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酷吏义纵:为保反击匈奴竟然一天斩400人
这个酷吏不得了,为保反击匈奴,一天斩400人!
汉武帝时代是酷吏的黄金时代,汉武帝手上,来来去去的,过了那么一茬又一茬强悍无比的酷吏。酷吏大多也是能吏,各有各的手段。
义纵是其中一个,有不堪提起的历史,有通天的背景,也留给后世阴冷的背影。
义纵小民出身,他的职业可以看作是强盗,小小年纪的他杀人越货,无所不为。或者说他把这个当作了自己的理想。如果他没有姐姐的话,估计他会顺理成章地变成大盗,老盗,要不横死,要不老死。但是人生没有给他这种安排,而是让他有个了不起的姐姐。
义纵姐姐名叫义姁,有一门手艺:会拔火罐,会针灸,会熬膏药。不知道她从哪里学的,反正英雄不问出身,她凭着七拐八绕的关系,在太后娘娘王娡面前露了脸,得了宠。王娡原是再婚到刘启身边,在前夫身边还留下一个女儿。大汉皇家可以不计较她的再婚身份,却不能容忍她把外姓人带入宫中,时间久了,王娡就常常腿疼。要说这腿疼不会要命,但是它没事老发作,义姁这个女医生就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她进宫不多久,王娡就觉得自己好多了。皇家不欠人情,在得知义姁还有个弟弟的情况下,王太后就招呼刘彻把义纵安排进宫,领一份中郎的薪俸,做了他的侍从。
虽然进宫前,义姁再三强调,自己的弟弟是个强盗,不能做官。朝廷命官哪是谁都能做的呢?要不有才,要不有德,自己的弟弟什么货色她不清楚吗?除了杀人,还是杀人,就没什么能服众的地方。但是在汉武帝看来,义纵就是一把利剑,哪里不平斩哪里,斩尽天下不平事。
事实上义纵这把剑做得相当好。他做了几件大事。
第一:治理上党
上党原是贼窝。义纵自己本身就是个江洋大盗,他自然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于是,刚一上任,明察暗访莫大,深挖贼窝,揪出贼王,最终连根拔起。凡是跟盗贼有关系的人,统统都不得安生,整得上党郡里根本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一有风吹草动,必定被扑杀。
第二:捕杀太后外孙
因为在上党治理得极其出色,一扫乌烟瘴气,义纵被任命为长陵令长安令。这两地方都是贵族们群居的地方,官N代富N代多如牛毛。自然,那些违法乱纪分子也多得很。拔出萝卜带出泥,谁知道哪天抓个小毛贼也会扯出通天大人物来?换作寻常人,也根本不敢下手,睁只眼闭只眼。都说祖先不积德,才会到京城当长官。义纵不管那一套,“直法行治”,管你是皇帝的舅舅的奶妈的儿子的侄子什么的,只要犯事,必须抓,必须判。在这段时间内,他就把他的大后台王娡的外孙给绑起了起来,给了他痛快一刀。王太后自已老觉得对这个扔在宫外的女儿不起,总想着怎么弥补,可是,弥补倒没见着,她可怜的女儿的儿子,就生生地给天杀的义纵给杀了,这口气是怎么咽下去的,谁也不清楚,不过可以猜想的是,将来某一天,义纵是要付出代价的。虽然此时,汉武帝刘彻还护着他,还升他为河内郡都尉,但太后报仇,十年不晚。
第三:扑杀豪强
义纵一到河内,立即着手。把那些嚣张的豪强地主们,全部抓起来,一个不留。为杀鸡给猴看,特意把穰氏等为首的家族提溜出来,列举罪证,桩桩件件,公示之后举族诛杀,等同于抄家灭族了。也不是没有人告状,但是皇帝的面都没能见着,这边义纵就已经动手了,过后再去告状,皇帝还夸义纵做得好,还升他为南阳郡太守。这里面的道道,谁都看得出来。很明显,皇帝在给义纵撑腰,就是要你们这些豪强好看,自然,这些人都老老实实了。
在南阳任上,义纵杀了一个曾经红透半边天的牛人——宁成。
宁成远不如张汤郅都等人廉洁,他是典型的贪吏。他亡命回到家乡之后,陂田千顷,房产无数,就是手下的雇农都有几千家。他回到南阳放高利贷,资产无数。宁成原本也是酷吏,以黑打黑,以暴制暴是他的拿手好戏。可是,在得知义纵担任南阳太守后,他老老实实,对义纵毕恭毕敬。不过义纵就是要拿他开刀,他一上任,严肃查办宁家,追根究底,非常强硬地把宁成送上了末路。至于其他的豪强,举家逃亡,恨不得从来不曾见过义纵。
第四:日斩四百
匈奴是北部大患,汉武帝穷全国之力,准备将匈奴拿下。大军远征选择的出发点是定襄。可定襄吏治败坏,秩序混乱,作这中原VS匈奴的跳板,首先必须确保军事行动的顺畅。为此,义纵被武帝派到此处,义纵仍然采用他的老手段。一上任,杀人立威。第一天,把监狱里那些个犯了重罪的200多人,全部定为死罪;至于那些敢私自探监的家属200多人,全部都用大刑,让他们供认探监是为了劫狱,自然这也是死罪。几天后,400多号人,齐刷刷地被拉到了刑场,开刀问斩,定襄人人胆寒!见过横的,没见过这么横的,这是要命啊,于是,定襄郡狗都不敢乱叫。自然,前线需要的兵马军粮,顺利运出,一刻都不敢延误:谁的项上人头扛得过义纵的刀?
不过,尽管义纵抱着扫除天下不平事的决心,不平事还是会有。比如假币案大到连皇帝都深觉头痛时,义纵抓捕了一批又一批,杀了一波又一波,却始终无法阻止,甚至是和另一有名酷吏王温舒一起联手,都没能彻底摆平。
或许是义纵杀人太多,得罪的人也太多,汉武帝必须得出来装好人了。公元前117年,汉武帝以出行的驰道未修为由,开始责备义纵。当然,没修路不能判他死罪。真正让义纵走向末路的是告缗大案。(告缗是算缗的延伸。算缗:西汉武帝时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把大工商业主和高利贷者从农民身上剥削来的财物收归国有。告缗由杨可主管其事,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杨可告缗遍天下,商贾中家以上几乎都被告发 )明摆着,在义纵看来,这种与民争利的事不能做,民心尽失,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可天下是武帝的天下,你义纵就是一把剑,哪有剑讲话的地方?既然义纵已经成为一把不听话的剑,自然不能要了。于是义纵出事了。破坏诏令,弃市!酷吏一出事,就是大事。
义纵替武帝做了许多事,包括死,都成就了武帝的辉煌君主的形象,对于他来讲,不知是喜是悲。(百家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