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历史上有三次叛军暴动 都因更夫最后失败!

2017-06-24 11:15:38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大历三年(768年)十二月,驻守在邠宁的军队由于近年来的频繁调动十分劳苦,却又接到了最新的调令,恰逢主将不在军中,由都虞候段秀实暂领指

大历三年(768年)十二月,驻守在邠宁的军队由于近年来的频繁调动十分劳苦,却又接到了最新的调令,恰逢主将不在军中,由都虞候段秀实暂领指挥权,刀斧兵马使便利用这个机会煽动了一些官兵,图谋作乱。这些作乱者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分队,所以为了统一行动,他们便约定在五更时分起事,以五更的打更声为信号。

这一夜,分散于各营的叛党都在黑暗中焦急地等待着五更的击柝声。然而当他们听到打四更的声音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天竟然已经亮了!叛党们大惊失色,光天化日之下,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作乱的良机就这样失去了。

原来,前晚已经有人向段秀实举报了刀斧兵马使的阴谋。当时天已入夜,段秀实如果调动部队去擒拿,可能会惊动叛党,刺激他们提前动手。黑夜之中不辨敌我,整个军营可能陷入大乱,局面将不可收拾。

有鉴于此,段秀实不调兵,不遣将,只将负责打更报时的更夫叫来,故意问:“你最近报时老是不准,怎么回事啊?从此刻起,每次打更报时之前,你都要先来我这里报告。”

而这位更夫每次前来报告,段秀实总是嫌他的时间太快,要求他延后几刻。这样一来,军中的打更声就远远迟于实际的时间,使叛军白白错过了造反的良机。其后,段秀实兵不血刃地逮捕、处决了刀斧兵马使等八个谋乱首脑,将一场祸乱消弭于无形之中。

无独有偶,北宋时蜀地发生叛乱,朝廷大将曹翰攻占了叛军的嘉州城。一天,侦察兵来报告,叛军约定在当夜三更前来夺城。于是曹翰密令更夫推迟打更。这天夜里,叛军在黑暗中陆续聚在城池周边,侧耳听着城中的更鼓声,只待三更鼓声一响,就趁着月黑风高一起攻城。

岂料,当城中传来二更的鼓声时,天边居然已现曙光。叛军夜袭的计划陡然落空,事先又没有准备其他计划,顿时惊慌失措,被曹翰轻松击破。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叛军为什么会被更鼓声所骗呢?他们自己不会看时间吗?

这就是叛军的难处。在古代,人们怎么看时间呢?

一是看星星、月亮。偷袭一般选在月黑风高之夜,所以没法看星星、月亮。

二是看计时器。而当时常用的计时器基本就是日晷、漏壶、香这几种。在夜里,测日影的日晷肯定不能用了;漏壶也用不上,因为漏壶行制复杂,只能放在固定的居所里,所以行军没法带;香也只能在室内用,在野外被风一吹,时间就溜得很快,准确度十分堪忧。所以外出偷袭的叛军只能依靠嘉州城的鼓声来确定时间。谁能想到嘉州人这么坑爹呢?

当然,延迟报时这种手段只能用来对付准备动手的乱党;如果他们已经动手,那就得用相反手段了。北宋蜀地叛乱时,3000个亡命之徒夜攻梓州城。知州冯瓒密令更夫加快报时,还没到半夜,已经敲了五鼓。正在攻城的乱党听到鼓声,以为天就要亮了,吓得赶紧逃走。冯瓒趁机出击,擒斩了贼首,平定了全郡。

金国时期,博州监狱发生暴乱。囚犯杀出各自的牢房,一起冲击监牢的大门,想趁夜越狱。这时,防御使仆散忠义密令官吏吹响报晓的号角,囚犯们一听号角,以为白天已至,心想就算跑出去,也很容易被认出、抓住,于是乖乖地回到牢房,重新戴上枷锁,瞬间从暴乱者变成模范犯人,以便争取宽大处理,殊不知被耍惨了。

等钟表传入中国后,某些心怀叵测的人终于可以说一句: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被骗了。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