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蜀汉鲜为人知的蛮族雇佣军 结局为何那么悲壮

2017-06-07 22:41:0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东汉末年分三国,其中以刘备的蜀汉势力最为薄弱。但在看似柔弱的蜀军中,却有着一支勇猛异常,以一当十的铁血之师---“无当飞军”,而这支

东汉末年分三国,其中以刘备的蜀汉势力最为薄弱。但在看似柔弱的蜀军中,却有着一支勇猛异常,以一当十的铁血之师---“无当飞军”,而这支部队是由西南少数民族构成的蛮族雇佣军。

蜀汉偏据西南边陲,民风凶悍,历来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这里的蛮族多为三苗后裔,以渔猎为生,好勇斗狠。在伐吴的夷陵战争中,蜀汉的武陵蛮雇佣军就大显身手,连东吴猛将甘宁都死于这些蛮族之手。在“七擒孟获”战争中,诸葛亮更充分认识到了南中少数民族的英勇善战。随着南中战争结束,这些剽悍的蛮族战士解甲归田。把这样的力量留在南方,无疑是极大的不稳定因素。为此,诸葛亮对此实施了一箭双雕的有利政策:征召少数民族战士加入政府军,经费问题由当地地方豪强解决。《华阳国志》记载:“亮以夷多刚狠,不宾大姓豪强,乃勒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栾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兼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这样在当地建立带有以夷制夷性质的地方军队,当地豪强也得到社会地位,缓和了民族矛盾。同时,这些当地失业军人变成了政府军,具有更强的向心力,其组成的军队熟悉民俗,较少激发民族问题。

为了彻底避免南方蛮族势力死灰复燃,在诸葛亮主持下,蜀国不惜本钱,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对当地割据势力可以算是釜底抽薪。移居的南中青羌被分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就是无当飞军的来历。这支军队的成员到达蜀郡以后,就成为蜀国的职业军人,世代为蜀国当兵为生。南中蛮族素来重勇士,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以能够被选入无当飞军为荣。为了能够给这些剽悍的战士以良好的管理,蜀汉委任治军严谨的镇北大将军、汉中太守王平为该军团首任将领。王平生性谨严,训练苛刻,与士卒同甘共苦。这样一位既服众又严厉还带点儿阴沉的将军,实在是雇佣军最合适的指挥官人选。

在蜀汉的历次战争中,无当飞军都有着出色的表现。无当飞军皆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于防守作战;进攻时披头散发,手持团牌,号啸而进。一出祁山时,无当飞军与曹魏名将张颌部战于街亭。因为马谡失误丢失街亭,打断后的正是王平率领的无当飞军。在王平的指挥下,一面死战拒敌,一面击鼓迷惑敌军,且战且退,成功的掩护其他各部撤离战场,自己也全身而退。无当飞军成为了一出祁山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初露锋芒。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师屯南围。司马懿派张颌领主力大军,发兵六万攻打王平孤军。尽管当时王平所部无当飞军仅有3000人,只有魏军的二十分之一,但这些蛮族勇士个个誓死如归,拼死抵抗,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丝毫不落下风。张颌猛攻不下,魏军的大营却已经被诸葛亮的主力大军攻破。魏军退却,无当飞军却发挥山地兵团的特点,冲出营地,反击魏军后卫,前后夹攻,魏军大溃,损甲首数千。蜀国能在和司马懿这次对阵时取得优势,无当飞军死战曹魏猛将张颌的军团,居功至伟。自此,无当飞军声名大震。延熙三年(240年),汉嘉(四川雅安)蛮族反叛,蜀汉派都亭侯向宠,率领装备精良的禁卫军前去征讨。结果禁卫军被蛮族叛军打的大败,主将向宠也死在叛军手中。无奈之下,只得将无当飞军从前线调回,这样才逐渐控制了局面。

无当飞军的结局也极为悲壮。公元254年,姜维第七次北伐。在陇西战场,为了掩护主帅姜维的大军撤退,5000无当飞军再次担任断后任务。在最后一任指挥官,荡寇将军张嶷的率领下,无当飞军进行了最后一战,与兵力二倍于己的魏军同归于尽,自张嶷以下全军战死,无一人生还,史载“杀敌辈之”,“后主慨然为之流涕”。张嶷当时患了风湿病,病情十分严重,“扶杖然后能起”。本来已经被后主被召回成都,但他仍然要求上战场,最终“杀身以报”。“南土越幽民夷闻嶷死,无不悲泣”。张嶷死后,南中的少数民族为其立庙祭祀。

后来为了纪念这支悲壮的铁血之师,蜀汉保留了无当飞军之名,零星的蛮族雇佣军在防守阳平关等战斗中还有所表现,但作为一个整体,曾经所向披靡的无当飞军,已经不复存在了。最后说一点,从血统上说,无当飞军的成员包括两部分,南中夷族和青羌,前者精于射术,擅长进攻,就是今天成为彝族、布朗族等云南少数民族的祖先;后者自古有修筑碉楼的习惯,善于防守,是后来氐羌和冉驰的祖先。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