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为什么在日本受到如此追捧?

2016-06-25 14:26:4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在中国人心目中真心不怎样样,由于他有勇无谋,背信弃义,先叛丁原再叛董卓,游走四方翻云覆雨,最后孤家寡人,身死名裂,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在中国人心目中真心不怎样样,由于他有勇无谋,背信弃义,先叛丁原再叛董卓,游走四方翻云覆雨,最后孤家寡人,身死名裂,给张翼德一句“三姓家奴”骂得严严实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点评道:“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但是在日本,吕布的受欢迎程度却远远超出中国人想象。

为什么日本人对吕布如此追捧?

这得从日本文化构成的日本人共同的思想说起。日本自古至今武士、文学家、诗人层出不穷,但没有出过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用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里所说:日本人的肉体不时停留在少年层面。日本人评价一个人是不是英雄,不看他的立场,而是看他是不是够“拼”,是不是有“心意”,换言之,日本人的道德敏感度比中国人低得多。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吕布这种一心一意在乱世打拼的人物,哪怕是不时反叛,也是个“为自信心拼命活下去”的枭雄,也是可以原谅的。

在这种奇特文化熏陶的思想方式下,当代日本人对历史的不悔改就不难理解了吧。

我们常说日本人崇拜强者,但日本人对失败者也一向抱着宽容以致溺爱的态度——前提是你确实够拼。比如日本人很喜欢的幕末著名杀手集团新撰组,按照中国人观念,障碍维新的新撰组是幕府的鹰犬,再努力也是一群反潮流的家伙。但是日本人偏偏很宽容,以为他们能据守自己的自信心——哪怕这自信心是逆潮流的、错的。

日本人同时还对英年早逝的人物更容易付诸感情。比如早几年日本做过“日本国民最喜欢的百位历史人物”评选,排在前列的日本人有幕末政治活动家坂本龙马、新撰组副长土方岁三、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平安时期的悲剧英雄源义经,排名第一的则是战国霸主织田信长。

这些人的共同特性就是死得早、死得惨。坂本龙马死于暗杀,土方岁三死在倒幕派枪口下,西乡隆盛叛乱后自杀,源义经功高盖世被逼自杀,织田信长则是遭部下反叛被杀。

作为三国志最强男人,吕布最后虎落平阳被捆成一团处死,日本人难免同情:不幸的孤高英雄。

几年前高希希版新三国演义播出后,有不少吕布的日本粉丝适得其反,在网上吐槽何润东扮演的吕布,摘录两条,翻译过的,原文就不复制了:

1、一个白面小生贵公子般的演员。吕布怎样说也是个豪杰,以往都是由脸色坚毅的演员来演,看到这个演员我真吃惊。

2、吕布就是一副年幼无知的小子容貌。固然长得算帅气,可一点也觉得不到他是天下第一的武将。难道找不到彪悍些的演员吗?

日本人竟搞出个"三国志新闻"

日本一些三国爱好者组建了一个编辑部,模拟派出记者到三国时期采访的方式,时时发报答道,编导了一出用新闻的方式报道三国史事的滑稽剧。这也是对历史的另一种解读或“戏说”,但很多日本人正是由此了解三国的。

在我的手边,有这样一份日文报道:“《长镜头——东吴老将黄盖意欲降曹?》本报记者208年12月赤壁电,据可靠情报,吴国老将,丹阳都尉黄盖目前曾经与曹营取得联络,有投诚意向……”

看到此处,会有很多人大感紊乱——三国时期,怎样会冒出日本记者来?

事情偏偏这样古怪,日本东京千代田区就有这样一份报纸,叫做《三国志新闻》。假设看这家报纸,还可以在版面上找到“马钧工房”制造的指南车广告,追星族披露的小乔艳照呢!

原来,这是日本一些三国爱好者组建的一个编辑部,模拟派出记者到三国时期采访的方式,时时发报答道,从而编导了一出用新闻的方式报道三国史事的滑稽剧来。这份《三国志新闻》一共发行了100多期,最后装订成册,图文并茂,还成了日本的一本畅销书。

固然这种滑稽的报道方式有些荒唐,却让人大有设身处地的觉得,而且内容严厉依据三国史实,考据颇为专业。有很多日本人表示,他们就是经过这份“报纸”,对三国有了真正的了解。

那么,这份古怪的日本报纸,是怎样报道三国的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报道的赤壁大战。

前面提到的《长镜头——东吴老将黄盖意欲降曹?》,是该报第47期的文章之一,内容是独家报道黄盖送密信到曹营,推测其曾经准备投诚曹军。文中并引见了黄盖其人的背景,称其为零陵郡泉陵人,曾经跟随孙坚,是孙策的猛将。同时称其在对赤壁战争的见地上与张昭接近,主张战争。“假定黄盖的投诚是真的,将会给战局带来极大的影响。”最后编者按如是评价。

第47期《三国志新闻》,主要内容都是关于赤壁大战的(前一期则主要集中报道诸葛亮过江压服孙权分离抗曹),其头条报道为《曹军20万人 孙刘联军5万人挟江布阵——序战联军取胜》,描画了赤壁初战,曹军暂退乌林,孙刘联军与之进入耐久战的情况,并配有诸葛亮指挥水战的照片压题。在第一版下方则放置作战地图来讲解此战双方对阵姿态。

不过,这一期最精彩的内容,却是第二版的《江东决战,本报的深度预测》。

在这个栏目中,该报延聘了两位“军事评论家”所写对此战展开的预测。其中马修将军的文章《曹军大胜是板上钉钉》援用历史数据库,说明汉家得天下以来,历来没有兵力一对四的一方能够取得战争胜利。而且,马将军以为孙刘联盟是心心相印,周瑜兵力缺乏,不得不把刚刚败退下来的刘备军队也算入联军,却没有认识到刘备军曾经是漏网之鱼,惊弓之鸟。而且,曹军在尽力锻炼水军,水平进步很快,固然第一次作战失利,但论到实力,最终还是曹操会取胜的。因此,刘备和孙权假设想保住性命,最好尽快向曹操请降。

但另一位评论家申示龙先生并不这样看,他的文章是《周瑜的智谋,未可小觑》。申先生以为,孙刘联军的确存在兵力弱于曹军的问题,除了抢占了敌军的渡江点以外几乎没有优势。但是他也同时指出,联军的统帅周瑜智谋出众。固然在北方名声不大,但周瑜理论上是孙策身边最优秀的常胜将军。他坚决主战,必然是稳操胜券。以申示龙先生分析,联军要打败曹军,独一的机遇就是在水上决战。曹军缺乏水战阅历,而且携带的马匹、粮草太多,必然影响船只的机动才干。“江东安危,寄予在这位年轻的天才军事指挥官(周瑜)身上。”申示龙如是说。

两篇文章放在一个版上,配合两位军事评论家道貌岸然的照片,很让人想起伊拉克或者黎巴嫩战争时分的新闻报道来。

和任何今天的报纸一样,总要有些文娱八卦之类的才合理,所以,本期报纸还刊登了如《才女蔡文姬 十二年之后从匈奴归来故乡》这样的花边新闻。

看起来满有吸收力的报纸,是不是?

但是该报几乎紧接着就出了一期号外,主题是——《20万曹军在赤壁全军覆没》。内容包括《联军火攻计成功,曹操平定江南计划中止》,《丞相曹操九死终身脱出险地》,《反间黄盖回归本阵》等等,以致还包括一大串“未经证明的谣传”,如“在野党军师庞统据传诱惑曹军连舟”,“黄盖被打是苦肉计”,“诸葛亮祭天取得东风”……

这样刺激的报道,加上“战地记者”冒着生命风险拍摄来的火烧战船的现场照片,假定在三国时期真有这样一家报纸,我看今天的新闻界就不会有路透社、塔斯社什么事儿了。

不过,这一期号外上还有一篇令人啼笑皆非的文章,是编辑部的负疚启示——“《三国志新闻》上一期刊登了《长镜头——东吴老将黄盖意欲降曹?》一文。由于经核实纯属谣言,特此更正。这篇报道给曹操丞相阁下的官兵带来若干不良影响,本报特此郑重致歉……”

把三国时期的报纸作到这种程度,连我这个中国人也不由叹息一声 ——真是功夫到家了。(原文来自知野史的头条号)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