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蟠龙菜”明代闻名遐迩 源于保嘉靖皇帝登基有功

2016-05-29 12:35:52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龙是我国民间备受欢迎的“动物”。自古以来,人们既尊崇它,又亲近它;既把它当神灵供奉,又用它来美化生活,创造出多姿多彩的“龙文化”。

龙是我国民间备受欢迎的“动物”。自古以来,人们既尊崇它,又亲近它;既把它当神灵供奉,又用它来美化生活,创造出多姿多彩的“龙文化”。在餐饮美食上,人们也常将龙的形象、龙的精神赋予美味佳肴,烹制出各式各样的“龙菜”。

我国各地以龙命名的菜肴很多,如山东的“龙眼凤肝”,江苏的“龙须鱼面”,福建的“龙身凤尾虾”,黑龙江的“飞龙汤”,北京、辽宁等地的“游龙戏凤”……都是久享盛誉的名菜。这些菜之所以闻名,固然因其本身品质优良、烹饪技术高超,但由于都沾上了“龙泽”,便丰富了形象、提高了品位,也更加富有魅力。

也有的“龙菜”,是古人崇尚的“龙肉”。尽管在今人看来,龙是想象中的“动物”,但古人却认为,龙不但真实存在,而且龙肉是绝佳的“美味”。《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就记载说:夏代,有一个叫刘累的人,曾跟豢龙氏学“扰龙”。后来一条雌龙死了,他便将龙肉腌制后献给了夏后。夏后一尝觉着龙肉味美无比,没有吃够,便打发人又向刘累要。刘累拿不出来,害怕夏后怪罪他,便偷偷地逃到了鲁国……《晋书·张华传》中也讲了一件吃龙肉的事:有一次,西晋大文学家陆机用别人送的一条“咸鱼”招待张华等文友。张华揭开锅,先尝了一口,说道:“这是龙肉!”

见众人怀疑,张华又说:“你们若不信,就在上面浇上酒,必定会有神奇的变化。”有人立即将酒浇在“咸鱼”上,果然发出了五色光芒。陆机随即向送“鱼”人打听“鱼”的来历,那人便说:“这条‘白鱼’是从园中茅草下捡来的,形状很特殊。把它腌成‘咸鱼’,味道极为鲜美,所以将它送给您……”这些传说虽有些荒诞,却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多彩,在丰富了“龙文化”的同时,也丰富了饮食文化。

还有的龙菜,既是美味佳肴,又有政治内涵,甚至还关系到帝位之争和江山更替。如湖北钟祥县的“蟠龙菜”,明代就闻名遐迩,是明宫“皇菜”之一。这道菜来源于这样一个传说:明武宗临死前,曾传旨给封到外地的两个儿子,谁先进北京谁继承帝位。封在湖北钟祥县的兴王朱厚熜为免去晋京路上的许多麻烦,决定扮成钦犯进京,并下令城中厨子连夜制作一种吃肉不见肉的食品。

有位厨子受红薯的启发,把鱼、肉剔骨去皮,剁碎混在一起,加上各种作料,制成外包鸡蛋皮的“红薯”。朱厚熜一路吃着这样的“红薯”,又有营养,又节省时间,因而抢先进了北京,登上皇位,成了“嘉靖皇帝”。因这道“红薯”菜保皇有功,故被嘉靖皇帝钦赐“蟠龙菜”,从此声名鹊起。明代诗人樊国楷曾写诗赞美此菜:

山珍海味不须供,

富水春香酒味浓。

满座宾客呼上菜,

装成卷切号蟠龙。

后来,蟠龙菜又有新的发展:以瘦猪肉、肥肉膘、鲜鱼片、鸡蛋清、绿豆干粉、葱白、胡椒、食盐等为原料,剁成馅,纱布过滤后加其他作料拌和,再用蛋皮包裹,最后盘成龙形,入笼蒸熟即成。因此菜色泽鲜艳、造型生动、肥而不腻、香味绵长,深受人们欢迎,故作为特有名菜佳肴列入《中国菜谱》,享誉海内外。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