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究竟是怎么打仗的 看完你还相信电视剧吗
这种主将负责打仗、士兵负责围观的场景,在历史上基本上没出现过关于古人怎么打仗的问题,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来自于电影电视剧或者演义小说(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首)。两军对垒,然后双方的首席指挥官出来单挑,不管带了多少士兵,他们都不参加战斗,主要任务就是打输了抢尸体,打赢了趁势追杀。
稍微有脑袋的人一想就知道这玩意儿不对。如果都这样打,那士兵的作战能力和数量完全就是一个摆设了,胜负的关键只在于首席指挥官单兵作战能力的高低,那举全国之力培养一个武术冠军,带一群小孩子就能天下无敌了。那么古人是怎么打仗的呢?打仗有什么讲究呢?
我们得从周代开始讲。
为什么是周代开始而不是夏商开始呢?一是因为夏商的时候军队建制极不发达,所谓的打仗差不多就是临时聚集一帮子人打群架(大部分是奴隶,做农活是一把好手,打仗倒不见得),不管是涿鹿之战还是牧野之战,只不过是参与打群架的人更多一些而已,主要武器就是三样:板砖钢管西瓜刀(在重庆就是板凳钢管西瓜刀);二是因为夏商的历史记载太玄幻,动不动就是神仙神兽出来跟凡夫俗子玩儿,活生生把好好一场战役写成了《指环王》,听上去就不太可信。
到了东周春秋时代,各个诸侯的实力发展得差不多了,已经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人力参与到战争中了,并且有些脑瓜子灵活的家伙开始发现打架也要讲策略了,中国正儿八经的战争才算开始从打群架走向打仗。
跟谁打呢?肯定不能跟周天子打。你要是打周天子,你就是造反,要遭到其他诸侯国的围殴,结局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悲惨世界》,只能挑单个诸侯国来打。
打之前,你要派秘书先写一封公告,主要内容如下:某年某月某日,你丫在参拜天子的时候放了一个屁,放完了不但不道歉还偷笑,这是对天子的极不尊重,连我这样的老好人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我要讨伐你!
这封公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三个:1、你不对;2、我帮周天子出气是正义之师;3、其他诸侯国你们听好了,谁帮他谁就是反对周天子(这个帽子扣得很大)。
然后双方约定时间,选一个开阔地准备打仗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万一约定时间到了一方不出现咋整。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发生,因为那时候的人对“信义”看得比什么都重,可以打不过,但是绝不可能丢面子,否则今后在江湖上就混不下去了,要遭到全人类的唾弃。而且那时候没有这么复杂的移民政策,一旦国君丢脸了,有正义感的国民就会搬到其他国家去,国力就会大大削弱。
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选择开阔地。那时候没有骑兵(我在以前的文章说过,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中原大地才开始有骑兵的),打仗主要靠战车(步车结合,跟现在的坦克战法差不太多)。如果没有开阔地,这个仗就不用打了,因为战车根本去不了。
战车的配置一般是三个人,一个人拿着弓箭负责远距离狙杀,一个人拿着长戈负责近距离搏杀和清除障碍,一个人负责当驾驶员。驾驶员身上只有一把短剑,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他亲自动手杀敌,轮到他动手的时候,战车基本上已经被干翻了,他的短剑除了自杀之外没有别的大用处。
车兵一般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但是步兵的素质就堪忧了,一般由农民或者奴隶组成,他们克敌制胜的方式还是最古老的传统——打群架。
打仗之前双方列好阵势,但是不是某些人说的一字平面展开,因为这样的阵型没有厚度很难发挥协同作战的优势。所以当时排的是方阵,而且不能太密集,车与车之间要留下足够的间隙。
这个间隙的作用就是双方冲锋的时候,让对方的战车通过的。为什么要给对方的战车留间隙呢?双方的战车以高速冲向对手,然后车上的士兵用戈戳人或者砍人或者砸车,一个冲锋之后,双方掉转车头摆好方阵继续冲锋,直到某一方认怂为止。如果不留间隙,这就不是打仗了,是对撞,谁都舍不得——战车很值钱的好伐!
打仗的时候,首席指挥官是不用上战场的,他的作用就是站在一杆特别的大旗子下面,麾或者纛,除了判断战场形势之外,目的只有一个:“兄弟们,哥哥我在这里,哥哥没跑,哥哥始终跟你们在一起!当然,谁特么怕死,哥哥也看在眼里哦!”
那时候没有无线电没有信号弹,所以指挥方向的是旗子,指哪儿打哪儿;发布命令的是乐器,击鼓进兵,鸣锣收兵。
然后就是车兵打车兵,步兵打步兵。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约定俗成呢?首先是步兵不愿意打车兵,就好比现在的步兵不愿意跟坦克装甲车对干一样,明显干不过;其次是车兵也不愿意打步兵,因为我打你的步兵你打我的步兵,到最后步兵死完了还是车兵打车兵,白白消耗兵力而已。当然,一旦战车被干翻了,那就另当别论,步兵冲上来捡软柿子也不是不可以。
一旦某一方打输了,那肯定就是跑,跑到战车去不了的地方就丢下战车跑。一般这种情况,赢家都不会继续追下去(战车去不了,没办法追,现在坦克兵也不愿意下车跟对方的步兵肉搏),战车冲过去堵住逃跑的路,步兵负责抓俘虏和抢战利品。一场战斗就这么圆满地结束了,然后大家回到谈判桌上,该赔钱赔钱,该割地割地。
那么有没有首席指挥官亲自上阵冲锋的呢?那是肯定有的,但是绝对不是小说里面写的那样出来单挑,最多不过是带头冲击对手而已。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为了鼓舞士气用,你要真指望他勇冠三军七进七出杀掉对方几十员大将,那基本上不可能——我先不说你有没有这么好的武艺和运气,你有没有这么好的体能就是一个问题。泰森霍利菲尔德这么牛逼,比赛的时候打三分钟还得休息一会儿呢。
这样的打法直到春秋末年因为孙武的出现才得以改变,他写了一本书叫《孙子兵法》,正儿八经地把打仗变成了一门艺术。从训练到战备到兵种到调配到阵地到战法到谋略,孙武基本上都设计好了,跟现代作战的基本思路已经差不了太多,也更不会出现主将单挑的情况了。
所以说,到了战国时期,我们的老祖宗终于才算学会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