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吴国大夫伍子胥是怎么死的?伍子胥为何死不瞑目

2016-08-10 12:03:56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春秋时楚国监利县(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伍场村附近)人。前几天,我看了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春秋时楚国监利县(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伍场村附近)人。前几天,我看了一部有关于伍子胥的电影,影片中有这样一幕片段:伍子胥跪于吴王夫差面前,告诉他,请大王不要听信勾践和范蠡的话,以免误国,再说他们也并非真正降于大王您,他们想利用西施的美色来迷惑大王,使大王荒于朝政不理政事,之后,他们便会趁机攻打吴国,到那时后果将会很严重,请大王三思。可是吴王夫差哪里听得进去伍子胥的话,他只顾与西施整日游玩,贪图享受,不理朝政。面对伍子胥的忠言进谏,吴王却不屑一顾。伍子胥多次劝谏吴王都没有成功,便感叹说:“吴国,不久将亡也。吴王听后大怒,赐剑于伍子胥,让他自裁了断。伍子胥恨铁不成钢,最后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一腔报国热情,自刎于吴王夫差跟前,看到此刻不禁热泪盈眶,一个悲剧式的英雄死去,令人感慨万分!

公元前451年,夫差做了吴国的大王,此时的伍子胥已是三朝元老,居相国位,地位可谓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他以卓越的才干和直言进谏的忠诚,赢得了吴国人的尊敬,而在他心目中,吴国就是自己的祖国,为了国家,他宁可去死。吴王夫差得到伍子胥之助,灭越国而以勾践为奴,意欲称霸天下。蒸蒸日上的吴国,有一胸怀天下的夫差,有一深谋远虑的子胥,称霸之期不会遥远。但吴王对越国的处置让子胥如鱼梗在喉,这是君臣之间分歧的开始。其一,夫差放臣服的越王勾践归国,这在伍子胥看来,无疑是放虎归山,吴越争霸数年,如今吴胜越败,不趁机斩草除根,必留后患。其二,英雄难过美人关,吴王宠信越女西施,子胥认识到这是越国实施的美人计,以后能离间君臣,使吴王大兴土木,导致兵乏民困者,西施当是祸首。其三,吴王以越国大夫、号称天下第一谋士的范蠡为大夫。子胥言:范蠡若真心归吴,乃吴之大福,否则,灭吴者必范蠡也。

吴越之间的争斗,最终归结于两个人之间的战争:伍子胥和范蠡。让吴王信任哪一方,决定着吴、越两国的命运。伍子胥进言痛陈利弊,吴王不听,伍子胥欲杀勾践而不得,欲杀西施也不成,他耿直的性格比不上范蠡的隐忍与耐力。当他咄咄逼人地要求夫差绝后患时,范蠡则不露痕迹地运筹帷幄。一个王者,坐得越高,越顺利之时,听到忠言往往觉得刺耳,何况强硬如伍子胥,要杀夫差的信臣爱妃,在夫差眼中这是位高权重的伍子胥对王权的挑衅。至此君臣之间的距离越走越远。在伍、范的斗智中,伍子胥逐渐处于下风,直至他将儿子送去齐国,为吴、齐交好,日后联手抗越作准备,这已是保护吴国的下下之策。但夫差把这一切误认为是伍子胥通敌卖国,伍子胥的个人悲剧达到顶峰。他忠于吴王,吴王则赐剑让他自刎,他要保护吴国,却眼睁睁看着吴国走向灭亡。

或许自始至终最敬佩伍子胥的,是他的对手范蠡。伯牙遇子期,那是几世修来的福分,但是两位能够互相赏识的英雄却是各为其主。范蠡要救这位失败的英雄,坚强如伍子胥,在这一刻流下眼泪,感动于这份知音之情。但是他拒绝了范蠡出手相救的好意,最后自刎于吴王前,嘱咐其子在他死后挖出他的双眼悬于吴门之上,他要看着越过怎样攻破吴国。伍子胥至死希望吴王夫差醒悟,可惜没能如愿,最后死不瞑目。感动于这样一个故事,历史的美丽在于那些逝去的人物,那些细微的情节,那些真实的情感。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