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前为何说对不住丁夫人 他对丁夫人做了啥
今天突然想起了曾经听易中天先生品三国里面讲的一个人物,就是曹操的正妻丁夫人,这个正妻指的就是原配夫人,说是在曹操死之前没有说什么大的丰功伟绩,只是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的家务事,对这位丁夫人更是愧疚万分!咱们今儿就说说这个丁夫人哈!
在《三国志·魏纪·文帝纪第二》里有这样的一段记载“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王太后。”这里丁夫人是太尉曹嵩的丁夫人,即是曹操之母。而不是曹操的丁夫人,根据曹操夫人与曹操之母同姓可以推测出曹操的夫人很可能是曹操的表姐妹,曹操舅舅的女儿。
所以呢,这个丁夫人的来头也是确实不小的,这可能也是能解释为什么丁夫人无所出曹操还能继续尊敬她,而且丁夫人也是可以当面指责曹操的人,这个可能也占了一部分原因吧!
那么曹操又是为什么又只对她愧疚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曹操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他说出了内心深处一直藏着的情感:“想我一生之中,最放不下的人就是丁夫人,我对她自始至终都没有负心,只不过我做错了事,让一切都无法挽回,以致夫人与我决裂。如果人死之后,真的有灵魂,有另一个世界,如果我遇到子修,他质问我:‘我的母亲在何处?’我该如何作答?”
这个就是曹操心里的痛,那么问题来了,谁是子修呢?曹操又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像刚才说的一样,这个丁夫人一辈子没有为曹操生孩子,所以呢就领养了刘夫人的儿子(刘夫人因为早逝无人照顾孩子),这孩子就叫做曹昂,也就是子修。
建安二年初,曹操率军讨伐南阳张绣,张绣被迫献城投降,原本这是一场扩大战果的胜仗,不料,曹操却身陷美人春色,失了城池,原来,曹操看中了张绣寡居的婶母,此举,在张绣看来,无疑是难忍的屈辱。
愤怒之下,张绣率旧部夜袭中军大营,毫无防备的曹操部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得退守舞阴,曹操这短暂风流的代价则是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以及长子曹昂的阵亡。
曹操身受箭伤,多亏了坐骑大宛良驹“绝影”才脱离险境。“绝影”身上中了三箭仍然疾驰如风,最后因流矢射中眼睛才倒了下去,而这匹战马正是曹昂在危急关头让与父亲的。
这按理说这一仗损失了这么多人,曹操该有所警醒的,但是有一句话叫做"狗改不了那啥哈“,所以呢宛城之战的次年,曹操再次进攻张绣,大获全胜,后张绣率部投诚,由于当时曹操正与袁绍剑拔弩张,备战官渡,为了积蓄兵马,曹操摒弃前嫌,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并纳其婶母为妾。
看到了没,最后还时纳了张绣的婶母为妾,丁夫人本来在儿子死后就伤心不已,曹操此举,终于触及了丁夫人情感的底线,丈夫的风流事她可以容忍,但养子的死却成为压垮其感情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心中所有积郁的怨愤全在此时爆发了:“你害死了我儿曹昂,却没有一点悔恨思念之意。”
曹操的解释,无论是对是错,在丁夫人听来都是自我维护的说辞,所以丁夫人难免唠叨的多了一点,而曹操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最后面对丁夫人再次的指责,一怒之下,曹操责令将其送回娘家。
这个决定后来也成为曹操抱憾终生的事情,如果时光可以倒转,一切可以重来,他一定会选择继续忍耐。
原本曹操以为等夫人消了气,在娘家清贫生活与王府衣食无忧的对比之下,会回心转意,没想到丁夫人自离开时的那一刻便没有想过再回来。
她安贫乐道,纺纱织布,曹操多次派去接她的使者都吃了闭门羹。为了接夫人回来,曹操诚心诚意亲自前往,丁家上下列队相迎,唯有丁夫人依旧在内室织布。即便所有人都敬畏这个男人,她也可以不动声色,这是她的自尊和不可动摇的骄傲。
曹操不见妻子出迎,也没有感到意外,他只身前往织室,面对默默穿梭的丁夫人,他放下了睥睨天下的自尊,轻轻抚着她的背,第一次低声下气地请求着:“你回头看看我,我们一起返回王宫吧?”
有求,无应,夫人没有回首,没有答语,手中依然穿梭织布,梭声衬着室内的静谧,似乎说着“哀莫大于心死”那句老话。曹操伫立良久,他深深了解妻子的秉性,知道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了。
几年后,丁家传来丁夫人病逝的消息,至此,曹操的悔痛之心更是无以复加。善解人意的卞夫人主动提出由自己来操办丁夫人的丧事,事无巨细,都亲自打点。曹操亲自为其选择了墓地,将自己的发妻安葬在许昌城南。
曹操身边姬妾如云,但对于结发妻子的情感却是十分特殊的,她恨他的风流,恨他的薄情,恨他害儿子丢了性命,她敢于当面责难,她无惧世俗威严,她以自己的决绝证明了这个世上能够与曹操并肩匹敌的女人只有她一个而已。
这就是丁夫人,一个传奇的女人,我想可以让曹操对她这么愧疚的人,除了儿子的事情之外应该还有其独到之处吧!(原文来自历史天天见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