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的廉价“土地雷” 让日军闻风丧胆
在抗日时期,中国的军事装备圆圆落后于日军,然而,凭借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智慧,中国人民自创了许许多多的抗日兵器,而地雷,正是其中杀伤力最强、普及性最广的一类武器。
而相信不少人也都看过一部《地雷战》的电影,这部1962年拍摄的电影中,就讲述了抗日根据地的民兵们,依据自制的“土地雷”,将入侵的日军炸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
抗日,从推广地雷战开始
在真实的抗日中,一开始的时候,地雷并没有得到普及,许多人并不会自制地雷,而且当时的一颗地雷,价格要比手榴弹还要贵上许多。在战争物资匮乏的时期,如果能够制造出廉价的地雷,将会对抗日起到极大的帮助。而据资料记载,地雷战这一战术最早出现于太南地区。真正将地雷战战术发挥到极致的是山东海阳的民兵,针对敌人不断变化的起雷避雷方法,他们发明了十几种地雷。而真正将地雷推广出去的,就是我国工兵事业奠基人之一的王耀南。
1927年9月,他和几十名矿工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参加了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1941年5月,王耀南奉命带队下到太行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及各分区去推广地雷战。为了让部队和民兵明白如何设置地雷,也就是将雷埋在哪儿的问题,王耀南带着几个工兵干部在院落里埋好雷,扮演成日本兵进院扫荡,让大家观看,并用炭粉代替石灰,防止石灰飞起烧伤人眼。边观看边向干部群众讲解在什么地方埋雷好,“比如鬼子进院子要喝水,在井旁边埋上雷就能炸死鬼子。”他们用这种示范方法,教会了很多八路军指战员和民兵掌握地雷战的战术、技术及地雷的应用。
自制的廉价“土地雷”,让日军闻风丧胆
当时军工厂制造的地雷,一方面成本较高,一颗地雷的成本相当于好几颗手榴弹,而且数量也十分有限。因此,王耀南鼓励大家自己动手做地雷。自制地雷做大的问题,就是外壳的原料缺乏来源。正常的地雷都需要用铁壳,而王耀南与民众一起研究,最终研究出用陶瓷瓦罐等做外壳。
改良了制作方法之后制造的土地雷,成本和造一粒子弹差不多。而且使得日军的工兵成了“瞎子”,无法用探测仪发现埋藏的“土地雷”,经常炸得鬼子人仰马翻。
“不见鬼子不拉弦”,炸死的都是小鬼子。
地雷战初期,人们主要用的多是绊雷和踏雷。顾名思义,一旦触碰到引线或者踩到,就会引爆。为了防止敌人发现,埋雷时还会轻轻地印上人畜的脚印或放上几块牛羊粪。不过这种地雷,遇到日军的工兵就起不到作用了,更可恨的是,鬼子怕被炸,抓来许多百姓在前面开路。这时简单的踏雷就不能用了,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与日军的斗争中,我方军民用烂铁片、茶壶干扰日军工兵的扫雷活动,还发明了真假雷、硫酸雷等。
最当鬼子害怕的,还当属“拉雷”。拉雷就是讲地雷埋好以后,用很长的线做牵引,在日军经过时,等前面的百姓走过去以后,躲在远处的民兵才拉动手中的引线。这样一来,既能够保护了不误伤民众,还能够“精准”爆炸,往往可以直接炸死躲在日军里面的指挥官,让日军失去指挥,最终惨败。
美国著名记者哈里逊·福尔曼在看了冀中的地雷战后说:“围困日本人的一个常用方法,便是在据点附近安放成百上千个地雷。”“一个人有相当大的勇气,才能面对敌人可怕的现代化武器想出这些‘微不足道’的抵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