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金庸笔下的“吃货” 洪七公竟跻身一流美食家

2017-06-24 09:43:4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对品赏美食有着足够的热情并且精于美食之道,是“吃货”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根据这个标准,金庸当属“吃货”无疑。并且,还是一位和苏州美食

对品赏美食有着足够的热情并且精于美食之道,是“吃货”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根据这个标准,金庸当属“吃货”无疑。并且,还是一位和苏州美食有着密切关联的“吃货”。

金庸的老家在浙江海宁,离苏州很近,年轻时又在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读过书(1947年,他辞去《东南日报》工作,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学习),他的祖母又是苏州人,金庸对苏州当然了解,吴侬软语、姑苏美食因而常见于他的作品。金庸小说里直接写到苏州和苏州美食的是《天龙八部》。段誉初到江南时,就是在姑苏燕子坞听到了好听的苏州话,吃到了可口的苏州菜。尽管对于苏州人来说,阿朱、阿碧调制的不过是几味家常小食而已。

金庸笔下,“吃货”众多。第一“吃货”非洪七公莫属。洪七公“吃货”吃成了精,晚年成功跻身一流美食家兼烹饪家行列。黄蓉贿赂洪七公的菜谱以江浙菜系为主,讲求清淡味鲜,用料以各类河鲜和各种菇、笋、肉、蔬及豆制品为主。“玉笛谁家听落梅”、“好逑汤”、“二十四桥明月夜”,这几道菜之所以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方面是其制作工艺的精细与材料取舍的出人意料让人咋舌,另一方面是菜名非常艺术化。想来,金大侠平素一定是有很多饭局的,遍尝天下美食,综合各家所长,独创新招,看客垂涎纸上……

金庸笔下,第一会做菜的女主角是黄蓉。《射雕英雄传》第六回中,黄姑娘初试身手:用峨嵋钢刺剖了公鸡肚子,将内脏洗剥干净,却不拔毛,用水和了一团泥裹住鸡,生火烤了起来。烤得一会,泥中透出甜香,待得湿泥干透,剥去干泥,鸡毛随泥而落,鸡肉白嫩,浓香扑鼻。熟悉苏州美食的“吃货”一看便知:叫化鸡,苏州名菜。

凡是讲到吃的地方,金庸都毫不马虎,什么场合吃什么、怎么吃,从塞北荒原到烟雨江南,江湖世界中活色生香、多姿多彩的美食,滋养着每一位大侠的身体与心灵,穿越千年时光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叹为观止。

人在江湖,出入客栈饭馆、打尖住店是常有的事。除了江湖饮食,金庸小说中还时常涉及饭馆、酒楼。松鹤楼便是其中之一。

松鹤楼,200多岁,年纪很大,名气蛮响。提起松鹤楼,苏州人脑子里会马上蹦出来四个字:乾隆始创。也就是说,早在乾隆皇帝的时候,松鹤楼就有了。确切地说,松鹤楼开业那年,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作为故事场景,松鹤楼出现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

段誉信步而行,突然间闻到一股香气,乃是焦糖、酱油混着熟肉的气味。他大半天没吃东西了,划了这几个时辰的船,早已甚是饥饿,当下循着香气寻去,转了一个弯,只见老大一座酒楼当街而立,金字招牌上写着“松鹤楼”三个大字。招牌年深月久,被烟熏成一团漆黑,三个金字却闪烁发光,阵阵酒香肉气从酒楼中喷出来,厨子刀勺声和跑堂吆喝声响成一片……

《天龙八部》中提到,乔峰、段誉相识在一家酒楼,斗酒结义,这家酒楼的名字就叫“松鹤楼”。

可能是松鹤楼名声在外,金庸早有耳闻,在《天龙八部》里,松鹤楼多次被提到。但那个时候的金庸,从未去过松鹤楼。直到2007年,84岁的金庸第一次踏进苏州松鹤楼。在品尝苏帮菜肴的同时,他才知道自己当年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犯了一个“常识错误”:错将苏州松鹤楼安到了无锡。

松鹤楼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天龙八部》的时代背景则是北宋年间,且那段故事中的松鹤楼地处无锡。小说作品当中,采用“移花接木”手法也是常有的事,把后世出现的事物名称安在前朝,并不为过。例如,《天龙八部》中段誉在苏州燕子坞还喝到了600年后才出现的碧螺春。燕子坞是虚构的地名,不消多言。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自古就是茶中珍品,传说已有1300多年的采制历史。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南巡到太湖,巡抚以此茶进呈,康熙皇帝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才把“吓煞人香”改成“碧螺春”。段誉喝的应该是“吓煞人香”,当时绝不会有“碧螺春”这个称谓的。阿朱、阿碧为段誉泡了碧螺春,书中随后对该茶得名一事做了交待。《射雕英雄传》中,陆冠英聚太湖群盗一节,提到金头鳌为莫厘峰寨主。莫厘峰,太湖洞庭东山主峰,也就是碧螺春茶叶的原产地。由此可见金庸的博学与严谨以及在小说创作中的一丝不苟。而电视剧《水浒传》中,王婆称其茶为碧螺春,则是编导的大失误了。

金庸此行松鹤楼给在场的苏州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老人家盛赞素包子的美味,等不及再叫一份,便将邻座的那份也一并吃了,当真一等“吃货”也。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