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为什么称慈禧为“亲爸爸”?
相信看过张黎执导的着名电视剧《走向共和》的人都有印象——剧中的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居然称呼慈禧为“亲爸爸”,每次给慈禧请安时都说“亲爸爸吉祥”。这让观众听起来很别扭。
但是,很显然,这决不可能是演员的口误或错误,否则”亲爸爸“一词不可能反复出现。
唯一的解释是,光绪确实是称呼慈禧为“亲爸爸”。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光绪为什么不称慈禧为皇额娘而称“亲爸爸”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满族的风俗习惯。其实不然。事实上,满族习惯称父亲为“阿玛”、称母亲为“额娘”或“额呢”。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爸爸”在满语里面的意思就是“母亲”,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我无法考证。但如果这是事实,为什么我们只听过光绪喊慈禧“亲爸爸”,而从未听其他人这么叫过?此外,如果“爸爸”在满语里真是“母亲”的意思,为什么又非要在前面加一下“亲”字?没有人叫爸爸或妈妈的时候还加一个“亲”字。
所以,以上两种观点都站不住脚。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慈禧之所以要求光绪叫她“亲爸爸”完全是一种心理需求和政治需要。
慈禧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对权力充满了欲望,咸丰去世后她成为了大清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野心勃勃的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从此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垂帘听政,始终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成了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爱新觉罗·载淳是咸丰和慈禧的亲生儿子,咸丰帝死后,年仅6岁的爱新觉罗·载淳继位,年号同治,是为同治皇帝。但慈禧以“同治皇帝只有6岁,不能主持朝政”为由开始垂帘听政。
同治帝做了13年皇帝,但直到同治十二年才亲政,结果一年后就因病逝世。由于同治没有子嗣,而慈禧又想继续垂帘听政,所以慈禧费尽心机决定立醇亲王(咸丰皇帝的弟弟)和叶赫那拉·婉贞(慈禧的亲妹妹)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为皇帝,年号光绪,是为光绪帝。由于当时载湉只有4岁,所以慈禧继续以皇帝年幼不能亲政为由继续把持朝政。
光绪即位后,慈禧继续垂帘听政,所以光绪几乎对慈禧是言听计从。按说光绪如此识趣,慈禧应该高兴啊。但是有一件事儿慈禧一直不满。什么事儿呢?
原来,光绪帝每次向慈禧请安的时候都说“皇太后吉祥”。但慈禧显然对这个称呼不满意,所以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
光绪虽然常常为此苦恼,但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慈禧如此生气。
后来慈禧身边的太监李莲英对光绪说,“皇上您发没发现,老佛爷听到您喊她皇太后的时候,总是一脸不高兴,您是不是应该换个称呼呀?”光绪就问他应该怎么办才好,李莲英告诉光绪应该称呼慈禧为“亲爸爸”。
李莲英为什么会建议光绪称呼慈禧为“亲爸爸”呢?这事不太可能是李莲英自己的主意,应该是慈禧的授意。
所以,当光绪听到李莲英的提醒之后,虽然内心极不情愿,但是再请安的时候还是硬着头皮说了一声“亲爸爸吉祥”。慈禧听了自然是喜笑颜开。
为什么慈禧对“亲爸爸”这个称呼这么感冒呢?
按说光绪继位后,称呼慈禧为皇额娘或皇太后都是情理之中的,但叫“亲爸爸”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时候,如果你知道慈禧的另外一个称呼便能理解了。慈禧喜欢人们叫她老佛爷。甚至可以说老佛爷就是专指慈禧。
按说老佛爷是清朝皇帝或太上皇的称呼。由于满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领最早称为“满柱”,而“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为“佛爷”、“吉祥”,所以满清建国后,将“满柱”汉译为“佛爷”,并把它作为皇帝的特称。
而慈禧在同治、光绪年间一直垂帘听政,地位高居于皇帝之上,成为了实际上的太上皇。慈禧不敢以太上皇自居,但是又居于太上皇的尊位,所以便喜欢人们以男子的称呼来称呼她。曾被慈禧召进宫担任紫禁城八女官之一的德龄公主在宫廷里居住过两年,她在《清宫二年记》中写道:“皇帝及余等皆呼太后以男称。所以,电视剧中臣子、太监们都称呼慈禧为“老佛爷”。同样道理,她要求光绪帝叫她“爸爸”也是如出一辙。之所以加上一个“亲”字是因为慈禧说过:“皇帝的父亲是醇亲王,母亲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生的儿子,就跟我亲生的一样。”所以,当光绪帝称她为“亲爸爸”时慈禧的私心才得到了满足。
因为这个原因,光绪才称呼慈禧为“亲爸爸”。
除了心理上的安慰之外,慈禧也是希望通过“亲爸爸”这个称呼告诫光绪“大清的权力都掌握在她的手中”,同时也是向天下臣民表明她的地位高于皇帝,是大清国天经地义的统治者,使自己的垂帘听政看起来更具有合法性。
但慈禧没有想到的是,“亲爸爸”这个称呼不仅没有使她垂帘听政更名正言顺,反而闹了个大笑话,毕竟没有人有事没事就喊自己的父母为“亲爸爸”、“亲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