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临死前出昏招 给李唐后代竟带来横祸
一代明君李世民,虽然自己在位的时候将国家打理得有井有条,但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却再三徘徊。最后,为了保障自己子孙后代们的安全,不出现互相残杀的局面,选择了性格敦厚老实的老九李治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过,李世民千算万算,没算到的是:正是自己临死前的一个人事安排,却给李唐后世子孙带来了横祸。
李世民临终前,始终放心不下大唐的江山,生怕出现任何纰漏。为了帮助即将登基的太子李治,他亲自挑选了长孙无忌、李绩、褚遂良、于志宁为顾命大臣。这四个人都是跟随李世民多年的功臣名将,有他们在可保大唐江山稳固。原本只是这样做,便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向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唐太宗此时却犯了猜忌的心理,将顾命大臣、名将李绩远调到遥远的叠州任都督,并对李治交待了这样一段话“李绩才智有余,但于你无恩,恐怕不能怀服。如果他马上去上任,等我死后再把他起用为仆射,予以亲近和信任;如果他徘徊顾望,就把他杀掉”。从这话原意我们可以看出:李世民并非不信任李绩,更多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收买人心。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绩武德四年开始便跟随李世民一起征伐,所立战功无数。李绩作为一名军人,以忠和义着称。但是他也并非是一个粗人,相反他的政治觉悟很高。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绩便选择两不相帮。此时李世民的调令一下来,李绩便猜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为免遭杀身之祸他连家都没有回便直接走马上任。知道自己会重新被提拔的李绩,心理也是种下了一个大疙瘩,想他跟随太宗出生入死多少年,最后时刻居然有此遭遇,稍有差池便会招致杀头之祸,“伴君如伴虎”他是深深体会到了。
果不其然,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没多久,唐高宗李治便将李绩召回来予以重用。在高宗朝,李绩继续发挥余热,多次领兵征战,灭了高句丽。不过,有关李绩的战绩都不是我们说的重点。李绩在经历先贬后提之人,为人变得更加谨慎,除了管好分内之事外,基本不过分其他事物,对于皇家之事更是好不插手。
我们知道,李治登上皇位不久,便从感业寺将武则天召回,后来还打算立武氏为后。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的想法,招致众多大臣的一致反对,包括长孙无忌、褚遂良在内的。要知道,当时的朝廷中,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绩这些贞观年间的功臣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再加上他们是顾命大臣,说话的份量极高。两位顾命大臣都反对,虽然主意已定但李治还不敢轻易下旨,这时候他想到了另一个顾命大臣大将军李绩。当李治问李绩的时候,李绩的回答回避了这个问题“这是陛下家事,压根儿不必问外人”,再次将自己置身事外。得到李绩的这个回答,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的决心更加坚定,再也无人反对。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以及后来的独自执政过程中,大力剪除士族集团,而扶持庶族。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的士族为维护自身利益,铤而走险与之对抗,结局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是普通的士族,在李唐宗室之中,也有许多人被武则天所屠杀,包括越王李贞、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等人。不知是巧合还是怎样,一句话将武则天扶上前台的李绩的孙子后来徐敬业武则天所杀,还是灭九族。李绩泉下有知会不会后悔?