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唐雎不辱使命背后真相 不能作为史实的故事

2016-07-21 11:21:08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的可信度有多大?我们不妨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从历史的层面进行分析,唐雎凭借匹夫之勇震慑不可一世的秦王,并

《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的可信度有多大?我们不妨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从历史的层面进行分析,唐雎凭借匹夫之勇震慑不可一世的秦王,并且要挟其保存安陵君的地盘,这从当时的军事力量对比而言,近乎渺茫。然而,这不是我们的学习重点,我们重点要从写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学习,为什么这篇文章可能吹了牛却能千古流传,它在艺术上为什么成功了。

从史实而言,它是不太可信的;从艺术而言,它又是极其可信的。

都说写作文有一套模式,其实哪怕在经典里,这个情况也存在。《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使者唐雎以匹夫之勇,要挟秦王,仅凭一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然后“挺剑而起”,把秦王唬得“长跪而谢之”,答应保留安陵君的地盘。

其实,这套程序也不是唐雎第一个玩,在他之前,这样玩的多了去了。

我们看看案例。

春秋时,齐桓公大会天下诸侯,结果居然被鲁国的曹沫用刀架着脖子要挟,被迫退还所侵占的土地。这是第一回玩。

渑池之会,秦王忽悠赵王奏乐,轮到他奏乐时,却耍赖了,这还了得,蔺相如不答应了,挽起袖子要和秦王干仗,同学们请注意了,蔺相如说的就是要血溅秦王,有效距离就是“五步之内”。

还有一则大家熟悉的案例,就是那位善于自荐的毛遂。毛遂随平原君去楚国搬救兵,一帮人叽叽歪歪,从早上到中午,耗尽口水无数,问题没有任何进展。毛遂先生憋不住了,就上去理论,他的姿势也跟曹沫、蔺相如差不多,拿一柄剑,沿着阶梯走上去,一副要跟楚王单挑的样子,结果楚王妥协了,简直是神剧。

因此,唐雎的手法,在他之前已经有人玩过几票了,而且次次成功。基本上是手执利器在近距离内行事,并且执行人气势凌厉威猛。

其实,写作模式的重复,也是时代思维模式,行事模式的重复,我们今天看来是不真实的,在当时却是真实的,只要能被时代接受,它就是真实的。

当然,我们也要分析《唐雎不辱使命》与前面几篇的不同之处,有固定模式不等于没有变化。

就挟持诸侯国君而言,与曹沫、毛遂、蔺相如这一系列孤胆英雄相比,唐雎的故事更加丰满,而丰满之处就在于对话,以对话凸显人物的性格。

曹沫劫持齐桓公,蔺相如呵斥秦王,毛遂威胁楚王,凸显的都是前者的个性,齐桓公、秦王和楚王都有点弱。

唐雎这事可不同,唐雎强,秦王也不弱,两强相遇,看谁扛得住。你看看秦王的气势,一上来就猛轰唐雎,要从气势上压倒唐雎,开口就是“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至于唐雎提到的布衣之怒,秦王一声冷笑,你们小百姓能怒到哪里去,无非是脱了帽子,赤脚,用脑袋撞地,你能咋地?

寥寥几句,秦王的气场就出来了,而且他绝对并不是吹的,“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可能性在他手下已经发生若干次了。

秦王的气场上来了,唐雎怎么跟上去,并且要有压倒优势?文章的转折就在这里,精彩与否,全在这里用功夫。

既然在民间不能再有压倒性优势,那就往天上发展,你调动地面优势,我调动空中优势。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的案例,一则这是三起布衣之怒成功的例子,二则是天象异常:长虹贯日,彗星袭月,苍鹰击殿。无论是成功率,还是气势,都压倒了秦王。

对话双方,其个性,其脾气,均得到张扬。语气和神态,太逼真了,本来在史上并无依据的事,但是因为场面的逼真,语气的逼真,让读者身置其中,现场感增强了真实性,因此,也就被人们接受了。

就文章的接受角度而言,受众往往在乎的是艺术的逼真,未必是历史事件的可信性,正因为如此,中国史上一些失实的历史小说往往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没其他原因,故事讲得太精彩了,其中也包括对话太逼真了。再如《三国演》义》里的“舌战群儒”,史上没有的事,因为描写得太惟妙惟肖了,也就被民间当成史实接受下来了。

先秦和两汉的历史典籍,往往将对话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甚至忽略其他相关的描写。因为对话能凸显人物的个性,能增强戏剧性,而且最直接。

例如《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一路来见秦王,主宾双方见面就是对话,秦王宫殿如何,仪仗如何,威仪如何,都省去了,简直如同广播剧,上场就是吵架,见面就是面红耳赤,杀气腾腾,凸显秦王和唐雎的矛盾,围绕这跟主线,其他都是浮云。

同学们如果有机会阅读《战国策》其他篇目,或者《史记》,也会发现这个特点。例如苏秦游说诸侯,并不怎么描写各诸侯国首都的风景和场面,一开始就是开门见山:苏秦说赵王曰,苏秦说齐王曰…………

读者其实最关心的是苏秦游说的过程和结果,如果过多铺陈景色,场面,会让读者的注意力游离,从而厌倦,全程没有尿点才是先秦两汉典籍追求的最高目标。

所以,写作文要充分把握好对话描写,人物的性格,内心,都在这里得以显现。

《唐雎不辱使命》之所以被读者接受,除了对话场面的逼真生动,人物性格得以凸显,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它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情绪,是符合当时人们的心理需求的。

唐雎面对的是暴秦,秦国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不免使用高强度的暴力,除了消灭六国的军队,同时也有滥杀百姓的现象,激起了天下的反抗。唐雎的形象,其实集中了人们反抗暴秦,不畏强暴的诉求,同时唐雎的胜利也体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所以,不管史上有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从文学角度而言,唐雎的形象立稳了脚跟,永远流传了下来。

因此,文章的真实性,也在于心理的真实性,想要文字受欢迎,就得了解时代的心理,哪怕作文也应如此。

花絮:秦灭六国之后,像安陵君这样的小诸侯能否存在,其实也还是有例子的,卫国在秦统一天下后,继续存在,一直到到秦二世才被取缔。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