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经常对子女冷嘲热讽
在我国,以父母为核心的家庭结构会赋予父母非常大的权力,他们就像是孩子的拥有者,孩子需要顺从父母的想法,如果孩子独立的思考与父母的想法差异太大时,孩子就要放弃自己的想法,否则的话就有可能被认为“不孝”。孝字其实最早的含义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结,这点无可厚非。但是后来被统治阶级用来训练“顺民”,孩子从一出生就顺从父母的想法,否则就会被道德审判,长大后,这个孩子就会成为习惯性顺从的人。
现代社会信息透明度明显增加,一些多元文化不可避免的进入到现代人的头脑中来,这里面有些信息是与我们大的文化背景相冲突的,这个冲突同样会表现在两代人对于事物的不同理解,不同处理方式中来。而对于上一代人来说,他们成长的环境中,更缺少独立的空间,所以他们成长过程中习惯了“顺从”。现在他们做了父母,也会习惯以曾经被父母约束的方式来约束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的孩子与他们相比,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必然会带给这一代父母更多的冲击,冲击越大,父母就会越期待夺回掌控权,从而确保自己内心的安全体验,确保在感觉上是对孩子有掌控感的。
当父母对孩子冷嘲热讽时,其实也是潜意识中他们在试图削弱孩子逐渐独立的部分,从而保证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紧密联结。在中国独生子女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孩子所承载的来自父母的期待可能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要多得多,父母对孩子期待的越多,带给孩子的压力也越大,父母的恐惧也会越强烈。
首先是越少越怕失去。对于这唯一的一个孩子,有一天他长大了,父母就要重回空巢状态,这对于之前几十年一直把照顾孩子当成事业来做的父母来说,孩子越大,也意味着他们离“失业”越近。为了抵御无人可照顾的无用感,父母可能会在无意识中去贬低孩子的能力,限制孩子的独立,从而保证孩子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照顾之下,也就保证了父母的价值感。
其次是父母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压力会让父母对于有足够的竞争力有强烈渴求,而当他们自己在生活中受挫的时候,他们就会本能的将期待放到孩子身上去,希望孩子更有能力,这样就不必重复他们所感受到的艰难。
实际上这是他们将自己身上无力的部分投射给了孩子,他们担心孩子能力不足其实是来自他们对自己的不认可,这样,当他们责备孩子不够好时,孩子就担负起了那个“不好”,这样,父母就不必去面对自己身上不好的部分了。这种情况下,孩子实际成为了家庭中的替罪羊,为整个家庭担负起“不好”的责任,从而其他人成为好的,尤其对于不健康自恋的父母,他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补偿自己脆弱的自恋。
其实,每一个可能伤害孩子的父母,都曾经是一个受伤的孩子,当他们成长中的伤口没有修复时,他们就会用曾经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学会更健康的方式。所以,当你的父母对你挑剔责备时,也意味着他们内心缺少更健康安全的体验。他们不能夸奖你,可能是因为他们也从小没有被夸奖过的体验。
而且,夸奖别人,意味着有能力感受到别人是好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当感受别人好的时候,就会将自己感觉为不好的。所以,夸奖别人实际上需要非常好的心理功能才可以做得到。虽然实际上,当我们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别人时,并不会减少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也不代表我们比别人差,但生活中非常多的人是没有能力去欣赏他人的。发自内心的欣赏他人,来自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信任与接纳,而这些能力,来自我们成长中曾被很好的对待。
当我们对自己没有那么多接纳时,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去与别人对比和竞争,我们会害怕竞争失败,害怕别人比自己更好,因为幻想中更好的人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被爱,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希望自己成为最被爱的那个孩子。所以,欣赏别人并不容易,当我们没有能力确定自己是被爱的时,我们就不愿去欣赏他人了,因为我们担心他会把爱的感觉全部拿走。也许你的父母内心也有各种各样的恐惧,所以,他们也没有能力给予你欣赏。
你想离开这样的关系,能帮助你的人实际上只有你自己。
你不希望被这样的关系模式限制,就需要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做出一些调整,期待他们改变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改变他人的可能,所以你需从自己开始调整: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不必为他人的情绪负责,也不必被他人的情绪所控。因为这也是每个人需要为自己负责的事。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你需要打破一些延续了多年的模式,任何的改变都像一次冒险,会遇上各种阻力的。你需要在与父母的关系中逐渐独立起来,当你的人格越独立时,你面对他们的责备,面对他们的恼火等等的能力会越强,他们就越难在情绪上控制你,你在生活里也会变得更加自由。当你能自由的生活时,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看到改善的。一旦这些改善发生,你的父母也就可以在与你的关系中学习到一些新的方式,到时他们也就会做出调整。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