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简介 为什么说这个名将是个草包将领?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一字子微,自号肥翁、肥居士,晚年号苦庵,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中国明朝后期大臣、诗人。他是杨鹤之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崇祯十年(1637年)出任兵部尚书,翌年入阁,深受崇祯皇帝信任。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镇压农民军,同时主张对清朝议和。但他的计划没能成功,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以“督师辅臣”的身份前往湖广围剿农民军。他虽然在四川玛瑙山大败张献忠,但随后被张献忠致敌战术牵制,疲于奔命。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已患重病,闻此消息后惊惧交加而死(一说自杀),享年五十四岁。
杨嗣昌是名门之后,其父乃前任明朝大学士杨鹤,他是个颇有才干的文官,字写的好,又能言善辩,但是他为人品德之败坏,性格之奸诈。实事求是的说,杨嗣昌偏属于那种动嘴皮子强动手能力差的人,要是放到个参谋位置上,估计还能发挥大作用,可偏偏坐到明朝国防部长(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于是好方略变成了烂方略,直到把大明朝祸害了个干净。
先说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网",想法确实不错,要是实行的好,足够把李自成置于死地,可打仗就得要钱,明朝早就国库空虚了。杨嗣昌病急乱投医,居然用起了汉武帝时代的"均输法"。结果,大笔的军饷平摊到普通百姓身上,军费没筹集多少,反而以火浇油,搞的原本没造反的地区也叛乱四起。活不下去的农民们更是铁了心跟随李自成造反了。杨嗣昌做事不行,用人更是错,他提拔熊文灿做五省总督,本来此时孙传庭和洪承畴的官军连战连捷,已经几乎要把农民军赶尽杀绝,杨嗣昌妒忌二人得大功,死催熊文烂招降农民军,这下可好,原本走投无路的李自成一下子绝处逢生,得到了难得的喘息之机,熊文灿做事更是迂腐,他仅仅是得到了农民军口头投降的承诺,便接纳了农民军投降,结果张献忠李自成等部就地休整,不但没有解除武装,反而得到熊总督大批粮草赈济,直接帮助了人家休养生息。待到羽毛丰满,原本已经投降的农民军们脸皮一翻,重新操刀扯旗造反,搞的中原五省战火又起。明朝白费了大批粮食军费,却最终功亏一篑,成了毫无收获的瞎折腾。
再说"攘外必先安内",想法很好,明朝绝不能两线作战,必须要首先安下一头,全力对付内患,可自古以来,谈判都是要凭实力说话的,否则只能任人宰割。杨嗣昌一心主持求和,却被关外的满清当猴耍。公元1638年,满清皇太级统帅重兵饶过山海关入寇中原,在北京周边地区大肆杀掠,事情到了这一步,杨嗣昌还想着"议和"。驰援京城的宣大总督卢象升只说了一句反对议和的话,就被杨嗣昌怀恨在心,接着公报私仇,先是只分给卢象升几千老弱兵卒,企图把卢象升往虎口里送。满清也知卢象升是明朝难得的军事人才,于是集中重兵把卢象升包围在巨鹿,危机时刻,杨嗣昌坐拥重兵,竟眼看着卢象升身陷重围而不救。卢象升浴血奋战,与清军数倍于己的精锐部队激战一整天,在手刃数十清兵后慷慨殉国。事后,杨嗣昌为掩盖己过,居然诬陷卢象升临阵脱逃,直到巨鹿当地父老寻到了卢象升的尸身,杨嗣昌竟连扣八十多天,不验尸,不上报,十分奸诈阴刻。
更可气的是,满清大军肆虐中原,杨嗣昌总督各路援军,竟然畏敌如虎,不敢与清军交战,装备精良的明军眼睁睁的看着清军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烧杀抢掠。此次入寇,清军攻陷城池八十多坐,杀掠平民二十万人,明军不敢与之交战,只是默默的跟在清军身后,礼送清军出境,如此打法,连清军也感到啼笑皆非,皇太级命令士兵们在树上写下"百官莫送"的字样,嘲讽杨嗣昌,此种羞辱,为中国历史所罕见。
但报应总会到的,崇祯十三年,杨嗣昌亲率大军南下围剿张献忠,明军初战得利,将张献忠打的全军覆没,关键时刻,杨嗣昌妒忌病又犯,与属下大将左良玉与贺人龙闹意见,结果两位大将罢工撂挑子,虎落平阳的张献忠终于逃出升天。之后,张献忠在湖北四川一带大打游击战,把杨嗣昌耍的团团转,当地百姓编成民歌嘲讽杨嗣昌"好个杨阁部(指杨嗣昌),离我三尺路。"转来转去,张献忠趁杨嗣昌把主力放在四川的机会,奇袭襄阳,杀了明朝的襄阳王,远在四川的杨嗣昌如闻青天霹雳,此罪乃是明朝"失藩"大罪,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他了,无奈之下,杨嗣昌拿了一瓶毒药,一仰脖服毒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