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戴安澜 率军血战滇缅直至壮烈血洒异域
戴安澜 ,字衍功,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风和村人(即牛埠镇),生于1904年11月25日。家境清贫,幼时读私塾,年长曾教私塾。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学习。喜读历史、军事书籍。关心国家大事,遂有效忠民族,献身人民之意志。1924年,投笔从戎,由于作战勇敢,得以步步升迁。后保送至广东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作战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后晋升为团长。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时,戴在国民党军队中任73旅旅长,曾先后参加过台儿庄战役、中条山战役、武汉保卫战等著名战役。在平汉铁路沿线的漕河、彰德等战役中屡创日寇。尤以鲁南台儿庄战役,戴将军火攻陶墩、计取宋庄,为台儿庄大捷作出重大贡献。其间中艾山之战,更使日寇丧胆。当时,戴将军守中艾山,日寇向我军阵地猛攻,达4昼夜之久,戴将军率部奋勇抵抗,坚守阵地,并一一击退日寇之进攻。1938年5月戴晋升为89师副师长,在师长徐庭瑶(无为县人)领导下供职,1939年1月,徐庭瑶调升为装甲兵团司令,戴安澜 充任师长,后又调升中央军王牌第5军第200师少将师长。
1939年冬,国民党第5军军长杜聿明率部在广西大明山区与日寇战于昆仑关(在广西南宁市东北宾阳县附近)。昆仑关地形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侵占昆仑关的日本军队是在日俄战争时期号称"钢军"的第5师团之主力第12旅团,及后来增援的两个联队,由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亲自在九塘指挥。杜部戴安澜 将军率机械化师担任正面反攻,用火牛战术,冒着密集的炮火,爬向日军堡垒,冲毁敌军层层铁丝网等防御工事,重创日寇。
戴将军亲赴战壕指挥,冲锋陷阵,首克同兴堡。昆仑关战役一个多月,歼敌6000余人,俘获甚多,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和联队长三木吉之助于九塘和昆仑关之间。战斗中戴将军身负重伤,仍奋勇作战,因此荣获国共两党联合颁发的三黄"宝鼎"勋章。戴将军初到昆仑关部署阵地时,即发出豪言壮语,说:"中国古时有上无三鼓夺昆仑之佳话,吾拟元旦夺取昆仑关。"后来果然如期攻夺。此役戴安澜 被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1941年12月,日寇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横冲直闯,连陷香港、关岛、威克岛、菲律滨,侵占号称东方直布罗陀的新加坡军港。继之将其魔掌深入东南亚各国,进犯缅甸,西进印度洋上,直叩安曼群岛之门。驻缅甸英军,一路惨败,士无斗志。日寇步步北犯,致使我国西南边疆遭受严重威胁。
1942年初,戴将军奉调率部西移云南,时有中国军队出国远征缅甸日寇的消息,戴将军闻之,常与人说;"如能出国远征异域,始偿男儿志愿!"后果然接到出国远征入缅之令,他兴奋异常,高唱《满江红》歌曲,抒发爱国之志,召集全师战士,宣讲诸葛武侯远征史迹,勉励部属务期扬威国外,立功异域,为抵御外侮,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
1942年初,我国派出远征军进入缅甸,第5军和第6军从曼德勒向南推进,打击日本侵略军。3月18日,戴将军率第5军200师担任过远征军先头部队入缅抗日,进驻缅甸南部的同古(东瓜)地区,同日寇第55师团展开激烈战斗,戴以孤军深入,奉命固守10天,以待援军。
同古地区乃一片平原,无防守之地势,3月20日,日军向驻守同古的第200师各主要阵地发起了进攻。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 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于当日晚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 “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他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同古。”并宣布了如下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日军来犯我军阵地,一经接战,其中尉、少尉各一人即被我军俘获,并缴获日寇重要文件若干,使我军得知敌军在缅甸之兵力及番号。后经十余日激战,敌军终于无可奈何,乃陆续增援,至兵力超过我军八倍。然其死亡人数亦超过我军八倍以上。
戴将军率部苦战了12天,掩护了英缅军第1师的安全撤退,救出英军战车团,英军拱手作揖致谢。同时还救出了此后在意大利战场上颇为著名的哈罗德·亚力山大少将。这是中国远征军对英军、缅军作出的重大贡献。当时,英国《泰晤士报》也予以报道,表示赞赏。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远东战场上唯一的捷报。
戴将军完成固守同古,以待援军之使命已达,遂奉令突围,经一天一夜激战,进克棠吉据点。后因大批日寇由泰国、老挝边境窜入我军后方进行围攻,戴将军孤军作战,四面受围,形势危急,上级急令其突围回国,相机歼敌。戴将军率部突围,退入泰、缅老边区原始森林地带野人山,无衣无食,以野草杂菜充饥,爬山越岭70余日,备极艰苦。
敌军据险阻击,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血流如注,当时又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进军至茅邦时,流尽最后一滴血,5月26日下午5时40分与世长辞。年仅37岁。全军闻之,无不泪下。
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途经保山,由于戴将军驻军保山年余,军纪严明,深受人民群众之爱戴,因之保山家家户户门前设祭。复经昆明、贵阳、柳州等地,至全州,将遗体安放于湘山寺内,沿途民众,隆重奠祭,无不怆然泪下,哀叹痛失英豪!
他的精神和业绩,在当时曾得到包括国共两党和美英盟国在内的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称他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中“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美国官方认为,同古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浦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的报纸称同古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英国的《泰唔士报》称之:“同古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戴将军万里出征,为国捐躯,深受各族人民之敬仰和悼念。1942年秋季的一天,在国民党第5军留守处的广西省全县召开了一个大规模的追悼会,大会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主任李济深主持。在戴安澜 烈士的遗像前,放满了花圈和挽联。
蒋介石的挽联是:
虎头食肉负雄资,
看万里长征,
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
惜大勋末集,
虚予期望痛如何?"
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人都题赠挽联以悼念,悼词云: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毛泽东敬挽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周恩来敬挽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朱德、彭德怀敬挽
海鸥将军千古
气壮河山
――邓颖超敬挽
1947年秋,戴将军灵柩由广西全县运回芜湖赭山公园的小赭山南麓,安徽省各界人士为纪念戴将军为中华民族英勇牺牲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将灵柩安葬于芜湖市风景如画的小赭山之阳,并筹建陵园。戴将军的老同事杜聿明、徐庭瑶等专程来芜主持葬礼,并致哀悼。
美国国会授权总统罗斯福,在戴安澜 去世后,向他颁发了美国军团功勋章。罗斯福在签署颁发勋章的命令中写道:“戴安澜 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在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国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同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戴安澜 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 的英名入似南京忠烈祠。
为了纪念戴安澜 烈士的抗日英雄业绩,由安徽各界名流徐庭瑶、朱子帆等人发起,筹资创办一所工业职业学校,取名"安澜工业职业学校"。聘请戴将军之堂弟戴子庄为校长,校址定在芜湖市环城北路(即今芜湖市第二中学校址)。
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 将军为革命烈士,1956年10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 将军为革命烈士,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戴安澜 将军的家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以褒彰将军,并致慰遗属。
为纪念戴安澜 将军,芜湖市人民政府于1979年重新整修了墓地,并树立了石碑。左碑铭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先辈当年题赠的挽诗挽词挽联;右碑是将军生平简历;中碑是王昆仑所题“戴安澜 烈士墓”。墓区林木茂盛,松柏长青,瞻仰的人们,终年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