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大美女宣姜为何会嫁给了一个老头?
公元前七世纪初, 齐鲁大地上, 有一对超凡脱俗的姐妹花, 她们是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她们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真正的名字。
当然,她们姓姜, 姐姐嫁给了卫宣公, 被称为宣姜, 妹妹被称为文姜, 嫁给了鲁恒公。
照道理说, 嫁得门当户对呀, 可是这对姐妹的人生悲剧, 就是跟她们的婚姻同时开始的. 而她们的婚姻悲剧, 又影响着公元前七世纪初的东周历史。
公元前718年,年方十五岁的宣姜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
夏天,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
卫太子姬及这年不过十六七岁,和公主的美貌闻名于世一样,太子的俊美儒雅,也是诸国间有名的。
齐僖公当然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十全十美的婚事。
嘿嘿,可惜卫国人材辈出啊,为太子求婚的使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回到国内,这个家伙就立即向国君卫宣公禀报:公主简直比花儿还诱人,主公啊,这样的绝色美女,你老人家不如自己摘了吧。当然,臣子我如此忠心,你可不要忘记喽。
----小储君要想当国王,还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呢,当不当得上也未见得,还是现成的国王马屁要拍好喽。
老色鬼一听,口水直流,君臣两个一番密商,把骗亲的计划整得妥妥贴贴。
期待迎娶心上人的太子被派出使宋国,老头儿赶紧在淇水河边修了一座行宫,名为“新台”。
小公主盖着盖头,糊里糊涂地和老东西行了婚礼。
直到进入洞房,宣姜才发现,当初来相亲的俏郎君变成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
在别人的地盘上,她能怎么办呢?
《诗经新台》中,将这出乱伦悲剧如实地记载了下来。
就这样,十五岁的公主成了意中人的后妈。
对于齐僖公来说,当然消息是让他愤怒了一阵子的。不过他毕竟是条政治老狐狸,女儿提前当上了王后,对自己的好处更是大大地,所以他也是笑纳了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女婿。
但是,可怜的公主和太子呢?
老色鬼在自己的后宫里,挑了几个女人,送去给儿子,将其中的一个指定为太子妃。
太子失去了一见钟情的意中人,娶进门的是老爹姬晋玩厌了的侍妾。你如果是一个男人,你会怎样?
根据史书上记载,从此以后,姬及经常发呆,木讷无语。
而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她即使被强暴,都会怀孕生子。
宣姜很快就生下了两个儿子:姬寿与姬朔。
真正的悲剧,就要在从前的情人间发生了。
女人可以不爱男人,却不可以不爱儿女。
而这两个血肉相连的儿子,更是宣姜全部的寄托和希望。
十五年过去了,宣姜的儿子都长大了。
老色鬼也是真的老了。
看着衰老的卫宣公,宣姜无时无刻不在为老头死后,自己和孩子们的前途担忧。慢慢的,她心中对那个少年身影温柔的记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惧。
宣姜的长子姬寿,是一个清秀善良的少年,可是他的弟弟姬朔,却不是一个什么好货色。
终于有一天,姬朔向母亲告密,说大哥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夺妻之恨,甚至还发誓在继位之后,要将他母子铲除干净。
没有哪个母亲不相信儿子的。
宣姜大惊失色,带着姬朔去找老头丈夫,希望能够救得儿子一命。
老头根本不觉得,这件事的祸根在自己身上,他把姬及的生母喊来,痛骂她教子无方。
姬及的母亲夷姜,就在这天夜里自缢了。
接下来,老色鬼要斩草除根了。
宣姜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她根本不愿意有谁死去,更不愿意死去的是姬及。
然而,宣姜的哀求已经起不了作用了,姬朔告的这一状,对老色鬼的影响更大:他已经老了,害怕自己会死在正值盛年的长子手里。
卫宣公派姬及出使齐国,并让太子使用一面特别的旌旗。派杀手在路上准备暗杀。
宣姜得知了这个消息,连忙让自己的儿子姬寿去给大哥送信。
可是姬及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亲爹,能对自己痛下杀手,坚持要出发。
姬寿决心为弟弟赎罪,在送行宴上,他将姬及灌醉,自己代替他出发了。
杀手不分青红皂白,将姬寿杀死。
姬及醒来,终于明白事实真相,连忙去追赶弟弟。
他赶到的时候,姬寿已经倒在血泊里。
姬及痛骂杀手,叹道:“误矣!”
醒过神来的杀手一不作二不休,把他也乱刀砍死。
宣姜闻听消息,顿时昏死过去。
《诗经二子乘舟》中,记载着宣姜对姬及和姬寿的思念。
死而复苏的宣姜,从此也象当年的姬及一样,面无表情,木讷无语。
在整个事件中,唯一的胜利者就是姬朔。
这小子躲在暗处,狂笑不已:杀手们真是了不起啊,一下子铲除了我两个对手!
老色鬼不久一命呜呼。
姬朔继位,是为卫惠公。
卫国的贵族们不能接受这个坏蛋当王,发动了政变,姬朔被赶到了姥姥家。由于宣姜对这个儿子的所做所为指责痛恨,临走的时候,他压根就忘了他的母亲。
宣姜落在了卫国左公子的手里。
她没有勇气自杀,便请求左公子杀了她。但是卫国的贵族们并不想得罪齐国,饶了她。
齐国此时的国君是宣姜的哥哥襄公。
齐襄公想出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好办法:让死去的卫太子姬及的同母弟弟----公子顽,迎娶宣姜,以完哥哥的心愿。安慰亡灵,巩固两国交好。
被灌醉的宣姜,被强行关进了新房。
到这个时候,宣姜已经只能算是一具躯壳、一架机器而已。
后来她又生了三男二女: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宣姜死于何年,没有记载。
一朵鲜花,凋谢在东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