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闻允志 一二九学生运动引导学生抗日
闻允志(1904—1940),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
原名闻家骅,字永之,化名闻季华。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一书香门第之家。1915 年,考入两湖师范小学。后入武汉中学。在学校,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 成为一名倾向革命的有号召力的学生领袖。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领导浠水县的工农运动,被选为县农民部执行委员。1928 年9 月东渡日本,先后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机械系。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因组织领导留日学生运动,公开发表抗日宣言,进行抗日救国活动,被日本军国主义当局“护送”回国。1934 年春,受党组织派遣,前往河南省偃师县立中学任数学教员,化名为闻季华,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并组织了秘密的“社会主义联盟”,出版秘密刊物《晨钟》半月刊。
1935 年,闻允志以教员的身份到平津,秘密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揭露亲日派的退让投降政策,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在天津组织学生运动,成为天津学生中最有影响的领导人之一。1937 年春,“华北各界救国会联合会”在北平成立,闻允志回到北平参加了该会领导工作,积极组织宣传抗日救国活动。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当时河北省地方实力派张荫梧在博野办有四存中学,并自任校长。为了加强对张荫梧部的工作,中共北方局派闻允志到博野开展抗日活动。不久,张荫梧担任了保定行营民训处处长,在保定创办了河北干部养成所,招收平、津、保一带知识青年二千余人,进行抗日军政训练。闻允志担任干部养成所政训处长,并兼任教官,该所组成十一个学员大队,后因战局变化,干部养成所迁至山西陵川县。9 月,保定失守,张荫梧收集河北博野专员公署所属五县保安队及一些散兵游勇,以部分晋绥军官、教导团学员和河北干部养成所学员为骨干,组建了河北民军,张荫梧任总指挥,王长江任副总指挥,闻允志任政训处长。总指挥部由河北磁县移到山西陵川县平城镇。
1938 年1 月,河北民军副总指挥王长江率部到林县合涧镇组成河北民军太行区司令部。这时以闻允志为首的政训处受到总指挥部内国民党特务的攻击和排斥,经中共北方局决定, 闻允志带领政训处部分同志去协助王长江在豫北一带开展抗日宣传和组训民众工作,并以民军名义组建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随着抗日斗争的开展,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逐渐分化,闻允志积极争取王长江响应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 向他阐明当时的形势, 希望他不要追随张荫梧与八路军搞摩擦,要顾全抗日大局,一致对外,全力抗敌。王长江在政治上有了很大进步,在与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陈赓会谈后,王长江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联合抗日,反对摩擦的主张。1938年秋,张荫梧公开制造了“博野事变”,王长江反对张的倒行逆施,在共产党的帮助下,率部起义,将自己所属部队带到抗战中来。
1938 年春夏之间,闻允志经与国民党林县县长张守魁协商,在林县开办了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政训处党组织先后派人在干校负责和主持教育训练工作,讲授抗战形势及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内容。与此同时,闻允志联合林县豫北别动队黄宇宙部、河北游击第三支队、国民党的新五军孙殿英部及四十军庞炳勋部及河北民军一团徐靖远部等组织了“太行抗敌联防委员会”。同年6 月底,成立河北民军第九游击队。闻允志考虑到河北民军内部的复杂情况,为了扩大抗日力量,经民军总指挥部同意,将第九游击支队与民军第十一大队朱程部合编为民军十一团,下设两个大队,共四百余人,朱、闻分别担任团的军政负责人。
1939 年3 月,闻允志经北方局调往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训练部任教育科长。6月,经华北抗日民军司令员朱程的请求,又被调回民军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与朱程共同领导这支部队。闻允志重返部队后,迅速建立了党的组织,并恢复了党在部队中的政治工作,积极对部队进行了改造,在短时期内,华北抗日民军出现了新的局面。
1940 年4 月,华北抗日民军奉八路军总部命令,调往冀鲁豫开辟平原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闻允志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华北抗日民军政委。部队活动于濮阳、内黄、滑县一带,粉碎了日寇多次残酷“扫荡”,建立了沙区抗日根据地。
同年8 月,闻允志奉命调回八路军延安总部。当时由冀中南下支队护送,随徐向前一同前往。21 日拂晓,经大名县元村龙王庙抢渡卫河时,受到敌巡逻艇的袭击,为掩护徐向前司令员安全突围,战斗中,闻允志不幸牺牲。时年36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