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抗日历史 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石牌保卫战!
石牌,宜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抗战时期1943年石牌要塞保卫战使其名扬四海。抗日战争期间,石牌上有三斗坪,是当时的军事重镇,第六战区前进指挥部、长江上游江防军总部等均设于此。下有平善坝,与之相距仅咫尺之遥,是石牌的前哨,亦为中国军队补给枢纽。石牌保卫战是中日鄂西会战的核心战役,作战区域主要在长阳、宜昌两地间的石牌外围进行,在历时10天的战斗中,我英勇的国军部队用血肉之躯,将残暴的日军挡在了宜昌,保卫了陪都重庆的安全。
当战斗激烈时,陈诚打电话问胡琏:“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斩钉截铁地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其英雄气概可见一斑。我十一师官兵在他指挥下奋勇作战,在曹家畈附近的大小高家岭上曾有3个小时听不到枪声,这不是双方停战,而是敌我两军扭作一团展开肉搏战。攻击三角岩、四方湾之敌1000余人,为争夺制高点黔驴技穷,一度施放催泪瓦斯弹。我军无防化设备,用血肉之躯与敌相拼,竟奇迹般将敌歼灭殆尽。
八斗方之争夺,是这次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敌每一寸土地之进展,必须付出同等血肉之代价。两军在此弹丸之地反复冲杀,日月为之黯然失色。我军浴血奋战,击毙日军近2000人,阵地前沿敌军尸体呈金字塔形。中央社向全国播发消息称:“宜昌西岸全线战斗已达激烈.每一据点均必拼死争夺。”这是当时战役的真实写照。日军久攻石牌不下,损兵折将惨重,信心完全丧失。到了5月31日夜晚,战场上的枪炮声突然沉寂下来,进犯石牌之敌纷纷掉头东逃。石牌要塞虽历经烽火,但仍屹立在西陵峡之滨,固若金汤,如同一座铜墙铁壁。
此次石牌大战,我军打死打伤日军达7000人,缴获器械无数。这场决战,中国军队投入兵力15万人,日军投入10万兵力,日军伤亡兵力25718人,损失飞机45架,汽车75辆,船艇122艘;中国军队仅伤亡一万余人取得战争胜利。石牌保卫战的胜利,实现了蒋介石“军事第一,第六战区第一,石牌第一”和“死守石牌,确保石牌”的军事目标,它挫败了日军入峡西进的美梦,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遏制住了日军肆意践踏的铁蹄。
中国军队顽强地守住了国门石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胡琏,成为了在石牌最有名的将军。他的英名从此流传在三峡沿岸,就像关羽和张飞。历史真是眷顾三峡,两千年前就给这块土地送来了那么多的大英雄,使这道从高山中喷涌而出的峡江当之无愧地获得了民族忠勇之源的殊荣。
当年镇守炮台的海军官兵曾在炮台掩体上题书明志“铁血要塞”仍依稀可见,以及炮台长方荣经与当地政府共同创办的“中山小学”的校址(现为石牌小学)等都还保存完好。石牌小学门前,当年官兵磨战刀的一块巨大月牙石如今还静静地躺在那里。月牙石的旁边,官兵们滴血盟誓的水池几近完好,“浴血池”三个字清晰可见。石牌要塞保卫战的胜利,是鄂西战役的转折点,西方人把它与前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列为反法斯战场的两大著名战役,被西方各大军校纳入军事教材,被称作“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最近,宜昌市原文联主席陈宏灿先生以石牌保卫战为主题,出版了长篇抗战纪实著作《浴血大鄂西》,再现了这一场发生在宜昌的重要抗战史实。(本书宜昌解放路大禹学子书店有售,感兴趣的朋友也可致电陈先生经纪人13477192255英子)硝烟已散尽,唯见山河美!如今石牌已作为旅游胜地吸引着游人慕名前来。面积不到20平方千米的村域内,汇集了三峡人家、杨家溪军事漂流等国家4A级景区和龙进溪、蛤蟆泉、灯影洞、石令牌、石牌要塞等众多峡江风情浓郁的景观,是宜昌三峡旅游的核心景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