苦,本来民间就讲究坐月子不能感染风寒,冬天里坐月子就更要讲究了。冬天坐月子注意事项有哪些?
1、新妈妈衣裤要宽松、舒适
冬季天气寒冷,新妈妈哺乳、照顾婴儿更易畏寒。由于妊娠期体内积蓄的一部分液体要排出,出汗较多,汗渍污垢会弄脏衣物,所以应经常洗澡及勤洗勤换内衣,以保持皮肤清洁。
2、冬季室内环境要保持温暖、湿润、清新
“冬季坐月子”的重点是要保暖。室内温度以20℃-25℃为宜,切忌忽高忽低。在没有暖气的南方,可以采用空调和电暖气等设备来保持室内温度;而对于气候干燥的北方来说,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室内湿度以55%-65%为宜。
3、新妈妈被子要薄一点,床不要太软
外面寒风刺骨,屋里却是暖洋洋的,所以我们除了做好定时通风外,还要注意被褥不要过厚,即使冬天被子也应比怀孕后期薄一些。应选用棉质或麻质等轻柔透气的产品。每1-2周换洗、曝晒一次。
4、新妈妈淋浴时水温要适宜,同时注意防风
产后洗澡能解除分娩疲劳、舒缓精神,而且还能保持身体清洁卫生,减少发病。但冬季坐月子的新妈妈,最好在生产1周以后再洗澡。洗澡时,特别要注意水温适宜,严防风、寒乘虚而入。冬天沐浴,必须密室避风,浴室宜暖和,可提前开启浴霸等浴室取暖设备,将室内温度调整至20℃后再进入。
5、头发洗后立即擦干,用木梳梳头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肮脏的头发会损害头皮的毛囊,使头发容易脱落,因此应洗头、梳头,但要避免湿邪侵入。
6、营养要均衡,果蔬不可少
坐月子应吃些营养高、热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多喝水,以促使身体迅速恢复及保证乳量充足。产后多虚多瘀,应禁食生冷、寒凉之品。生冷多伤胃,寒凉则血凝,恶露不下,会引起产后腹痛、身痛等诸多疾病。
7、补充营养同时别忘了补钙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乳母每天适宜钙摄入量为1200毫克,而食疗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法。含钙高的食物有芝麻酱、菠菜、韭菜、莴苣、蘑菇、动物肝脑、鱼类和动物骨汤、牛奶等,可注意摄取。
另外,产后继续补充一些高钙的孕产妇奶粉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南方如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区冬季较为暖和,近中午和午后无风时可适当开窗晒晒太阳。
8、坐月子也须劳逸结合
新妈妈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各种器官要回复原位,子宫要排除恶露,因此,产后需要适当的运动。活动能使人的气血流通,使五脏六腑功能旺盛。卧床过久,会导致倦怠乏力,不利于淤血的排出。
9、放松心情,赶走产后抑郁
因身体、心理和角色适应等方面的问题,月子里常常会出现一些负性心理反应。尤其冬季,天气寒冷、阳光不足,产后抑郁症较易发生。其表现为孤独无助、委屈伤心、疑虑烦躁、生活懒散,甚至精神呆滞……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