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清朝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何被康熙发配盛京?

2016-08-01 17:18:37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周培公,姓周,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汉族,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终年69岁。周培公十岁的时候,父亲在

周培公,姓周,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汉族,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终年69岁。周培公十岁的时候,父亲在李自成攻打江山的时候趋势了,母亲也因此而死,周培公开始了自己谋生活,先做了官府小吏,然后不断升职,依附其他权贵人士,帮忙出谋划策。直至,后来,康熙皇帝当上皇帝,他的老师伍次友发掘了周培公的才能,就将周培公推荐给了康熙皇帝。可是,周培公通古博今,智慧超群,有胆有谋,希望在周培公科举考试的时候被康熙挖出来重用。可惜伍次友考试的时候忘了忌讳玄烨的玄字,忘记去掉一个点,被赶出了考场。穷困潦倒的周培公在大街上游荡,卖字为生,却养活不了自己,无意间听到一个卖豆腐脑的姑娘鸣冤,他建议把冤情写成曲子,唱出来。于是周培公把伍次友给康熙的推荐信拿出来,把冤情写在了这张纸的背面。

康熙微服在民间,偶然间听到了这曲子,也看到了姑娘给这个穷困潦倒的书生豆腐脑,觉得有才,尾随这个书生来到了卖书的地方,约去茶楼喝茶,聊聊。聪明的周培公从言语和举止中立即判断出康熙是当今皇帝。这也许就是周培公和伍次友的一大区别的吧,伍次友和康熙见了好几次,深谈了好几次,却从来没有发现是天子。可周培公第一次见康熙就能判断初他的康熙。足以见得周培公的睿智。周培公说话很直率,而且即使当着文武百官也不给皇帝留情面,他想知道的事情原委,皇帝的态度,他就是冒死也要问个明白。在剿灭吴三桂期间,更是屡获战功,功不可没。

他是一个耿直的人,目光长远的,有什么话都很直率地说。当时和图海一同收复王辅成时,图海想利用红衣大炮把王辅成守的城轰了,打仗心切,周培公说:“图海兄,如果我们用红衣大炮不出三个时辰,这个就将夷为平地,可是受苦受难的是这里的黎明百姓。收复后的官吏以后一定会说我们草菅人命,不顾百姓生计。远离战场的人永远都是对的。皇上想让我没早点结束战斗,可以后很多大臣肯定会参我们,到那个时候皇上也救不了我们了。”图海一听,顿时感到很羞愧,决定和周培公同生共死。周培公亲自到王辅成府上劝降。最终劝降成功。

王辅成归顺朝廷后,大臣们纷纷议论,周培公是汉人,现在手握重兵,势力不压于吴三桂。害怕出现第二个吴三桂。需要朝廷钳制周培公。王辅成之事成功后,兵部立即下发命令调回周培公。周培公和图海一看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最后把剿灭吴三桂的任务交给了满人图海。大家觉得周培公的功劳太大了,这样对朝廷不好。朝廷需要上下一心,即使皇上再怎么信任周培公,周培公在其他满人大臣中总是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功劳太大了。回来后,康熙把周培公发配到了冰天雪地的盛京。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