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明朝历史上开国大将李文忠的儿子为何是个废物

2016-08-15 13:24:1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绝对是个牛人,史称“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也就是一个处事不惊用兵如神的将领,曾以一

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绝对是个牛人,史称“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也就是一个处事不惊用兵如神的将领,曾以一千兵士,大败张士诚二十万军队,建国后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当时和徐达常遇春等齐名,可惜他的儿子李景隆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不仅政治上不合格,军事上也是个脓包。

李景隆是朱元璋姐姐的孙子,父亲又是朝中大员,有了这层关系,李景隆小时候就受到朝廷任用,洪武十九年(1386年)袭爵,曾掌管左军都督府事,累官至太子太傅。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文即位,朱元璋四儿子燕王造反,大将耿炳文作战失利,众人觉得将门必出虎子,便公推李景隆做大将军。

不过打仗和过家家确实不一样,靠的是悟性。李景隆本是纨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九月,李景隆至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计50万,进抵河涧驻扎。当朱棣侦知李景隆军中的部署后,笑着说,兵法有五败,李氏全犯了,其兵必败无疑,这就是政令不修,上下离心;兵将不适北平霜雪气候,粮草不足;不计险易,深入趋利;求胜心切,刚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无;所部尽是乌合之众,且不团结。为了引诱南军深入,朱棣决计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并告诫朱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朱棣还撤去了芦沟桥的守兵。结果李景隆果然中招,不久,燕军内外夹攻,南军不敌,李景隆乘夜率先逃跑,退至德州。次日,士兵听说主帅已逃,“乃弃兵粮,晨夜南奔”。从此,听到燕王的名字,李景隆就吓得直抖。景隆兵败还京,方孝孺骂他“坏陛下事者,此贼也。”众臣怒拳相向,要求就地正法,帝不忍加诛。

那么明朝大将之子为何是个软蛋:

其一,小时候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父亲是一员名将,那是在枪林弹雨的条件下历练的,李文忠小时候多少次遭遇饿死的危险。父亲李贞历尽千辛万苦,带着他才找到朱元璋,他很珍惜这样的机会。而李景隆自小生活的非常优越,本身就是官二代,自然不需要如此辛苦。

其二,李文忠替朱元璋打天下,那是九死一生。当时群雄逐鹿,而且有元朝军队龙盘虎踞,朱元璋本身就是乞丐,无异于羊入虎口。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队伍必须背水一战,才能翻身;李景隆生活的条件如此优越,自然不希望瞎折腾。无论是朱允炆还是朱棣做皇帝,他都是皇亲国戚。

其三,李文忠在乱世,因为不怕死,所以勇敢无敌,民不怕死,奈何以死惧之?李景隆是朝廷大员,虽然没打过仗,朝廷已委派他做大将军,因此不再想着再为小皇帝卖命。

其四,朱元璋打天下手下大将如云,李文忠可以与人切磋;李景隆时代与朱棣交战,手下大将无几,再加上李景隆刚愎自用,自己觉得名将之后,打仗过于轻敌,焉能不败?但李景隆缺乏父亲随机应变的本领,缺乏父亲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的本领,贪生怕死,让他见到朱棣就胆战心惊。

因此,就是这样一个皇帝怜悯的逃跑将军,当燕王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第一个撺掇谷王朱橞开金川门降燕,那时候宫中火起,建文帝也不知所终。不过,朱棣也是个硬汉子,他也看不起李景隆这样的软蛋,他欣赏黄子澄方孝孺这些宁死不屈的忠义之士,多次想法设法比他们投降,可惜打错了算盘,对于李景隆被副都御史陈瑛等告发“在家坐受阁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景隆弟)多立庄田,蓄童仆成千,意叵测。”上藉其家产,下李景隆於狱。后削爵。景隆绝食十日不死,约卒于永乐末年。可见为人还是有点骨气,有点本领,有点内涵,否则就是你是名将之子也没法生存。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