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世界十大灵异事件排行 澎湖海底远古文明之谜

2016-07-08 17:20:32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在台湾澎湖海底,呈现远古文明,据部分专家推测是人工建筑的石墙,可能是古代城墙的部分遗迹,特别是台湾附近海域第一座沉城遗址,如1976年

在台湾澎湖海底,呈现远古文明,据部分专家推测是人工建筑的石墙,可能是古代城墙的部分遗迹,特别是台湾附近海域第一座沉城遗址,如1976年发现了虎井沉城,跟这个新的水下发现仅仅相隔一百里,两遗迹间是否有联系?

中华水下考古学会筹备会的潜水成员,在2002年7月,在澎湖东吉岛附近海域发现了一座水底古石墙的遗迹,成为台湾海域附近继虎井沉城之后最受瞩目的一个疑似古沉城遗迹。 这座疑是人为建造物的水下石墙的、整体建筑原来形貌、功能不明,至于它到底是人造建筑抑或自然形成的海下产物,都还是个谜。石墙发现后,有人推测它的年代在六千年以前,有的推测在一万年以前。这些考古上的问题,都有待学界,尤其是考古的城址专家作更进一步研究判断。

这座疑似人工建筑而成的石墙,在东吉屿西北侧,水深二十五米至三十米之间。石墙的平均高度约一公尺,宽度约五十公分左右,长度约一百米,呈东西走向。声纳扫描资料显示,这里有同样的墙约四至五道。潜水人员实地探勘并发现,墙面部分的小凹洞还夹杂着小卵石。潜水人员发现的这个结果,部分专家推测这是人工建筑的石墙,也是古代城墙的一部分遗迹。尤其,台湾附近海域第一座沉城遗址,1976年发现的虎井沉城,与这个新的水下发现相隔仅一百里左右,两个遗迹之间的关联引人遐想。曾有人推估虎井沉城年代可能在七千至一万年前。

当时有人认为古沉城為澎湖桶盘、虎井特殊的柱状玄武岩节理地形,一直延伸入海,形成沉城假象。但有地质学家研究表示 ,城墙很直又很长,很有可能是人造的。而虎井古沈城中堆成沈城城墙的玄武岩,每块岩石大小不一致、角度垂直、石头缝隙间 又有填充物;外城墙凹口呈十字行,且接砌面平整,非常符合人造建筑的水平。

由于当年该区仍属军事管制区,国际媒体进去不了。直至民国八十五年,日本朝日新闻等媒体才获获得批准进去拍摄。虎井 沉城画面在日本曝光后,引起相当大的轰动,考古学界不少认为其与琉球与那国海底发现的祭台,有同工异曲之妙,都属七、八 千年前的巨石文化。

去年八月间,英国古文明学者汉卡克曾会同中、日人员实地潜水探勘后,指出:大自然对东西、南北走向没有兴趣,但人类 建筑却很讲究方位。虎井海底沉城的石块呈现十字形南北向与东西向方式排列,其方位正好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并且由于搭 建城墙的一块块大石头,表面都很平滑,其接缝处平整的程度可以将刀子插入,这一定是人造的,而非不是自然力量所能形成。

同行的日本学者大地舜也同意汉卡克的说法,并推断虎井古沉城可能来自冰河时期。若情况属实,虎井沉城是在早于人类历 史的冰河时期所建,年代可能上溯至一万二千至一万八千年前,可谓考古学上重大发现,不仅改写台湾史前历史,更是世界重要 史前文明考古的珍贵资料。

虎井沉城

虎井沉城南海离岛包括桶盘屿、虎井屿、望安岛、七美岛及将军澳屿。虎井屿和金门一样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目前西半部已开放,东半部仍为管制区,远望虎井,形状有如一付眼镜,中间的低凹处则为一般住家。岛的西半部据高点有一白色建筑物,为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山本五十六将军的南进指挥所,来到虎井,很多人都会喝上一碗鲜鱼汤,黑加腊鱼清煮姜丝,相当鲜美。此外用高梁酒泡制的蜈蚣酒据说能强身补气,也是当地的特产。传说17世纪时荷兰人曾于此地建有城堡,后来却因战火而沉没海底,虽然曾探勘过,却依然无所获,因此「虎井沉城」至今是个谜。

据闻澄渊下有沉城,每逢天清水澈、波平浪静之时,荡舟至虎井屿东南近岸的海面上,俯视海底,隐隐可见一红色小城,周围约30多米,恒墙犹存,雉堞可数,虽影影绰绰,时隐时现,但确有其事,曾有渔人潜入水底取出红砖以证实。至于沉城的来历,众说纷纭,一说是早年荷兰人占据湖澎时,曾在风柜半岛筑红砖炮楼,后明宫潜近炮楼用炸药将其炸沉,倾入海底;又一说是一艘运砖船沉没于此;再一说是元代就有红砖城,因地震海啸而陷落海底。至今沉城之谜仍未解开,吸引了众多游人来此探秘。

虎井沉城早见於澎湖古县志书中,为当时文人所称的澎湖八景之一。从虎井高处俯视,清晰可见隐於海底的一道城墙,尤其夏季晴天潮水退出,水浅静而澄澈,故曰「虎井澄渊」。将「虎井沉城」推上国际舞台的,则为国内潜水老前辈谢新曦。谢新曦早在民国六十五年时,受澎湖县长谢有温之托,代为寻找「虎井沉城」,此事「澎湖县志」关於虎井沉城都有记载,便欲一探究竟。不过该区水文复杂,地方上称之为「八卦水域」,即中间水静止,但外围水却滚荡不安。他几番冒险,终於在民国七十一年找到了正确的位置,并以「沉城之谜」字样公布,引起国际考古人士高度关注。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