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泻易患人群——儿童
当今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孩子成为家庭的重中之重,儿童肥胖、营养过剩已成为不得不正视的问题,频繁地出现在电视、互联网、报纸中。但说到生长迟缓、营养不良,大家可能都会认为那是很久以前的贫穷地区才可能发生的事情。然而,孩子发育迟缓并不全是因为挑食厌食导致的营养不良,还可能是非营养性因素引起的,其中,乳糜泻就是常常被忽视的一种非营养性疾病。乳糜泻又称麸质过敏性肠病。过去由于病因不明,也曾称之为特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孩子成为现在乳糜泻患者中最易患人群。
这一研究结果于4月21日在《JAMA Pediatrics》期刊上在线发表。根据来自一项前瞻性研究的结果发现,筛查应该侧重于IBS儿童,而不是一般报告中复发性腹痛的孩子,肠易激综合征(IBS)儿童更可能患上乳糜泻疾病,是一般儿童风险的4倍多。
乳糜泻对谷类食品中含有麸质的食物敏感,具有易感基因的人群,接触含麸质的食物会触发一种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肠道壁破坏,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营养不良,以及许多其他症状包括贫血和神经系统问题。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群不能食用含有小麦,黑麦或者大麦的食物,而这些是西方饮食中蛋白质摄入的主要来源。
关于成年人的先前研究表明,乳糜泻疾病与IBS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但是针对儿童的数据很少有可用的。
来自意大利Bari大学的Fernanda Cristofori教授,和同事们指出,复发性腹痛会影响10——15%的学龄儿童,占小儿胃肠病的50%以上,所有儿科门诊的2%到4%.
为了评估复发性腹痛的儿童中乳糜泻的发病率,研究人员对表现出腹痛,疼痛相关疾病的782例儿童进行检查:IBS患儿270例,207例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同时有311例功能性腹痛。
该项前瞻性观察研究在2006年到2012年之间于Bari大学医院(该地区的胃肠道疾病三级转诊中心)开展。研究人员对免疫球蛋白A采用血清检测,将免疫球蛋白A抗组织谷氨酰胺转胺酶和肌内膜抗体作为乳糜泻的初始筛查,并且确定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诊断,其中包括多个十二指肠活检。
15例患者乳糜泻检查呈阳性:包括12(4.4%;95% 置信区间[CI],2.5%——7.6%)个IBS儿童,2(1.0%;95% CI,0.2%——3.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儿童,和1(0.3%;95% CI,0.1%——1.7%)例功能性腹痛的儿童。
在普通儿童群体中血液检查的假阳性率相对较高,研究人员建议儿科医生应该对可能带来的获益和风险进行权衡,包括内镜检查,同时要考虑决定筛查时的环境因素。
孩子之所以成为乳糜泻易患人群,就是因为父母生怕孩子营养部足和不科学限制孩子饮食,促使疾病过早发生。家长们注意少让孩子食用麦子等含麸食品,合理膳食,注意观察孩子生长发育。预防为主,让孩子远离乳糜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