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苦战大杨湖 从敌尸体上捡弹药迫敌投降
陈赓大将曾说:“谁是最后的顽强者,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作风,是我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战争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敌我双方战斗精神的较量。实践证明,一定条件下,顽强的战斗作风可以转换为巨大的战斗力、巨大的物质力量。
定陶战役攻击大杨湖之敌,我军苦战一夜,弹药耗尽,伤亡较大,面对强敌顽抗,刘伯承司令员强调“我们困难,敌人更困难;敌人顽强,我们要更顽强!” 我军把机关干部、炊事员、饲养员都组织起来,用刺刀和从敌人尸体上捡来的子弹、手榴弹,发起最后一次攻击,仅用5分钟便迫敌缴械投降。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我15军27个连队有16个连3次打光重建,连级干部伤亡率达65%以上,以黄继光、龙世昌等英雄为代表的万余平凡而伟大的志愿军战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硬是用血肉之躯顶住了兵力远在我之上且拥有绝对炮、空优势之强敌的疯狂进攻。是役震惊中外,打疼、打服了对手,打出了军威、国威,打出了令美军至今无法理解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当生死存亡的考验来临之际,心理与生理的抗争达到极限之时,看谁更能咬紧牙关,比对手多坚持一下。保持争取胜利的信念之火不灭,就可能创造奇迹,赢得胜利。
第四次中东战争,驻守戈兰高地的以色列第7装甲旅遭到叙利亚军队5倍于己兵力的突然袭击。以军拼死抵抗3昼夜,全旅仅剩7辆坦克,每车炮弹仅剩3、4发。面对叙军再次猛攻,以军部分伤员从病床上挣扎起来,操纵先前被击毁、经紧急抢修又能使用的13辆坦克,重新投入战斗。第7旅在极度危急的情况下发起令人震惊的绝地反攻,同样筋疲力尽的叙军居然在这最后20辆坦克的反击下撤退了。
“勇者无惧,血性无敌”。未来战争,人仍然是主导,精神依旧是“刀刃”。有人或许会说,信息化战争中浴血厮杀,白刃格斗的情况太少,对战斗精神的要求远没有过去那样高。这种认识显然不符合实际。事实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战场的全维立体性和战争进程的急剧性,都可能造成比以往更加惨烈的流血牺牲,更加严酷的斗争环境。在这样的考验面前,综合实力和作战技能固然重要,但一往无前、有我无敌的战斗精神也断不可少。
习主席指出:“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固然要靠战略战术,要靠体制机制,要靠武器装备,要靠综合国力,但没有战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战条件,军队也是不能打胜仗的。”
顽强的战斗精神来自高于实战、严于实战的军事训练;来自对困难和复杂情况的正确面对;来自对党、祖国和人民的绝对忠诚。这种精神不单表现于战场,平时的部队建设中也要倡导弘扬耐劳忍苦、英勇顽强,勇于把看准的事情义无反顾地做下去。
“扬帆起航凌云志,中流击水正当时”。革命先烈们用流血牺牲令蒙受了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每名中国军人如果都能矢志成为“最后的顽强者”,则我军必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