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 > 幼儿教育 > 正文

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孤独症

2015-12-31 01:07:32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那么,妈妈们如何早期发现孤独症,帮助孩子走入“人间世界”呢?

汪洋大海之上飘荡着一只孤舟,一位中年父亲带着患孤独症的儿子,无助地坐在船上,看着辽阔的大海。他曾经背着自制的龟壳扮成海龟,陪着儿子游泳,他告诉儿子,自己将会变成海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孤独症的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固定的行为习惯,往往需要他人照顾一生。这种病也称自闭症,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言语交流异常及刻板行为为特征的广泛发育障碍。其实,多数早期症状在婴儿期即已出现,12~30个月症状明显;少数孩子出生后的前12个月症状极轻或完全正常,12~30个月症状变得明显,出现语言功能退化,本来已会表达的少数词汇消失,并呈现典型孤独症症状。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那么,妈妈们如何早期发现孤独症,帮助孩子走入“人间世界”呢?

婴幼儿期的哪些症状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1、从出生起就不爱哭、不爱闹、不爱抱,看似好带的宝宝。

2、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3、对噪音似乎过分敏感。

4、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5、五六个月后还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

6、五六个月大以后还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7、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8、1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9、1岁以后不会玩躲猫猫或捉迷藏游戏。

10、2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如果以上症状出现3个以上,应警惕并及时咨询专家。

孤独症要训练

孤独症的预后与其疾病的严重程度、早年言语发育状况、病因及训练教育状况等有关。部分临床症状较轻的孤独症宝宝,经过正规训练,其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早期识别并予以积极干预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医疗康复机构的规范化的训练以外,家长

在以下领域的积极配合也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

语言能力训练:包括语言理解、发音和表达。

认知能力训练:包括视觉认知,如辨别颜色;听觉认知,如辨别声音;触觉认知,如感受冷热;对数的理解。

自理能力训练,包括训练他们洗脸、刷牙、穿衣等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

社交能力训练: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集体游戏,纠正与他人交往中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如吐口水、怪叫等;进行社会交往的培养,使其与外界沟通,回归社会。

个别孤独症患者,在他们智力普遍降低的基础上,可以表现为有超出常人的一些特殊能力,如日期推算能力、计算能力、背查字典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等,孤独症儿童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刻板行为和惊人的机械记忆能力。如果训练得当,完全可在社会中生存。在国外,很多自闭症患者都能从事工作,如门卫、整理货架、流水线工人等,而且十分称职。

母子健康温馨提示:疑似孤独症到哪诊断?

宝宝如果有上述症状,最好到儿童医院的神经科、精神科、行为发育科咨询,并接受相关的检查。在2岁至2岁半左右,患儿社会交往、语言交流障碍及狭窄、反复、固定僵化的行为比较突出时,最好在当地孤独症康复机构做训练。

健康课堂:孤独症的3种常用疗法

国际上较常用的治疗孤独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教育治疗:主要目标是教会他们一些有用的社会技能,如生活处理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能力等。

行为治疗:主要是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和语言发展,尽可能排除患儿的病态行为,如刻板、自伤、侵犯性。由于患儿的缺陷及其家庭环境的个性差异较大,因此,治疗方案应个别化,移植到家里或其他场合。通过训练父母,取得家庭成员的密切合作,以达到行为治疗的最佳效果。

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还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症状。使用的药物主要有抗精神病药物的中枢神经兴奋剂、抑郁制剂、维生素等。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