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细说水浒中的两大好汉 武松想得开燕青看得开

2016-07-20 14:39:3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水浒传读到最后,不免让人掩卷沉思,那么多英雄好汉死的死,亡的亡,惟独行者武松和浪子燕青真正想开看透了世事,一个在六合寺出家,八十岁

水浒传读到最后,不免让人掩卷沉思,那么多英雄好汉死的死,亡的亡,惟独行者武松和浪子燕青真正想开看透了世事,一个在六合寺出家,八十岁圆寂.一个浪迹江湖,绝尘而不知所踪.“行者”指的是出家而未经过剃度的佛教徒,泛指修行佛道之人,武松绰号是“行者”,就值得玩味.按说武松身上是有不少人命官司的,却得到了"行者"的称号,原因就是一个"悟"字,用佛教语来说就是"慧根"。

武松是有"慧根"的,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明明是打了胜仗,大多数人都盼望着回京得到皇帝的封赏,好光耀门楣,武松却做出了非常之举,凡夫俗子是不能理解的.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古来如此啊,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什么呀?不就是图个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嘛.武松原本就不赞成招安之策,是因为他看到了朝廷的腐败和黑暗,预见到了梁山众好汉必将遭遇"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所以,他选择了离开.唐三藏曾对孙悟空说过这样的话:"你这个模样,就象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要知道,孙悟空的"行者"之名属于"混名",是混出来的,也就是说,世事功名是需要看破的,是需要"混"的,凡事别当真,你学会"混"你就有了"慧根",你就想得开了,你就有了善终的资本。

燕青在梁山的地位并不高,三十六天罡,他是最后一个,能够有个排名,其中一定有玉麒麟的面子.可燕青却有"浪子"之名,得到了善终."浪子"有许多含义,有指浪迹天涯的人,有指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人,也有指做坏事的人,如浪子回头金不换等,总之不是个好称呼,都是一些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尤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在施耐庵的笔下,燕青这个浪子却出尽了风头.他早就看出吴用对卢俊义的企图,规劝无果.他勇踢擂台,打败擎天柱.他还得到了道君皇帝的"免死金牌".最让人羡慕的是,他和皇帝的小情人李师师还有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风流故事.燕青从来就不顾什么礼教礼法,他的想法是,我本孤儿,我本奴才,我怕谁?除了自己的恩人加主人卢俊义,燕青恐怕眼睛里再没别人了。

浪子燕青是"浪"得出彩的,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没有了他的"浪",皇帝二奶就摆不平,宋江想投降就找不到北.平定方腊之后,燕青的"浪"劲又上来了,他早早地收拾了细软,劝卢俊义"纳还官诰,隐姓埋名,以终天年",老卢不听,最后惹了杀身之祸.而燕青留书,"“退居山野,为一闲人。”燕青最后用这八个字为自己的"浪"作了最圆满的解释.施耐庵是喜欢武松的,他却更喜欢燕青.他用七个回目写了武松,却有意在《水浒传》后六十回着意地塑造了燕青.一个行者,一个浪子,让施耐庵煞费苦心.行者武松以个人化脚步丈量世界,以行者视角发现社会人生之风景,以行走发现为主题,以个人化、个性化独特视角展现生命中的惊奇发现,在行走中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去思考,最终走上了出家之路,获得了善终。

浪子燕青表面是无忧无虑,其实他最想的就是有一个家,因为他是孤儿;他天生就是这样的性格,表外实内;他有一堆重义气的兄弟朋友,活的潇洒自在;他可以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因为有钱才可以去活的潇洒,才可以去追女孩子;他口才好,懂交际,才貌双绝.燕青是有"浪"的资本的,这样的资本体现出他的智慧,他曾对老卢说:"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里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公,你可寻思,祸到临头难走!"也难怪施耐庵最后感叹:"若燕青,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这是对燕青最巧妙最中肯的称赞,亦是对其人生观最集中的诠释。行者,是想得开的人;浪子,是看得穿的人.我们的社会需要想得开,看得穿的人啊!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