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何有本领的儿子总是逼死母亲?
中国历史上总有这样一种现象,孝顺儿子总是逼死母亲。或许有人说这是谬论,但江湖给你举几个例子,看看是也不是。当年公子光想刺杀吴王僚,去请专诸,专诸是个孝顺的儿子,父母在不远游,后来母亲认为是自己拖了儿子成名的后腿,于是上吊自杀。专诸闻讯,于是拿起鱼肠剑,刺死吴王僚,可见专诸成为刺客是以牺牲母亲为代价的。
三国演义里也有类似的故事:徐庶化名单福,投奔刘备。不想老母被曹操掳去。谋士程昱模仿老母亲的笔迹去赚徐庶。徐庶看到信后,大为悲痛,于是马不停蹄赶回曹营,不想被母亲一顿臭骂:“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就说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学问怎么能一点都没有长进。你是个读书人怎么能不明白忠孝不能两全?你怎么就不明白曹操是个什么人,那是谋害皇帝的奸臣,刘皇叔是个多么优秀的人,你既然在刘皇叔手下做事,为何又要返回头来帮助曹操。现在就凭着一张盗版的书信,居然把你屁颠屁颠地诓回来。我还以为你是一个多大本事的人,现在看来你呀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一席话,骂的徐庶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把个徐庶羞臊的不敢抬头。不料恰在这个时候,有人报母亲上吊自杀,有人这样感慨道:“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虑见母已死,哭绝于地,良久方苏。曹操使人赍礼吊问,又亲往祭奠。徐庶葬母柩于许昌之南原,居丧守墓。凡曹操所赐,庶俱不受。从此徐庶进曹营,再也不发一言了。
那么徐母为何要自尽:其一,徐母对儿子是寄以极高希望的。所以她骂徐庶骂的头头是道,针针见血,“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感觉到对儿子很失望,什么叫学无所成,什么叫痛心疾首。
其二,徐母感觉儿子误解了自己。自己一生光明磊落,知母莫若子,自然也要知母莫若子。我觉得儿子是个人物,儿子也要理解母亲。为何不明白曹操是个什么人,刘皇叔是个什么人,感到很痛心。
其三,不长脑子,有愧于名士的称号。他母亲还骂他,“今凭一纸伪书,更不祥察(骂得好,来不及是常人行为,祥察才是名士风度),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想见!汝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
其四,徐母被儿子羞愧而死。她是为儿子又从名士的地位倒退回没脑子的匹夫而可悲,她更接受不了儿子曲解自己。她是被徐庶误解,羞辱,冤枉死的,所以徐庶也没因母亲自刎而恨曹操,他后来总算默认了他自己的罪孽。
可见,如果不去沟通,有本领的儿子也可能逼死自己的老母亲。当然历史上造反的草莽英雄,父母往往隐姓埋名也是常事。为何,也是怕官府抓去做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